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動的脈搏
首塊神經芯片試制成功
【字體: 大 中 小 】 時間:2002年05月09日 來源:
編輯推薦:
據制成首塊可工作的神經芯片的科學家們報道,這塊由硅和神經細胞為材料制成電路而使腦修復的芯片,促使高級生物探測器和生物計算機朝現實又邁進了一步。
慕尼黑Max planck生化研究的Peter Fromherz和Gunther Zeck將蝸牛的神經細胞置于一塊硅片上,然后用微型塑料栓將其圍住,這樣鄰近細胞之間以及細胞與硅片之間就會形成連接。
每個神經細胞下有一刺激器,可產生一個電壓變化,該電壓變化可導致一種貫穿整個細胞的電脈沖。施加在硅片上的電脈沖由一個神經細胞傳輸到另一個神經細胞,最后又返回到硅片,從而使硅開關跳閘。這樣一個回路就形成了。
在馬薩諸塞州Waltham Brandeis大學進行神經網絡研究的Eve
Marder報道說,通過籠罩細胞設計電路的該技術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方法,按照人們的意愿制造基于神經的電路,可以探索神經系統的工作原理,例如對記憶是如何形成的研究。
神經電子學應用的一個主要障礙就是很難可靠地將人造裝置與活體組織連接起來。對此Marder解釋說,以往人們試圖制造這種電路時,神經細胞在形成連接過程中會發生移動。Fromherz和Zeck通過把細胞籠罩起來而解決這一難題。使用硅片意味著這種電子裝置可被制成一塊標準的芯片。
檢測神經細胞上的毒物或藥物的生物探測器與神經修復是這種芯片的重要應用之一,例如,芯片可橋接脊索受損的截面。
但Fromherz認為這些計劃尚處于設想階段,如同具有活神經元或大腦的神經計算機一樣。同時神經網絡可使科學家們了解如何模仿大腦的功能。
摘自 國外醫學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