-
日本用鼠胚胎干細胞培育出鼠腦神經細胞
新華網東京11月5日專電(記者張可喜)日本京都大學再生醫學研究所利用實驗鼠的胚胎干細胞成功培育出能分泌多巴胺的腦神經細胞,并將其移植到無分泌多巴胺功能的實驗鼠腦中。這項研究成果有望被用于治療帕金森氏癥等疾病?! 碎g媒體報道,這家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從實驗鼠的骨髓里抽出促進細胞分化的基質細胞,同胚胎干細胞一起放在培養基上加以培養,結果大約90%的胚胎干細胞分化成腦神經細胞,這些神經細胞中有30%在8天后開始分泌多巴胺。研究人員將這些神經細胞注射到不能分泌多巴胺的實驗鼠腦中,兩周后觀察發現,其中有大約20%的神經細胞開始生長,并分泌出多巴胺?! 《喟桶肥侨梭w內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它在細胞間的信號
-
研究表明殺蟲劑可能導致帕金森氏病
最新研究表明,長期接觸某些殺蟲劑可以導致患帕金森氏病。反復給大鼠使用一種名為魚藤酮的殺蟲劑,導致大鼠行走困難,四足震顫和大腦中出現蛋白沉積,所有這些都與人類的帕金森氏病癥狀相同。魚藤酮被用作一種農田園林殺蟲劑,并經常加到湖泊和水庫中以殺死魚類。該研究結果在今天的神經科學協會會議上公布,文章的作者,喬治亞州Emory大學的神經科學家Tim Greenamyre說,該結果表明魚藤酮和其它環境中的化合物對人類造成一定的危害。Greenamyre說:“我們已經發現大鼠接觸該物質足以造成這樣的后果,并且可以假定人類中也會發生相同的后果?!币郧暗募膊∮绊懛秶芯吭沂玖诉@種相關性。結果也對頗受歡迎的“天然
-
尋找神經元發育的“源頭”
研究人員已經開始朝了解人類神經系統開端邁出了第一步。俄勒岡大學的James A. Weston,Eugene和他的同事們已經發現限制和調節神經干細胞可能的不同命運的因素。這些研究結果對于干細胞治療的發展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在哺乳動物胚胎發育早期,將構成受神經支配的人體身體部分的細胞,從它們產生的地方到達需要它們的地方的過程中,變得“專門化”或者說“分化”。因此不同的細胞類型最終定位到適合的位置。這種分化的發生似乎存在著“幸運之門”。第一批遷移細胞產生不同類型的神經元。之后發生遷移的細胞就失去了它們成為神經元的能力。直到現在,還沒有人知道為什么發生這種現象。Weston的研究組在《Develop
-
神經科學新發現:神經突觸在記憶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生物通科技新聞:神經科學家最新發現:神經元蛋白如何在非自身細胞控制下進行合成——將它們的一些信使RNA輸出到神經元的樹突,在那里的神經突觸控制蛋白的合成。事實上,這種控制良好的,分散的蛋白合成表現出,以一種神經科學家們20年前根本不能想象的方法,幫助人們的學習和記憶過程。研究者們強調,他們正在復雜的信息交流和供應鏈中,加入神經突觸。神經突觸作為局部的“控制者”,在記憶過程中完成了關鍵性的任務,其作用是科學家們以前從來沒想到的。10月27日出版的《Science》雜志上Narcia Barinaga介紹了這方面的重要進展。
-
基因治療可望治療帕金森氏病
路透社 華盛頓消息:研究者在周四宣稱,使用一種改造的艾滋病毒和一個滋養大腦細胞的蛋白進行的基因治療可望幫助防止有早期帕金森氏病癥狀的病人進一步患病。在周五出版的《Science》雜志上,一組由幾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組報道,在猴子中進行的實驗表明可能防止帕金森氏病患者大腦細胞的丟失。領導這項研究的芝加哥Rush Presbyterian-St. Luke's醫學中心的神經科學家Jeffrey Kordower在電話采訪中說:“我們可以完全逆轉這些動物中發生的運動障礙,并且完全防止大腦黑質(帕金森氏病患者大腦損傷部分)的破壞?!眴螁卧诿绹陀?0萬人患有帕金森氏病,這是一種進行性的,目前無法治療的疾
