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今日動態 > 神經科學
  • 科學家發現白頭葉猴有獨特的助家行為

        央視國際網絡消息:中國科學家近日在廣西崇左向記者透露說,已經發現世界珍稀靈長類動物白頭葉猴具有獨特的助家行為。    以研究大熊貓和白頭葉猴著稱的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潘文石說,初步的研究成果表明,白頭葉猴不但具有其他動物的“殺嬰”行為,還具有獨特的利他行為,特別是助家行為,即幫助本家族共同生活的行為。    白頭葉猴是世界上最稀有的猴類,目前白頭葉猴僅存700只左右,只有中國廣西獨有。設立在崇左縣羅白鄉的“北京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基地”共有212只、20群白頭葉猴。&nb

    來源:

    時間:2001-04-24

  • 復旦大學神經生物學研究所成立

    新華網上海4月21日電 復旦大學神經生物學研究所昨天正式掛牌成立,中科院院士楊雄里任首任所長。神經科學又稱腦科學,是用多學科手段綜合研究腦的功能和腦疾病機制的一門科學。近年來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日益重視神經科學的研究發展。美國國會曾批準九十年代是“腦的十年”。日本政府把21世紀確認為“腦的世紀”。我國政府為縮小國內神經科學研究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已開始下大力氣增加投入、調整和改革原有科研機制,以利于我國神經科學研究的發展。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復旦大學為加強神經學科的研究力量,撥出專項經費,專門從中國科學院引進楊雄里院士、趙志奇教授和李葆明教授為核心的科研團隊,組建復旦大學神經生物學研究所。

    來源:

    時間:2001-04-24

  • 我國科學家成功進行腦中樞神經細胞再生

        人民網消息:廣東高明腦病醫療醫藥研究院院長李子中教授的經驗方——“促進腦中樞神經細胞再生”的課題研究已通過廣東省科技廳、廣東省衛生廳科研成果鑒定。此項研究得到中國藥科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中山醫科大學、北京醫科大學、蘭州醫科大學等科研單位的支持和協助。實驗室資料顯示:對缺血缺氧狀態所致的中樞神經細胞損傷保護率及凋亡抑制率達93%,對中樞神經細胞的增殖率達63.9%,表明此項研究對中樞神經細胞具有促進生長發育、損傷修復、凋亡抑制、增殖再生的功能。     多少年來腦病一直是人類健

    來源:

    時間:2001-04-22

  • 規范捐精、授精行為 “上海市人類精子庫”正式對外運作

        新民晚報消息:“上海市人類精子庫”即日起正式對外運作。據信,這是本市迄今為止經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唯一一家可開展采精、供精業務的機構?!熬訋臁必撠熑?、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仁濟醫院泌尿科主任王益鑫教授今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此舉意味著本市將加大管理力度,逐步規范捐精、授精行為。    有消息說,一段時間以來,各相關機構在開展“供者人工授精”等醫療技術時有“各行其是”的情況,甚至有使用新鮮精液等不安全的醫療行為發生。有鑒于目前育齡夫婦不孕不育癥的發生率高達10%這一客觀現狀,一些不具備條件的單位也一哄而上,以

    來源:

    時間:2001-04-21

  • 會做乘法的神經元

    生物通編譯:甚至在黑夜中,貓頭鷹也知道將自己的利爪伸向何處,這得感謝那些能夠精確分析小鼠弄出的細微聲響的神經元。這些專職空間定位的神經元的工作比研究者們曾預料的還有復雜。雖然大多數神經元僅僅是將傳入的信號相加以得出結果,但是這些神經元卻可以進行乘法。貓頭鷹的聽覺神經元可以進行信號相乘來定位聲音專職空間定位的神經元接受兩種類型的傳入信號。如果一只小鼠偷偷地到了一頭貓頭鷹的右邊,貓頭鷹的右耳比左耳稍早收集到稍強的信號。Masakazu Konishi和同事們進行的早期研究表明一套聽覺神經元計算聲響強度和時間上的不同,并且將結果傳到能夠精確定位的神經元。為了了解這些神經元是如何進行這樣的信號傳導的,

    來源:

