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mnRNA:破譯行為紊亂的遺傳聯系的“寶石”
[AD340X300] [生物通訊]20年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能夠解釋行為紊亂的基因,但卻沒有結果。根據Mt. Sinai 醫學院的L. Alison McInnes ,個中原因恐怕是因為科學家們的關注點一直集中在基因組中錯誤的位置上。 在12月8日于波多黎各首都圣胡安舉行的全美神經精神藥理學學院年會上,McInnes進行大會發言時建議,那些對行為的遺傳聯系感興趣的研究人員應該開始關注基因組中產生叫做非信使小RNA(small non-messenger RNA ,smnRNA)的特殊分子的部位,而不是將注意力投在編碼蛋白
-
激光能引導神經細胞生長方向
[AD340X300]德國科學家最近研究發現,利用激光能夠引導神經細胞沿著某種特定方向生長——至少在實驗鼠身上如此。實驗中,在一個玻璃盤中生長的實驗鼠的神經細胞“接受”了一束紅色激光為其制定的路線。而且在激光指定的路線彎彎曲曲的情況下,實驗鼠的神經細胞也沒有受到傷害。而通常情況下,細胞并不喜歡突然轉向,如果被迫如此,它們也會將路線修正為直線。這項研究由德國李比希大學的阿倫·埃爾利希教授和同事負責完成,成果登載在《自然》雜志網絡版上。專家認為,在幫助受損神經細胞再生及促進人造移植器官與人體神經細胞結合方面,這一技術可能將大有用武之地。 摘自 科學時報
-
日科學家實證多氯聯苯影響大腦發育的機理
[AD340X300]日本群馬大學醫學系鯉淵典之教授等人首次通過實驗證明,極低濃度的多氯聯苯就能阻礙促進大腦發育的蛋白質的合成,呼吁人們對多氯聯苯污染予以足夠的重視。 甲狀腺激素在即將出世的胎兒的大腦發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與腦細胞核中的受體結合后就能分泌促進大腦發育的蛋白質??茖W家們此前認為,多氯聯苯會抑制甲狀腺激素的活性,進而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而此次是第一次用實驗弄清了這一機理。 研究小組根據甲狀腺激素合成的蛋白質的量開發出了能發光的
-
專家呼吁向濫用抗生素的行為宣戰
[AD340X300]新華社信息北京12月4日電: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抗生素研究所所長張永信呼吁,向濫用抗生素的行為宣戰??股貞糜谂R床已經五十余年,對治療感染性疾病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人類對危害生命健康的細菌感染和細菌性感染的傳染病有了療效確切的抗生素后,無論得了尿路感染、腸炎、肺炎或者患上傷寒,哪怕是腦膜炎等危重的傳染病,只要及時選用有效的抗生素,一般都能迅速控制。這樣,我們的壽命得以明顯延長。然而,當前濫用抗生素在國內十分普遍,合理用藥的比例一般只占50-60%,濫用造成了一系列嚴重的后果。首先影響到病人的治療效果,二是浪費了大量的藥物,三是藥物的不良反應增多,四是細菌的耐藥性迅速地
-
控制動物生物鐘行為的關鍵基因
[AD340X300] [生物通訊]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控制動物生物鐘行為的關鍵基因,從而為睡眠紊亂的治療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該醫學中心的發育生物學與藥理學助理教授Jin Jiang博士與Rutgers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通過研究果蠅發現一個叫做slimb的基因是機體生物鐘調控機制的一個至為關鍵的組成部分?!皊limb基因是生物鐘網絡中最新識別的一個基因,我們認為這個基因與人體生物鐘的調控也有關聯?!毖芯康念I導人Jiang說。有關研究發表在11月21日期的《自然》(Nature)雜志上?!澳壳?/p>
-
德科學家發現激光能引導神經細胞生長方向
[AD340X300] 新華社信息北京11月29日電 德國科學家最近研究發現,利用激光能夠引導神經細胞沿著某種特定方向生長--至少在實驗鼠身上如此?! ?nbsp; 實驗中,在一個玻璃盤中生長的實驗鼠的神經細胞“接受”了一束紅色激光為其制定的路線。而且在激光指定的路線彎彎曲曲的情況下,實驗鼠的神經細胞也沒有受到傷害。而通常情況下,細胞并不喜歡突然轉向,如果被迫如此,它們也會將路線修正為直線?! ?nbsp; 這項研究由德國李比希大學的阿倫·
-