-
神經元樹突研究最新進展
樹突是神經元的明顯的分支結構,它們接受大部分傳入神經元的突觸信號。10月27日出版的《Science》雜志,從735頁開始是一個專題,總結了該領域最令人興奮的進展。左圖中展示了熒光染色的一個小腦浦肯雅細胞(紫色,寬約140微米)的樹突結構,和一個在浦肯雅細胞樹突之間建立突觸聯系的中間神經元(綠色)?!g自10月27日《Science》
-
科學家用人造大腦研究手機的危害
ChinaByte 綜合消息: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科學家們利用人造大腦來研究人類對高頻無線電波的反應,這種方法實在令人稱奇。這種人造大腦是在真正的人的頭骨外覆蓋上人造肌肉,注入液體腦組織而制成,人造肌肉的成分包括造型粘土、防凍劑和丙烯酸纖維殼;而液體腦組織的成分則被視作商業機密而沒有公開。 目前,研究人員經常將實驗中得到的核磁共振成像與人體實驗的結果進行比較,不過人體實驗不能提供某些特殊的關于人腦吸收電波方面的數據,因為這種熱敏實驗只有將測量設備插入大腦才能完成。以前澳大利亞一個科學小組曾在從尸體上取下的人頭上做過類似的實驗。 據布里斯托大學阿倫·普里斯博士在一封電子郵件中所寫,
-
手機微波可幫助毒素進入大腦
“新潮”網消息: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發現,移動電話發出的微波有可能為毒素進入人腦打開方便之門?! ÷〉麓髮W的一個研究小組是在對老鼠進行試驗后得出這一結論的。他們把接受試驗的老鼠置于一個相當于移動電話發出的微波量的環境中生活了一段時間,結果發現,老鼠血液中的白蛋白可以突破鼠腦中防護層而進入鼠腦。白蛋白是血液中的一個正常組成部分,但對大腦卻有害。隆德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專家說,我們在鼠腦中發現了極微量的白蛋白,目前還不清楚,這將對鼠腦造成什么樣的傷害,但其他的試驗已經顯示,即使向鼠腦注射非常少量的白蛋白,鼠腦細胞也能受到傷害,如果白蛋白的數量達到一定程度后,腦神經細胞將被殺死,其后果是可
-
中樞神經系統再生研究進展
10月26日出版的《Nature》上Philip J. Horner和Fred H. Gage撰文介紹了受損中樞神經系統再生的研究進展。很明顯成年哺乳動物大腦和脊髓受損后不能再生,但是最近的研究發現促使科學家們對這一廣被接受的理論重新思考其正確性。Philip J. Horner和Fred H. Gage認為,現在在對大腦發育研究方面的進展提供了一個可能讓受損大腦再生的粗略的藍圖。在發育神經生物學,細胞內信號傳導和神經免疫學方面的研究進一步推進了研究者們在再生領域獲得成功。盡管取得了這些進展,仍然需要獲得成年人功能性再生的清晰及無可爭議的證據?!g自10月26日《Nature》
-
科學家發現鉛對人類大腦長期有害
經常接觸含鉛物質對身體可能會有有害影響,這是研究者早已知道的。但是在10月24日出版的《Neurology》雜志上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揭示了這種物質的長期影響,表明接觸鉛可能會引起進行性的大腦功能退化,甚至在停止接觸鉛后20年還會發生這種后果。研究的結果對那些引起所謂的“正常衰老”的因素提出了疑問。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Brain S. Schwarts和他的同事們對535名制鉛工人進行了研究,這些人在以前的工作中接觸鉛的時間平均長達8年,但在過去的16年時間內沒有接觸過鉛。研究者們還以118名來自相同地區的沒有接觸過鉛的人作為對照。在4年時間內,對每個人血液和骨骼中鉛的水平進行了測定,以及進行了神
-
科學家定位感到惡心的大腦區域
