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今日動態 > 神經科學
  • 日本從魔芋里提取護膚物質神經酰胺

        日本尤尼奇卡公司日前從魔芋里提取神經酰胺獲得成功,大大降低了這種物質的制造成本。    東京新聞媒體報道說,該公司是用酒精從魔芋里提取這種有用物質的,然后使用一種特殊技術對它加以精制,清除它的臭味,而獲得了高純度產品。    神經酰胺是一種能夠保濕、抑制黑色素生成和防止皮膚粗糙的有用物質,一般從米糠和小麥中提取,但是,它們中僅有0.01~0.02%的含量,制造成本過高,而魔芋中的含量則高達0.15~0.2%,是前者的10倍。( 張可喜)(央視國際)

    來源:

    時間:2002-03-11

  • 改動細胞修補大腦

    在人類大腦中有一種細胞稱為星形膠質細胞,這種細胞在大腦中是大量存在的。但是只有其中很少的細胞可以作為干細胞。干細胞的作用在于:大腦受傷后某些神經元受損,這時干細胞就可以形成新的神經元來代替受損的神經元以修復大腦?!案杉毎诔扇说拇竽X中很少而且分布在兩個不連續的區域內,如果我們知道了普通星形膠質細胞與干細胞之間的區別,我們就可以使大腦中普遍存在的細胞轉變成為干細胞?!钡聡t學家曼格納說。據《新科學家》雜志報道,由曼格納領導的一個醫學小組最近發現了一種分子可以使普通的星形膠質細胞轉變為干細胞,他們把這種分子稱為Pax6。他們發現當把Pax6加入到不是干細胞的星形膠質細胞中時,這些細胞就會轉變為干細

    來源:

    時間:2002-03-08

  • 神經肽調節疼痛感知

        [生物通訊]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一旦缺少就會引起噬眠發作(一種會突然入睡的疾?。┑纳窠涬乃坪鯇φ{節疼痛感知也有一定作用。     這項發現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在《生理學雜志》上,為疼痛控制、尤其是以疼痛為本質問題的脊髓損傷研究,提供了一個新方向,該研究的作者之一、耶魯大學醫學院的神經外科學教授Anthony van den Pol認為。研究的合作者還包括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Ed Perl和Tim Grudt。     研究人員的發現表明,視丘下部的hypocretin神經元與脊髓之間有著直接的

    來源:

    時間:2002-03-06

  • 新證據表明謎幻藥導致長期大腦損傷

        [生物通訊]一項新證據表明,頗受年輕人歡迎的謎幻藥會導致長期大腦損傷。    澳大利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偶爾吸食謎幻藥就能夠引起嚴重的腦細胞損傷,有引發記憶力喪失或心理疾病的可能。    Rod Irvine博士來自澳大利亞大學臨床和實驗藥理學系,是國際上頗具知名度的謎幻藥專家,他聲稱,根據17歲青少年謎幻藥服用報告中7%的記錄,謎幻藥將會在未來產生嚴重的健康問題。    “多年前,動物實驗就已經顯示,小劑量--甚至只是偶爾服用謎幻藥就能導致嚴重的腦細胞損傷?!彼f。

    來源:

    時間:2002-03-06

  • 環狀蛋白可有效緩解帕金森???

    臨床前試驗證實了Shh(聲波環狀蛋白)的療效BW HealthWire馬薩諸塞州CAMBRIDGE市2002年2月25日消息:Curis有限公司(納斯達克:CRIS)的研究人員不久前在著名的綜述性雜志Experimental Neurology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其新藥Shh(Sonic Hedgehog protein,聲波環狀蛋白)可使帕金森病動物模型的運動系統和神經系統病變得到相當程度的緩解。這項研究結果表明,Shh及其相關藥物很有可能成為帕金森病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有效治療藥物,因而極具開發前景。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Clifford Shults博士和Kyoko Tsuboi率先報

    來源:

    時間:2002-02-28

  • 科研人員發現阿爾采默病和帕金森病相關基因

    日前,Duke大學醫學中心研究人員發現一組控制阿爾采默病和帕金森病發病機制的相關基因。鑒于遺傳學研究人員一直致力于有關疾病發病機制個別基因的課題研究,所以該項研究成果的公布引起了眾多學者的極大重視。但正如該課題主要研究人員兼該中心人類遺傳學負責人Margaret Pericak-Vance博士所述,具遺傳傾向患者的發病年齡同樣至關重要?!艾F在的主要難題在于我們所知的疾病基因表達模式只有一種。而發病年齡同樣也受遺傳因素控制。有關疾病發病機制的探討將使眾多研究人員收獲頗豐,直至有一天能發明一種可以延遲患者發病年齡的有效方法?!?Pericak-Vance講到。該項研究成果將發表于2002年4月份的

    來源:

    時間:2002-02-28

  • 人類與類人猿大腦差異新發現

        [生物通訊]凝視著大猩猩那充滿智慧的眼睛,你不禁會好奇,究竟是什么將我們與這些多毛的近親們區分開。研究人員長久以來,一直認為答案在于大腦一個叫做前皮層的區域,人類大腦的該區域比其它靈長類相應的要大一些。但對靈長類大腦前皮層的一項新比較研究顯示,我們人類的前皮層一點都不比其它大類人猿(great apes)們的大。這項研究也是迄今該類研究中最全面的一次。    前皮層行使著大腦行政辦公室的功能。它在抽象思維和語言方面起著關鍵作用,使我們能夠計劃和控制自己的行動。近100年前,曾有科學家報道,人類的前皮層與其它靈長類相比,有所擴大

    來源:

    時間:2002-02-21

  • Curli纖維和大腦紊亂

    阿爾茨海默癥和朊病毒疾病患者的腦部含有被稱為“淀粉體”的纖維,這些纖維或許能為了解上述疾病的起因和發展提供線索。一個由美國和瑞典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在細菌中發現了類似的纖維并取名為“curli”。這可能能幫助科學家們研究淀粉體在人類大腦疾病中所起的作用。Matthew Chapman和同事們發現的這種纖維是大腸桿菌所表達的,它具有幾種淀粉體特有的性質。但是,與人類和其它真核細胞中自動裝配的淀粉體不同,curli纖維的形成需要細胞產生某種蛋白來幫助它們。摘自[科技之光]

    來源:

    時間:2002-02-08

  • 單基因影響小鼠社交行為

       一類經遺傳修飾的新型小鼠不能嗅出其伙伴的性別,確切一點說,就是它們更愿意與伙伴配對而不是攻擊它們。一個基因能夠如此顯著地影響動物的社交行為,許多研究人員對此都驚訝不已。    小鼠有兩條途徑發覺氣味。大多數空氣傳播的氣味能夠誘發神經元將信息送到大腦的氣味中心,也就是所說的初級嗅覺皮層。但信息素--一種個人化識別分子,刺激的卻是鼻子一個叫做梨鼻器(vomeronasal organ,VNO)的部位的多達400個神經細胞。VNO將信號送到下丘腦--大腦與生殖、防御和進食有關的區域。這些VNO細胞的表面有一個稱為TRP2的蛋白,TRP2只在VNO出

    來源:

    時間:2002-02-04

  • 猿猴干細胞可望用于治療帕金森病

    作者:Merritt McKinney  2002年1月29日紐約路透社消息:日本科學家日前報道說,他們在利用胚胎干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研究領域已經取得重大進展。這些科學家成功地令猿猴胚胎中的未成熟細胞誘導分化成一種能夠分泌多巴胺的細胞。多巴胺是一種運動性的腦內化學物質,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多呈耗竭狀態?!拔覀冊诙喟桶纺苌窠浽毎恼T導方面已經取得了突破,這為進一步利用胚胎干細胞技術進行移植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比毡揪┒即髮W的Yoshiki Sasai博士說。他是這個研究項目的負責人。Sasai對路透社記者說,盡管這個實驗是在猿猴中進行的,但該技術同樣適用于人類,因為人猴干細胞的“

    來源:

    時間:2002-02-02

  • 科學家發現大腦神經細胞記憶結構變化

        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UCSD)網站的科技新聞頻道最近發布了該??茖W家獲取了腦細胞的生動圖像,表明對于各種外界刺激形成臨時性記憶和永久性記憶確實在大腦神經元產生不同的結構變化。這一研究成果證實了科學家長期以來有關長期和短期記憶具有不同神經元結構的推測。    這項研究是由UCSD的生物學和物理學部的研究人員完成的。2001年11月30日出版的細胞(Cell)雜志(雙周刊)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的論文。論文的第一作者為UCSD的一位博士后考利考斯。他說:“雖然一直有一些提示性證據表明不同的記憶方式具有不同的神經元結構,但是

    來源:

    時間:2002-01-31

  • 德科學家從骨髓中培育出神經細胞

        新華社柏林1月29日電(記者潘治)德國埃森大學附屬醫院的一個科研小組日前成功地從人體骨髓中培育出了神經細胞??茖W家稱用該方法培植出的細胞植入患者體內不會產生排斥反應,并且該項成果及相關研究有可能繞開西方國家胚胎干細胞研究所導致的倫理爭論。         據德國新聞電視臺報道,科學家們首先從骨髓中分離出成人干細胞,然后在細胞培養過程中使其分化能力擴大并最終培養成為神經細胞,報道沒有具體介紹培養方法??茖W家安德烈亞斯·胡夫納格爾介紹說,以該方式獲得的細胞再植入人體后不會有排斥反應。他認為這一研究成果

    來源:

    時間:2002-01-31

  • 科學家偶然發現指導動物發育后期神經元活動的基因

        [生物通訊]1月25日期《科學》雜志上的一篇研究報道,一簇基因甚至可在蠕蟲發育至幼蟲階段后,繼續維護控制蠕蟲神經系統。這些基因幫助維護蠕蟲神經系統的線路分配,使其不致陷入混亂狀態。而與此相反,傳統的觀點則認為這種指導作用在蠕蟲發育早期就結束了。    科學家已花了幾十年的時間來辨別指導神經軸突到達指定地點并幫助他們之間正確連結的復雜信號——所謂軸突就是維持神經元與遠距離細胞間交流的神經元末梢的長突。但大多數發育生物學家認為一旦蠕蟲發育到幼蟲階段,信號傳導就完成了。    來自同在紐約城的哥倫比亞大

    來源:

    時間:2002-01-29

  • 黑通寧對神經元發育有保護作用

    法國國家衛生與醫學研究所專家通過動物實驗發現,俗稱黑通寧的乙酰甲氧色胺對胎兒或新生兒的神經元發育有保護作用,專家稱這一發現對早產兒腦部麻痹癥的防治將起到積極作用。生物引擎1月24日報道 法國專家介紹說,黑通寧是腦松果體自然分泌的一種重要激素,其主要作用通常被認為是調節生物鐘,以及減輕時差變化對機體的影響。腦部神經麻痹是因產前或新生兒期中樞神經系統白質部分出現病變而造成的。由于早產兒出生后缺氧,4%到15%左右的33周以內早產兒會出現腦部神經麻痹,它可以引起嚴重的后遺癥,影響兒童的智力發育,但截至目前尚無辦法醫治。為研究防治這種疾病的辦法,法國國家衛生與醫學研究所成立了專門的研究小組

    來源:

    時間:2002-01-24

  • 神經細胞不能再生獲得實驗證實

        以色列科學家通過實驗證實,對人體的任何刺激與傷害,哪怕是最輕微的刺激都會引起大腦中生物化學的變化,從而導致神經元的死亡。         長期以來,科學家認為,被損壞了的神經細胞是不能再生的,但要在實驗上證實這一理論比較困難。以色列蓋布列伊斯基大學的生化學專家在對嚙齒動物的神經實驗中發現,動物在受傷害或者刺激后,其大腦中合成乙酰膽堿脂酶的功能被破壞,而乙酰膽堿脂酶是用來分解“用過”了的乙酰膽堿的。這樣,正常的酶被合成的非活性蛋白質所代替,從而使活性神經元產生的乙酰膽堿留在細胞之間,繼續刺激細胞,進