    時間:2001-04-17

  • 鳥類建筑師大腦更發達

    生物通編譯:鳥類行為中最為奇怪的就是澳洲的一種名為bowerbirds的鳥。雄性bowerbirds利用自己的建筑來打動雌鳥,利用樹枝構建大型的類似小屋的結構,并以閃亮的甲蟲,貝殼和其它彩色的物件進行裝飾?,F在一項新研究顯示bowerbirds相對于身體的大小,與其它鳥類相比,擁有大得多的大腦。似乎建筑以及欣賞這種結構使這種鳥更為聰明。 頭骨X-光成像揭示澳洲bowerbirds建筑精巧的裝

    來源:

    時間:2001-04-12

  • 人類與猩猩大腦中基因表達的差異揭示人類進化大秘密

    【生物通編譯】黑猩猩與恒河猴基因表達水平的比較可以有助于解釋我們大腦的發育過程東京消息:遺傳變異可以解釋為什么人類與他們的靈長類兄弟不同,但是其方式確實人們不曾預料的。盡管人類基因組與那些大型猿類的相比只相差大約1%到2%,但是在基因的表達和調控上卻存在著明顯的不同。新的研究表明那些差異主要集中在大腦中,這一發現提供了解釋人類如何獲得更高的智力能力的可能線索。德國Max Planck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遺傳學家Svante Paabo說:“我并不對我們與小鼠之間有多少相似性感興趣,我感興趣的是我們與和我們關系最近的親戚黑猩猩之間的差異?!彼J為這樣的比較是了解令人類之成為人的遺傳原因的唯一方式。

    來源:

    時間:2001-04-09

  • 江蘇帕金森氏病治療研究取得顯著成果

    新華網 江蘇省帕金森氏病治療研究取得顯著成果。目前,首家帕金森氏病治療研究中心日前在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成立。中心將采用醫學高科技手段,深入開展帕金森氏病的治療技術及病因、治療機理等方面的研究。 據研究中心主任楊天明介紹,從八十年代初起,中大醫院就開始了對帕金森氏病的治療研究,取得了顯著成果。他們運用自己研制成功的DZY-1型大型多功能腦立體定向儀,對300多例病人進行手術,治愈率達85%。目前這一技術已在全國40多家醫院推廣使用。去年底,中大醫院又首次采用國際上先進的“細胞刀”技術治療帕金森氏病,現已成功治療60多例病人。 帕金森氏病是常見于老年人群的神經性疾病。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

    來源:

    時間:2001-04-07

  • 注射葡萄糖及吸氧能顯著提高大腦功能

    新浪科技新聞:英國Northumbria大學人類感知神經學中心主任安德魯-斯奇雷博士當地時間4月2日(北京時間4月2日)指出,通過給人體直接注射葡萄糖制劑或是讓人體吸入純凈的氧氣,將可以提高人腦的功能?! ≡谂R床研究中,研究人員給一些志愿者注射了葡萄糖制劑并讓他們吸入了純凈的氧氣,結果發現這些人的大腦功能有了顯著的提高。斯奇雷博士表示,在上述研究結果的基礎上 ,今后研究人員將通過給老年癡呆癥患者注射葡萄糖制劑或是讓他們吸入純氧的辦法來改善這些大腦神經受損的患者的病情?! ∷蛊胬撞┦窟€表示,此前人們就已發現通過給肌肉注射葡萄糖制劑或是讓運動員吸氧可以大大增強他們的體力。為此,斯奇雷博士

    來源:

    時間:2001-04-07

  • 治療大腦疾病的關鍵可能在鼻子

    【生物通編譯】路透社 奧蘭多消息:路易斯維爾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研究者們報告說,從鼻組織中收集到的干細胞可能可以用于治療脊髓損傷或多重硬化之類的疾病。本周二,在于此召開的2001年實驗生物學大會上,研究者們作了關于這項研究的三份報告。領導這項研究的Fred Roisen博士在采訪中解釋說,我們鼻子中的細胞不斷地進行再生以維持對氣味的感覺。他說:“比如,當一個人感冒時,喪失對氣味的感覺,但是當感冒癥狀消失后又會恢復對氣味的感覺。這種現象的發生是因為再生的細胞修復了由于感冒造成的受損細胞?!? 這使得Roisen猜測鼻組織可能含有產生更加成熟的體細胞的原始細胞——干細胞。今年一月,他在Brain

    來源:

    時間:2001-04-06

  • 我國科學家成功地在體外培養出神經干細胞

    新華網3月30日 也許不久的將來,當人們大腦內的神經系統發生了病變時,也可以象器官移植一樣,往大腦里移植一些健康的神經干細胞,替代病變部位,就可以徹底治療疾病。 中國科學家最近在一種特定的培養液里,不僅成功地培養出人類大腦的神經干細胞,而且還使外源基因在細胞中有效表達,為這種夢想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受國家“攀登”計劃資助、由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遺傳學研究所李昌本教授領銜負責的這一研究,標志中國在神經干細胞領域的研究工作已取得可喜的進展。中國科學院主辦的《科學通報》、美國的《基因組學》等多家國內外權威雜志,已相繼刊登了這一研究的多篇論文。 所謂“神經干細胞”,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

    來源:

    時間:2001-04-03

  • 意大利科學家發現促紅細胞生成素能保護神經細胞

    新華網羅馬3月29日 意大利科學家發現,體育運動員用于增強肌肉抵抗力的促紅細胞生成素有保護神經細胞的作用,這一發現開辟許多神經系統疾病的新療法。 米蘭馬里奧·內格里研究所所長西爾維奧·加拉蒂尼29日在米蘭發表聲明說,該研究所科學家彼得羅·蓋齊主持的一項研究發現,促紅細胞生成素雖然是一種國際奧委會規定的違禁藥物,但它有保護神經細胞的作用。 這種藥物被注入老鼠體內后,可以到達老鼠大腦,并可保護神經細胞,使這些細胞在腦外傷或局部缺血時不會死亡。這證明,這種可以增加紅血球使人適應高山等缺氧環境的藥物也可以保護神經元,使之在缺氧時不會死亡。神經元對缺氧十分敏感,容易因缺氧而死亡。 蓋齊解釋說,

    來源:

    時間:2001-04-03

  • 意科學家稱發現神經細胞自體移植途徑

    新華社3月28日 意大利米蘭圣拉斐爾醫院研究人員日前宣布,他們發現了在實驗鼠身上實現神經細胞自體移植的方法,這種方法不會造成創傷。研究人員說,在發現這種方法之前,自體移植的困難在于,在腦部摘取干細胞用于繁殖而不造成損傷是不可能的,因為新生的干細胞在腦的深處,而只有新生的干細胞才能繁殖。研究人員說,他們在老鼠身上試驗時找到了易于抵達的新生神經干細胞的“搖籃”,即嗅覺神經節?,F在,只要在兩眼之間正對嗅覺神經節的部位打一極細的孔,即可輕易地摘取到新生神經干細胞,然后進行培養,最后通過一個直徑比頭發還細的導管將干細胞移植到大腦,達到醫治神經系統疾病的目的。研究人員說,在摘取新生神經干細胞方面,人的情況

    來源:

    時間:2001-04-02

  • PET為探尋和治療阿爾茲海默癥提供新線索

    現在,UCLA衰老研究中心的主任,Gary Small博士正使用PET掃描來獲得一個人對阿爾茲海默癥敏感性早期看法。 晚期阿爾茲海默癥病人的PET掃描看上去與新生兒的相似,但是甚至對于早期阿爾茲海默癥病人,PET掃描顯示他們大腦支配推理和記憶的區域不健全。 老年人記憶力下降并不一定發展成阿爾茲海默癥,沒有記憶力問題的人也不總是清晰的。Small博士進行了一個實驗,在實驗中他對兩組中年人做了PET掃描。一組具有阿爾茲海默癥基因,但每組的受試者都沒有記憶障礙。 兩組的PET掃描的差異是顯著的。具有阿爾茲海默癥基因的人的掃描圖顯示出其大腦功能的顯著下降。即使受試者說他們沒有記憶力問題,但他們的

    來源:

    時間:2001-03-25

  • 帕金森氏病試驗雖遇困難仍有希望

    自然來源:移植的胚胎組織可以在帕金森氏病患者體內產生多巴胺【生物通編譯】研究者們說,盡管產生的副作用被廣泛地報道,但是第一個使用移植胚胎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病的臨床試驗的結果從長遠的角度看還是樂觀的。但是科學家們提醒說試驗的設計使得試驗的結果很難理解。由科羅拉多大學的Curt Freed主持的這項試驗的結果發表在這個月的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344,710-719)上。Freed將來自人胚胎大腦的多巴胺生成細胞的前體移植到20名嚴重帕金森氏病患者的大腦中。另外20名患者接受的“假手術”,他們并沒有接受任何細胞移植。移植的細胞成活下來并且產生多巴胺。帕金森氏

    來源:

    時間:2001-03-23

  • 研究發現神經膠質細胞可能在大腦功能中發揮主動作用

    【生物通編譯】新的證據表明曾被認為是神經元的被動支持細胞的膠質細胞本身可能在大腦的信號傳導中發揮重要作用。即將在下周發表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上的一項研究證明這些細胞使用一種獨特的鈣釋放機制,并且可能以這種方法調節神經元的信號傳導。以前的研究顯示星狀膠質細胞(一種膠質細胞)的表面具有煙堿受體。新的研究顯示刺激這些乙酰膽堿受體可以引起細胞內鈣水平的增加,而細胞內鈣水平是神經功能的一個關鍵成分。由于已經發現煙堿受體與神經退化性和認知障礙相關,這一發現可能最終具有更廣泛的意義??屏_拉多大學生物物理學副教授Suku

    來源:

    時間:2001-03-22

  • 誦讀困難根源在大腦

      據路透社健康新聞3月15日報道  盡管每一個國家誦讀困難的人數比例不同,但新的發現找到了一個共同點,即誦讀困難不是源于文化上的原因,而是根源在大腦。有誦讀困難的人,盡管智力和視力正常,但在朗讀、書寫和拼法上有困難。誦讀困難的真正起因,并沒有人能知道。不過,越來越多的人相信誦讀困難源于遺傳性的大腦變態。但這種變態的人數,在某些國家就比其他國家高。例如,研究發現,意大利有誦讀困難的人,只是美國有誦讀困難人數的一半。意大利語更容易,是原因之一?! ≌裕褐袊】稻W

    來源:

    時間:2001-03-22

  • “凍死”女嬰復活 速凍大腦是原因

    凍僵后的艾里卡(左圖)艾里卡(圖片中嬰兒)與其母親蕾拉(右圖)   生活時報特約記者秋凌:人體冷藏一直是人類的一個夢想:把那些患了絕癥的病人冷藏起來,等到治愈這種病的技術出現后再對冷藏人進行解凍處理,使其復活,接受治療。那么,這個夢想到底有沒有實現的可能?日前,加拿大一個只有13個月大的女嬰在凍僵后心臟停止跳動至少2個小時,但在醫生的全力搶救下,她竟然神奇地復活了!科學家因此斷言:凍體復活不是夢?! ∨畠旱男呐K停止了跳動  2月底的加拿大埃德蒙頓市的氣溫仍然在攝氏零下30度以下。只有13個月大、剛學會走路的女嬰艾里卡就在這么一個寒冷的夜晚悄悄地醒來

    來源:

    時間:2001-03-20

  • 研究發現:記憶可能需要新的神經元

    【生物通編譯】 據一項最新公布的報告顯示,神經元是構成記憶的元件,而且新的記憶可能需要新的元件的參與。研究者給大鼠使用一種殺死“初生”神經元的藥物,大鼠的記憶就會出現問題。這一發現顯示穩定的,長期提供新鮮神經元可能對于形成記憶的大腦回路的維持是重要的。多年來,神經科學家們認為成年哺乳動物的大腦不會再產生神經元細胞。研究顯示在大腦的某些區域內在整個生命過程中都能夠不斷產生神經元,這些區域中包括海馬區(對建立新記憶重要的一個區域)。然而,這些新神經元是否確實發揮重要作用仍不清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Rutgers大學的行為神經科學家Tracey Shors,和同事們使用一種殺死增殖細胞(包括發育中神

    來源:

    時間:2001-03-20

  • 科學家發現記憶增強開關基因

     哈佛休斯醫學研究所(HHMI)的Eric R. Kandel等人在3月9日的《cell》雜志上報道,他們發現了一種記憶增強開關基因,這種基因能使轉基因小鼠記憶增強。     科學家將此基因插入小鼠染色體而制成轉基因小鼠模型。用強力霉素激動后,這種基因能產生鈣調神經磷酸酶(calcineurin)的抑制物。在大腦的基本記憶存儲區—海馬,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PKA的作用。而PKA參與的信號傳導通路控制長時程增強過程(LTP)。LTP使神經元之間聯系增強,是腦內記憶儲存的主要神經通路。   

    來源:

    時間:2001-03-18


頁次:586/591  共11804篇文章  
分頁:[<<][581][582][583][584][585][586][587][588][589][590][>>][首頁][尾頁]

高級人才招聘專區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業招聘:

    • 國外動態
    • 國內進展
    • 醫藥/產業
    • 生態環保
    • 科普/健康
    亚洲欧美自拍偷拍,亚洲人成77777,亚洲男女自偷自拍,亚洲成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