定位大腦中產生人類特殊感情的區域,對研究者而言是非常困難的工作。但是一名大腦損傷的病人提供給了英國的科學家們找到特殊大腦區域如何與一種基本感情——討厭——相關的一個難得機會。該研究表明識別其他人的討厭情緒激活與產生該情緒的人相同的大腦區域。識別其他人臉上的厭惡表情需要自己特異的大腦活動正常的大腦圖表明厭惡激活兩個特殊的區域:一個稱為腦島的皮層部分和一個亞皮層區——豆狀核?,F在劍橋大學的研究者們對一名25歲的中風造成“厭惡”區特異損壞的男性進行了該現象的研究。心理學家Andrew Calder和他的同事將表現出6種不同感情的人的圖片給這名男性看。他們發現他在識別快樂,害怕,憤怒,憂愁和吃驚的表情
-
是先天還是后天--神經科學揭秘七宗罪
2000年度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三位世界知名的神經學家,他們的成果被譽為“人類揭開大腦奧秘的基石”,事實上,神經科學和基因科學被稱為當今醫學界最前沿地帶?! ∮腥さ氖?,一些探索人的行為是否受先天遺傳影響的科學家,借助神經科學的突破,獲得了新的發現?! 雰合笳髁颂煺?、純潔和無瑕,他們未受到人類欲望的污染。他們的清白純真是否是一種假相?人類的弱點來自何處?為什么正常的人類欲望會走樣變形以至一發不可收拾? 歐洲中世紀基督教的神職人員曾列出憤怒、貪吃、盜竊、貪財、奸淫、妄自尊大、殺人七宗罪,警告世人不要偏離救贖之道。今天,科技界也加入探討,并為這個古老的準則帶來現代的解釋:“七宗罪代表
-
抗抑郁藥可能有助于治療大腦疾病
鋰鹽當前被用于治療雙極紊亂,又稱燥狂抑郁病。但有朝一日鋰鹽有可能被用于治療大腦退化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或帕金森氏癥。美國密歇根州的研究人員,在10名患雙極紊亂的病人身上試驗了鋰鹽的效果。在4個星期過后,10名患者中的8人,總體大腦灰物質容量平均增加了3%?;椅镔|是大腦的外層物質,負責思考和處理信息。研究人員說,這是第一次證明一種藥物可以增加灰物質。這暗示出用這種藥治療神經變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或帕金森氏癥,有較光明的前途。
-
新的大腦細胞提出新的沮喪理論
Gretchen Vogel在10月13日出版的《Science》上介紹了一種導致人產生沮喪情緒的新理論。沒有人真正知道引起沮喪,抑郁情緒的原因。但是許多神經科學家將這種情緒的產生歸咎于大腦化學物質,或稱為神經遞質之間出現不平衡,尤其是那些影響大腦快樂反應的神經遞質?,F在神經科學家們提出一個新的理論,該理論雖然很基礎但卻是補充性:大腦中缺少新細胞生長,可能是沮喪情緒產生的原因。最近發現大腦持續產生進入成熟狀態的神經元細胞,至少部分支持了這一高度假設性的理論?!g自10月13日《Science》
-
揭開大腦奧秘的基石--中國腦科學家評2000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這是人類揭開大腦奧秘的基石”,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生理學會理事長、腦功能和腦重大疾病國家項目首席科學家楊雄里上午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人的大腦由上千億個神經細胞組成,“這個數目和銀河系一樣龐大”,要實施一項大腦功能,必須對信息進行有序傳遞,“關鍵在于神經細胞之間支持一種正常的信息聯系”。這幾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正是闡明不同細胞之間到底如何進行信號傳遞的?! 钚劾锝榻B,腦神經細胞間的信息傳遞基本通過化學物質完成,這些“信使”把一個神經細胞的信號傳遞給另一個神經細胞,與此同時,發出信號和接收信號的細胞都會發生變化。三位獲獎者的研究從一個側面了解了“這種變化是怎么發生的,但不等于說已經了解了大腦
-
科學家找出安定“安撫”緊張神經的原因
