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控制免疫記憶的分子機制
[AD340X300] [生物通訊]愛荷華大學的一項新研究向免疫系統如何應答感染的舊理論發起了挑戰,新發現將對提高疫苗效用產生深遠影響。有關研究發表在6月3日《自然免疫學》(Nature Immunology)的網絡版上。 免疫系統記憶曾擊退的感染、從而快速有效應答感染二次襲擊的能力,是疫苗接種策略的基礎。這種免疫記憶是一系列復雜的分子互作的結果,愛荷華大學的微生物學副教授John Harty博士說。 感染或接種疫苗之前,免疫系統含有各種大量的未成熟T細胞。大量的T細胞又由數千T細胞亞
-
研究表明行為變化由多基因控制
[AD340X300] [生物通訊]從美國的三冠馬王Seattle Slew到約克郡的“低脂”豬,人類自史前時代就已經培育出各種指定性狀的動植物。但要檢測出哪些基因得到選擇性育種的“眷顧”并非易事。而現在的芯片技術為該領域研究提供了一條捷徑。 由神經科學研究院的Ralph J. Greenspan 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利用DNA芯片技術找到了揭示選擇性培育特定性狀時哪些基因發生變化的捷徑。研究小組研究了普通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應答地球引力(趨地性)的方式不同的兩個株系,發現差異是由于多個基
-
B型肝炎與神經性疾病并無關連
[AD340X300]聯邦基金會科學專門小組(federally funded scientific panel)在周四表示,目前并沒有強烈的證據證實,接受B型肝炎疫苗接種的人,與在成年后發生多發性硬化癥(multiple sclerosis, MS)或其它神經性的疾病有所關連。 研究小組認為。沒有足夠的證據證實在嬰兒時期接受疫苗,與神經性疾病的發生有所關系。因此建議應該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來探討彼此之間的關連。但是對于目前的疫苗政策,目前尚無有立刻修改的必要。 一項由美國醫學會(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所進行的報告顯示,根據他們的研究,在成年時接受B型肝炎疫苗與
-
保護神經細胞的氣體
[AD340X300]氙氣(xenon)是一種已經被用于麻醉達數十年的氣體。由于最近有實驗發現,這個氣體能保護老鼠的神經細胞免于缺氧和化學物質造成的傷害,因此它最近將要進入臨床試驗,判斷它是否能在進行心臟手術時,避免腦部受到傷害。 英國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的Nicholas Franks博士和他的同仁發現,氙氣能阻斷氮甲基天門冬胺酸(NMDA)的麩胺酸受體(glutamate receptor)的作用。NMDA glutamate receptor是一個位于神經細胞表面的蛋白分子,它在神經細胞死亡路徑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研究人員在實驗中在對老鼠腦部進行傷害之前,對老鼠
-
美科學家研制出促進神經修復的人工合成多肽
[AD340X300] [生物通訊]根據一篇發表在5月29日《自然》雜志上的研究,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研制出能夠促進實驗室大鼠損傷脊髓中的新神經纖維生長、使脊椎損傷大鼠行走得到改善的人工合成多肽。 這一發現有助于扭轉由于外傷、休克、大腦和脊髓損傷或諸如多發性硬化等神經退行性變疾病造成的機體功能缺陷。 研究的領導人、耶魯大學醫學院的神經學與神經生物學副教授Stephen Strittmatter認為,該研究進一步明確了究竟是哪些分子阻斷脊髓中神經軸突的再生,并證實該多肽能夠促進新