神經生物學研究表明內心欲望與夢境有關
[AD340X300]神經生物學研究的一些新結果表明,弗洛伊德的學說,很可能還是有道理的。欲望和夢,還是密切相關的。只是人們應當把它們匯總到一個新的整體方案中去。 弗洛伊德夢幻理論最激烈的反對者,是美國大腦學者霍普森?;羝丈M行了大量研究證明,假如大腦深處一個特定的區域,也就是所謂的"橋腦",活躍起來的話,人就會做夢。橋腦會令大腦較高層次的區域,生成怪異的想象,和故事畫面。此時,大腦的動機系統,并不起什么重要作用。因此,霍普森推論道,夢,也就和被抑制的愿望,或者是被禁止的欲望,沒有什么關系。但倫敦安娜.弗洛伊德中心的精神分析學家、神經生物學家索爾姆斯反駁此說。他介紹說:這些論
-
我國首例神經干細胞移植手術成功
[AD340X300]2002年11月23日,我國第一例神經干細胞移植手術在河南安陽市人民醫院獲得成功。神經干細胞移植技術是近年來新發展起來的治療神經系統疾病頗有前景的一項新的科研課題。 神經干細胞通過誘導分化,可發育成多種神經細胞,將其移植入神經系統內可以代替損傷的神經細胞,使其執行正常的神經功能。此項技術可用于治療帕金森氏病,多發性硬化及老年腦血管病等多種神經系統疾病。經查新報告,神經干細胞移植,在歐美國家有用于腦血管病治療的病例,在國內尚無用于治療腦血管病的報道。安陽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對一名70歲高齡的男性腦血管
-
星形膠質細胞如何保持大腦“聯機”(圖)
-
研究人員識別出與學習和記憶有關的基因
[AD340X300] [生物通訊]Blanchette Rockefeller神經科學研究院(Blanchette Rockefeller Neurosciences Institute,BRNI)和NeuroLogic公司的科學家成功識別出記憶基因,這些基因有一天也許可以作為提高大腦學習和記憶能力的治療的有效目標靶。通過cDNA芯片技術,訪問學者副教授Sebastiano Cavallaro和他的同事調查了大鼠海馬區中由于學習而誘導的基因表達變化。海馬區是大腦中與學習和基因有關的重要區域。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11月26日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
專家研制出治抑郁癥中藥
[AD340X300] 一種只產在中國的特殊植物,有望成為抗抑郁癥的首味中藥,從而為全國高達3600萬之巨的抑郁癥患者減輕苦惱。除了稟承了所有中藥毒副作用小的優點外,這種藥物的藥效也毫不遜于西藥。今天,這一技術將在工博會上亮相?! ∵@項技術知識產權的所有者——復旦大學科技處該課題項目組有關專家介紹說,該課題組從我國所特有的一種植物中分離出了有效部位(PDS),它所含有的抗抑郁作用是現在常用的抗抑郁西藥卡瓦卡瓦的2-3倍,氟西汀的1.5倍,而且毒副作用極小。最近該課題組已經從PDS中分離出三個有效單位(均為新化合物),其中最有效者的抗抑郁強度約為氟西汀的5倍。
-
微軟研發"虛擬大腦"數據庫 人類記憶可搜尋
[AD340X300]美國東部時間11月22日(北京時間11月23日),微軟公司“媒體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稱,他們正在開發一種號稱“虛擬大腦”的數據庫,這個基于PC的數據能夠將個人所有的生活經歷全部記錄下來。微軟計劃將這一數據庫標準化,使人們可以用常規的搜索引擎來搜尋他們的記憶。 負責這項工程的高登-貝爾(Gordon Bell)表示,這個名為“MyLifeBits”的工程最終將成為一個基于PC的在線數據庫系統,它將個人所有的一切都數字化地存儲起來,成為人們的“虛擬大腦”,個人的一切記錄都可以在這個數據庫中查尋到?!案叩?/p>
-
基因與行為研究揭示狗的馴化始于舊石器時代
[生物通訊]人與狗很早以前就結伴同行了。最新研究顯示,早在石器時代,狗就與人類一起生活,一直伴隨早期人類穿越白令海峽來到新大陸。研究人員認為,馴化還使狗變成了人類行為敏銳的閱讀者。 15,000年前東亞的舊時期時代原始人類很可能就是最早將狗(Canis familiaris) 馴化的人,他們通過
-
阻止神經退行性變的基因
[AD340X300] [生物通訊]從表面性癥狀(如皮膚皺紋)到癌癥、心臟病以及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等神經退行性疾病這些致死性疾病,研究已經發現氧化脅迫與越來越多的人類健康問題都有關聯。 Jackson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定位了一個能夠保護大腦和視網膜中某些神經元免受氧化脅迫損傷的、預防神經退行性變的基因。 許多正常的代謝功能都會產生自由基--即含有不成對電子的高度活躍形式的氧。盡管自由基已經惡名在外,但這些分子事實上對機體也有一個好處,如幫助白細胞攻擊細菌、病毒和被病毒破壞的細胞等。