    來源:

    時間:2002-01-22

  • 研究顯示帕金森癥中的遺傳規律

        紐約,1月18日(路透社 健康專欄)——關于帕金森癥患者家族成員的新研究暗示,遺傳影響了個人發展疾病的危險性。         研究人員發現,與患者配偶相比,父母和帕金森癥患者的同胞發展帕金森癥的危險性大約是普通人的2-3倍。         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Richard H. Myers博士和同事說:“帕金森癥的遺傳規律一直是科學家爭論的焦點。         帕金森癥是以

    來源:

    時間:2002-01-22

  • 控制神經遞質釋放的蛋白

        [生物通訊]得克薩斯州立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距離揭開兩種與神經遞質釋放有關的酶的功能又近了一步。神經遞質的釋放負責啟動大腦神經元之間的通訊聯絡。    這項發現來源于兩部分研究,發表于2002年1月17日期的《自然》(Nature)雜志上,為我們了解大腦功能提供了新思路,最終將為開發阿爾茨海默氏癥和帕金森氏癥等神經疾病以及學習和記憶能力失調等的治療藥物產生深遠影響。     “這是一項純粹的基礎研究?!钡谝徊糠盅芯康母呒壸髡?、得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基礎神經科學研究中心的主任Thoma

    來源:

    時間:2002-01-21

  • 最新發現緊張改變大腦基因的剪接

        [生物通訊]來自希伯來大學設在耶路撒冷的羅蘭神經退行性變疾病中心和Ben-Gurion大學的研究人員在2002年1月18日期的《科學》(Science)雜志上發表文章,證明緊張通過改變RNA的剪接可以引起基因產物(mRNA)發生變化。剪接過程是修飾mRNA的正常剪切和粘貼機制。    大腦的主要特征在于其極為復雜的神經細胞(神經元)網絡,神經網絡通過伸向毗鄰神經元的各延伸分叉連接在一起。位于這些分叉末端的結構(突觸)是同一網絡神經元之間的連接。mRNA負責將信息從基因傳遞到生產蛋白的細胞器,因而mRNA剪接的改變就會導致產生不

    來源:

    時間:2002-01-21

  • 葉酸缺乏與帕金森氏癥之間的聯系

        [生物通訊]根據美國國家衰老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NIA)的科學家報道,小鼠實驗表明葉酸缺乏會增加大腦的帕金森氏癥易感性。    在這項發表在2002年1月期的《神經化學》(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雜志上的發現中,研究人員給一組小鼠施以含有葉酸的飲食,而給另一組小鼠施以缺少這種維生素的飲食。然后他們給小鼠服用適當劑量的MPTP,這是一種引起類似帕金森氏癥癥狀的化學物質。在施以葉酸飲食的一組小鼠中,MPTP只引起程度溫和的帕金森氏癥癥狀,而在食用缺乏葉酸飲食的

    來源:

    時間:2002-01-18

  • 現代人行為的最早證據

        [生物通訊]南非的考古學家發現了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藝術品,它們比歐洲最早的石洞壁畫還早至少40,000年。這個發現在線發表在2002年1月10日《科學》網站上。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這次在Blombos石洞的發現有力支持了現代人行為開始的時間遠比我們早先猜想的要早且現在非洲開始的時間遠遠早于歐洲的觀點。    大多數專家認為現代人Homo sapiens 大約起源于130,000前的非洲,那是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人首次出現在化石記錄中。但有關現代人行為的證據如利用先進的捕獵和捕魚技術,制造精致的工具和藝術品或其它有象征意義的符號等,

    來源:

    時間:2002-01-14


頁次:580/591  共11804篇文章  
分頁:[<<][571][572][573][574][575][576][577][578][579][580][>>][首頁][尾頁]

高級人才招聘專區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業招聘:

    • 國外動態
    • 國內進展
    • 醫藥/產業
    • 生態環保
    • 科普/健康
    亚洲欧美自拍偷拍,亚洲人成77777,亚洲男女自偷自拍,亚洲成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