-
人類與黑猩猩大腦基因活動模式的差異
[AD340X300] 黑猩猩是與人類關系最近的“表親”,兩者攜帶遺傳信息的DNA序列有98.7%相似,但行為與思維特征等卻明顯不同,這頗讓人費解。最近,歐美一個科學家小組為此找到了部分答案?! 〉聡?、美國和荷蘭研究人員在新近一期美國《科學》雜志上聯合撰文說,他們發現構成黑猩猩與人類之間差別的主要原因,不在基因或蛋白質結構本身,而更多地體現在基因表達和蛋白質表達上,或者說基因編碼的信息如何被激活,并轉換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質?! ∵@種差別在兩者大腦上體現得最明顯?! 】茖W家們發現,黑猩猩和人類在大腦基因表達方式方面的差異,大于兩者身體其他部位。他們將黑猩猩和
-
舒解帕金森病癥 Medtronic公司有良方
[AD340X300]Medtronic公司利用類似心律調節器的腦部植入物,目前已證實可有效抑制顫抖。這是利用一個極小的電機裝置植入丘腦內,經由送出一極快的信號圖形,將引起顫抖的超活化神經細胞信號壓制。該裝置名為Activa,這項技術是延續心律調節器的電子刺激治療法(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 ,以仿真心律調節器的脈波產生器(pulse generator)手術植入近鎖骨電子脈沖,透過導線穿過皮膚進入靠頭蓋骨的引線,引線插進丘腦,睡覺時病人利用手提磁鐵關掉刺激器以保持電力。Activa已于1995年在歐洲成功地上市,預期美國FDA也可能于近期準許上市。據估計
-
神經科學比基因克隆更危險
[AD340X300]基因潮海外部據媒體2002年5月29日報道:最近一些神經生理學家為了治療抑郁癥,曾經進行了一個簡單的實驗,他們理由電極仿真一些女性的大腦,使她們感到某種快樂的感覺。接受實驗的女性沒收受到什幺危害,而且她們的抑郁癥狀至少是暫時消失了,但是,她們很快愛上了對她們進行實驗的科學家。這種方法比克隆給人類尊嚴和自主帶來的威脅還要大得多。29日的經濟學人文章說,目前各國在就克隆進行激烈的辯論,有些人主張完全禁止,但是在神經科學上,沒有任何政府或者條約禁止同它有關的任何方面。( 當被問及哪一群科學家最可能徹底改變人性的最基本方面時候,公眾一般都可能認為是基因科學家。事實上,神經技術構成
-
積極生活態度刺激大腦神經細胞生長
[AD340X300]德國研究人員近日發表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身體與至心智活動,可幫助老年人大腦神經細胞的維持,減緩記憶力與學習能力的衰退,以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癥(Alzheimer’s disease)等疾病的機率。 為了研究持續性刺激大腦細胞,是否可以讓大腦神經細胞再生。研究人員特地讓一組實驗老鼠關在有塑料管信道、轉輪與其它設施的籠子中。而另一組老鼠則是關在普通無設施的籠子里。經過10個月的研究時間,好比老鼠進入中年至老年的時間長度。研究人員發現,居住在刺激性環境的老鼠,大腦海馬體內的神經細胞,是居住在一般環境老鼠的五倍。而這些老鼠對于新的環境,有較高的興趣及適應性;在學習能力測試中的表現,也
-
神經信號如何從細胞傳遞到細胞
[AD340X300]5月中旬出版的《自然神經科學》發表我國學者的論文:與當前占主流觀點不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所周專研究員及其學生張晨首次發現在老鼠的一種感覺背根神經節細胞上,神經遞質不僅可由鈣離子指揮而釋放到下一級神經細胞,而且電壓沖動本身也可以完全獨立地導致神經遞質的釋放。這種與鈣離子無關的單純由神經電沖動導致的神經信號傳導機制是一個相當出乎意料的新發現,向神經科學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課題。 神經信號是如何從一個神經細胞傳到另一個神經細胞的?這是神經科學家們研究的一個焦點問題。當前占統治地位的學術觀點