在小鼠大腦中,安定藥物作用于α2受體(集中在上圖明亮區)而發揮舒緩緊張的功能;而α3受體(下圖)似乎不發揮這種功能。盡管存在大量的副作用,安定和相關藥物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緊張治療藥物?,F在研究者們鑒定了大腦中的一個與藥物的抗緊張作用相關的受體,從而為將來設計出直接針對該受體的緩解緊張,但不引起嗜睡,行為障礙和記憶喪失的藥物,提供了可能。名為苯并二嗪的化合物,如安定,通過抑制神經形成沖動而使大腦安靜。這類藥物促進一個名為γ氨基丁酸(GABA)的化學信號分子發揮作用。GABA是大腦中的主要“關閉”信號。神經元外表的開關——四種GABA受體,對于苯并二嗪敏感。去年,一個由瑞士蘇伊士大學的Uwe Ru
-
神經元計算研究進展
研究神經元如何進行計算——如計錄無數的輸入信號和決定是否作出反應——的研究者長期以來一直將注意力集中在視網膜上。通過對只有當對以一個方向運動的物體作出反應的時候才激活的細胞進行研究,他們希望了解更多大腦神經元如何進行計算的信息。但是這些研究受到了不知道究竟哪些視網膜神經元進行計算的限制?,F在,一個澳大利亞研究組在9月29日出版的《Science》上報告了在名為神經節細胞的視網膜神經元中發生的計算。1965年,當科學家們發現這些細胞中的一些只對單向運動的物體作出反應時,提供了它們可能直接進行計算的第一個證據。當光到達視網膜,神經節細胞是整個激活的神經元鏈中的第三個或第四個成分。研究表明在該途徑中
-
研究人員發現嬰兒在娘胎就有記憶
鳳凰網站消息:據英國《刺胳針》醫學雜志將于周六發表的一項荷蘭研究結果顯示,嬰兒在母親的子宮內,便已學懂運用自己的長、短期記憶。 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利用無害的聲學震動刺激器,在廿五名胎兒于母親子宮內已長至卅七至四十個星期時,測試他們的反應。 研究人員每隔三十秒,便把刺激器放在母親肚皮上一秒,最多使用廿四次,到相隔十分鐘及廿四小時后,重復試做。研究人員利用一個超聲波掃描儀,監察胎兒的反應?! ∪绻旱纳碥|在感覺到震動的一秒內便活動,被認為是作出積極的反應。不過,如果胎兒對連續四次震動已沒有反應,即顯示胎兒已習慣震動的現象。 研究人員發現,當相隔十分鐘或廿四
-
科學家發現大腦胰島素受體的關鍵功能
一項研究中樞神經系統中的胰島素受體功能的最新工作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表明大腦象肌肉,脂肪和肝臟一樣,對胰島素敏感。研究者改變了小鼠中的基因,以使其只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被破壞。所有基因被破壞的小鼠喂食高脂飲食,出現了機體脂肪的少量增加,和肥胖現象,以及表現為對胰島素的抗性現象。這些小鼠還表現出明顯的生育能力下降,雄鼠精子形成受損而雌鼠的卵巢發育不正常。這些數據表明大腦中的胰島素受體在機體新陳代謝和繁殖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參考:Bruning,J.C., Gautarn, D., Burks,D.J. et al. 2000. Role of brain insulin receptor in
-
科學家將大腦細胞轉變為肌肉細胞
大腦細胞,象孩子一樣,如果與一群壞孩子在一起,可能會被引入歧途。神經干細胞,正常情況下會發育成神經元和其它大腦細胞。然而,現在科學家們報道說,與肌肉細胞接觸的神經干細胞會發育成肌肉細胞。該結果提供了更多有關細胞如何選擇特殊的命運的證據,并且可能提供指導給使用干細胞治療特定疾病的工作。通過對動物發育的密切觀察,科學家們一直認為細胞的命運在其生命早期被確定,而且是不可逆轉的。但是在過去2年中獲得的一些相反結果幾乎否定了這一觀點。在以前的實驗中已經成功地將神經干細胞整合入發育中的胚胎,并且這些干細胞發育成許多種不同類型的細胞,包括心臟和肝臟細胞(ScienceNow, 1 June),甚至血細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