-
腦部記憶和學習功能的新大陸
[AD340X300]學習和記憶的功能是大腦最重要、最根本的心智處理過程,也是神經科學、心理學、精神病學的熱門領域。而癡呆癥例如阿茲海默氏癥,對家庭和社會都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學習和記憶利用擴散式的方式儲存在腦中的觀念主導了二十世紀的前半個世紀,直到1957年時Scoville博士的報告出現,科學家才有了不同腦部區域具有記憶和學習不同功能的概念。最近許多腦部結構,例如海馬體、基底核都被認為與學習以及接著的記憶有關,而且是個別獨立作業。邊緣區是一個新發現的哺乳動物腦部區域,它是由紡錘狀神經元所組成的扁平狀結構體。研究人員證實MrD與人或動物的大腦記憶、學習功能有關,該研究報告證實這個區域是一個連接
-
帕金森氏癥的關鍵基因
[AD340X300][生物通訊]根據一項新研究的結果,科學家們正在集中研究一個特殊基因在帕金森氏癥中扮演著何種角色。 攜帶UCH-L1基因某種變異形式的人群,其罹患帕金森氏癥的風險比正常人群要高,而該基因的另一種變異形式對帕金森氏癥卻又有預防作用,約有14%到20%的歐洲人口攜帶具有保護作用形式的UCH-L1,比較之下,日本人中攜帶該保護形式的有39%到54%,中國人則約有50%。 現在,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知道了為什么一些類型的UCH-L1具有保護作用,而另一些形式則會增加患病風險的原因。  
-
“解鎖”神經元可塑性的酶
[AD340X300] [生物通訊]科學家發現了“解鎖”大腦中完全成形的神經元的適應能力的方法。雖然研究是在動物身上進行的,但研究人員希望,這個發現有一天能夠用于修復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的治療。 正常條件下,大腦視皮層部位的神經元會經歷發育中的一個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神經元尤其具有可塑性,也就是說他們能夠適應不同環境而發生改變。也正是在這個時期,神經元彼此之間形成連接。然而一旦這個關鍵的時期過去,神經元的可塑性大部分都會喪失。 但由意大利比薩神經科學研究院的Tommaso Pizzorus
-
大腦如何做出決定?
[AD340X300] [生物通訊]加拿大女王大學神經科學研究中心和北安大略省大學大腦與精神中心聯合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為大腦前葉在計劃與選擇行為中起著關鍵作用這一理論提供了第一個神經成像證據。 這項研究發表在11月4日期的《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雜志上。 研究小組發現,當個體傾向于采取一種特殊行動而放棄另一種時,人腦前葉的一個小面積區域會被選擇性激活。這些發現有助于解釋為什么前葉受損的個體有時行為沖動,且常常出現無法做出決定的問題。
-
又一研究顯示MMR疫苗并不會造成自閉癥
[AD340X300] 根據最新的研究顯示,目前尚未發現麻疹、鰓腺炎、德國麻疹的三合一疫苗(MMR)與自閉癥病因有任何關聯?! ∵@項包含了530000名兒童的丹麥研究顯示,有接種或沒有接種疫苗的兒童得到自閉癥的風險是一樣的,該研究也等于證實了之前芬蘭研究人員花了14年搜集資料所得到的相同研究結果?! ≡撗芯堪l現在1991年到1998年間440000名兒童接種疫苗之后,并沒有集體的自閉癥病例出現,而沒有接種的兒童有100000名?! ≡撗芯繄蟾嬉呀浛窃谥t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撗?/p>
-
干細胞研究為治療帕金森綜合癥提供了新的希望
[AD340X300]根據研究人員在上周召開的美國神經科學學會研討會上發表的研究報告,科學家從神經組織中提取的一種干細胞可以誘導分化成為能夠產生多巴胺的細胞,而多巴胺正是帕金森綜合癥患者缺乏的一種神經遞質。 但是Lorraine Iacovitti介紹說,這種細胞一旦植入小鼠體內就會死亡,也就是說這種細胞已經太成熟,不能夠從培養皿中轉入動物體內。 負責這一研究的是神經科學教授Iacovitti,他是Jefferson醫學院Farber神經科學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