-
美科學家首次成功治療“帕金森病大鼠”
新生命網站編譯 芝加哥Rush-Presbyterian-St. Luke’s 醫療中心的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一個重要捷徑,可以產生更有效、更可靠、以及更安全的干細胞源,該類干細胞具有分化成特異性神經元或腦細胞的能力。Rush藥理學主席Paul Carvey博士利用他的研究小組的發現,克隆了幾代干細胞,當這些干細胞被移植到患有帕金森(Parkinson’s) 樣疾病的大鼠的腦內時,這些細胞即發育成為健康的多巴胺能神經元。這種治療有效地改善了動物的嚴重Parkinson’s 病癥狀??寺〈罅康目梢苑只蔀樯窠浖毎母杉毎貙⑹筆arkinson’s 病、多發性硬化癥以及許多其他的疾病、腦及神經系統
-
挪威科學家用皮膚細胞培植出神經和免疫細胞
新華社據海外媒體報道,挪威科學家最近首次成功將人類細胞“變種”,以皮膚細胞培植出神經和免疫細胞,預計有關科技將可代替具爭議的克隆或胚胎干細胞培植技術,用以治療糖尿病、中風和帕金森氏癥等嚴重疾病?! 钚乱黄凇蹲匀簧锛夹g》雜志報道,負責這次研究的奧斯陸大學研究員首先在皮膚細胞表面穿孔,再將它們浸在用神經或免疫細胞制造的化學液體中,漸漸這些皮膚細胞就會表現得像神經或免疫細胞一樣,而它們稍后分裂出來的細胞也呈現出相同特性?! ∮捎谌梭w所有細胞均具備相同基因,只是不同細胞的“活性基因”會有所不同,所以通過以上改編程序,科學家就是要停止皮膚細胞內正?;钚曰虻幕?/p>
-
日本研究人員在移植脊髓中誘導出神經祖細胞(附圖)
[生物通訊]來自日本慶應大學醫學院的一組研究人員成功從大鼠脊椎損傷模型中移植的大鼠胚胎脊椎誘導出神經祖細胞,就好像這些脊髓天生就長那里似的。誘導出神經祖細胞后,大鼠自身的運動機能顯示出較大提高,研究人員擬將有關研究發表在今年秋季的《神經學研究雜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上。
-
德國科學家發現自然色彩有助記憶
德國科學家最近通過實驗發現,物體的自然色彩有助于增強記憶,人們在記憶過程中對呈現出自然色彩的景象要比那些非自然色彩的景象更加敏感。 科學家設計了兩個實驗。在第一個實驗中,科學家向受試者出示彩色與黑白兩組照片,圖案為草原、森林、花以及帶有汽車、房屋和人的城市風情圖片。結果表明,受試者很容易記住那些與自然色彩相吻合的彩色場景,而對于黑白圖片則記憶效果不佳。 在另一個實驗中,科學家向受試者出示的所有圖片都是彩色的,但是其中有些部分被錯誤的染色。實驗結果表明,受試者只對那些自然色彩的圖片保留有深刻的印象,而對于那些錯誤標記色彩的圖片的記憶效果則如同對黑白照片一樣不大
-
脊椎受傷不會殃及神經細胞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項研究中發現,人或動物脊椎受傷后,大腦中的一種傳送信號的神經細胞并不像人們以前認為的那樣會死亡,它們實際上只是處于休眠狀態,經過藥物作用后能重現生機。這項發表在加拿大《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的研究成果,將為因脊椎受傷而癱瘓的人帶來福音。以前科學家一直認為,當脊椎受到損害時,通過中樞神經系統向身體傳送信號的一種腦細胞就會死亡。但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高級研究員特茲拉夫及其同事利用老鼠進行的試驗發現,這種腦細胞只是在休眠,形狀也處于萎縮狀態。當使用一種生長激素后,它們會恢復原來的形狀,并重新生長出正常的神經末梢。到目前為止,人們只是在治療脊椎短期受傷上取得了一些突破
-
“根除”痛苦的記憶
有時,人們對強烈疼痛的記憶總是刻骨銘心。但是Stephen Day告訴我們,新的藥物也許能幫助我們忘卻疼痛。 為了提高你的記憶,為了在年老或癡呆時維護你的記憶,你會做些什么呢?對記憶形成機制了解越多,科研人員對于研制出能提高記憶的藥物就越有信心。但研究又告訴我們提高記憶的同時是要以增加對疼痛的敏感性為代價的。似乎神經系統對疼痛的反應太靈敏了。無論在哪兒,研究神經系統對疼痛的反應過程的人員都發現了這與人們形成新記憶的過程有著奇妙的聯系?,F在很多人認為,原始生物增長著的對特殊疼痛刺激的察覺能力,就代表著最基本的學習。沒有了記
-
金屬鋅與Alzheimer大腦內病變斑塊有關
最新的研究結果,Alzheimer氏病患者大腦內病變斑塊的沉積在一定程度上與神經細胞所釋放的金屬鋅有關。負責這一研究的科學家告訴路透社記者說,本研究發現金屬鋅與Alzheimer氏病患者大腦內的蛋白質沉積有關,這種蛋白質沉積會在人腦內形成斑塊。這一發現對于Alzheimer氏病的治療將會產生影響。構成腦內斑塊的物質被稱為β-淀粉類蛋白質。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一些金屬類物質,如鋅、銅和鐵會促進β-淀粉類蛋白質在人腦內的聚集和蛋白質斑塊的形成。為了了解金屬鋅對蛋白質斑塊形成的影響,來自韓國Ulsan大學的Jae-Young Koh對小鼠進行了實驗。一組小鼠容易發生Alzheimer氏病樣的腦內斑塊
-
首塊神經芯片試制成功
據制成首塊可工作的神經芯片的科學家們報道,這塊由硅和神經細胞為材料制成電路而使腦修復的芯片,促使高級生物探測器和生物計算機朝現實又邁進了一步?! ∧侥岷贛ax planck生化研究的Peter Fromherz和Gunther Zeck將蝸牛的神經細胞置于一塊硅片上,然后用微型塑料栓將其圍住,這樣鄰近細胞之間以及細胞與硅片之間就會形成連接?! ∶總€神經細胞下有一刺激器,可產生一個電壓變化,該電壓變化可導致一種貫穿整個細胞的電脈沖。施加在硅片上的電脈沖由一個神經細胞傳輸到另一個神經細胞,最后又返回到硅片,從而使硅開關跳閘。這樣一個回路就形成了?! ≡隈R薩諸塞
-
與記憶有關的蛋白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的發現為揭開學習和記憶的分子機制帶來了一線新的輸光。而且這項研究可能也能為中風和癲癇帶來新的治療方法。研究人員已經在腦細胞中發現一個名為酸感應離子通道蛋白(acid sensing ion channel(ASIC)),會在酸性環境下活化的蛋白質與腦中產生的電流有關。而這些電流在記憶與學習中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愛荷華州立大學精神病學的助理教授John Wemmie表示:“這是第一次知道這個離子通道可能與學習有關?!毖芯咳藛T發現缺乏ASIC蛋白的老鼠沒有因酸性環境產生的電流,顯現出來的是明顯的學習和記憶障礙。除了喪失這個功能之外,老鼠并沒有出現其他異狀。研
-
干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癥取得進展
德國科學家日前利用干細胞療法治療帕金森氏癥取得進展??茖W家介紹說,雖然這一新方法尚不能徹底治愈帕金森氏癥,但對病情有著良好的改善作用。 據德新社報道,從事這項研究的是萊比錫大學神經病學醫院的約翰內斯·施瓦茨教授等人。他們經過兩年多的研究,利用從胎兒組織中獲取的干細胞在實驗室中進行增殖培養,使其發展成為干細胞系(同一個細胞的后代被稱為一個細胞系)。然后將該干細胞系植入帕金森氏癥患者腦中,重新生成多巴胺以遏制病情。多巴胺在神經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帕金森氏癥患者大腦中無法正常分泌這種物質。動物試驗表明,這項療法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