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發現帕金森癥突變基因
[AD340X300] 近日,中國科學家首次在國際上發現了第二號染色體的蛋白基因為帕金森癥的突變基因,此成果將有力推動帕金森癥的遺傳學診斷、治療?! H權威雜志《自然遺傳學》今年第一期刊登了中國科學家的這項最新成果。這項成果是由上海二醫大附屬瑞金醫院樂衛東教授領銜的課題組完成的?! 蟮婪Q,帕金森癥又稱震顫麻痹,是中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疾病。主要癥狀有節律性抖動、肢體與軀干肌肉僵硬,運動緩慢及姿勢障礙等。多巴胺神經細胞是導致帕金森癥發病的主要病理基礎。瑞金醫院生物醫學研究院由此入手,對201個帕金森病人和221個正常人進行了遺傳學比較,經5年研究發現,第二號染
-
控制焦慮與攻擊行為基因被發現
[AD340X300]治療人類情緒疾病的研究又有新的進展。 根據最新的研究發現,Pet-1基因是負責把焦慮感(anxiety)與攻擊行為(aggression)維持在正常狀態的主要基因。實驗老鼠在缺少Pet-1基因的情況下,焦慮與攻擊行為出現的頻率會比正常老鼠要高。此外,這些老鼠也會失去運動協調、攝食、移動等能力。 焦慮與攻擊行為是正常且重要的行為表現,因為這些行為可以幫助生物體適當的紓發環境所帶來的壓力。不過,過度的焦慮與攻擊行為卻也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在大腦中,Pet-1基因只會在負責制造血清素(serotonin)的神經細胞或是神經元中作用。而血清素負
-
科學家研究發現:記憶力差與遺傳基因有關
[AD340X300]科學家發現,人體一個特殊的基因變體在決定一個人的記憶力上面,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 據英國BBC報道,一般來說,具有這種基因變體的人在回憶昨天發生的事情這種記憶力測驗上表現比較差。 這似乎是因為大腦內一個叫做海馬的區域(此區域據信控制人的記憶力)出現異?;顒?,以及腦細胞未能和儲存記憶的鄰近細胞產生必要的聯結而引起。 這個問題似乎和一種維持腦細胞健康的化學物質--腦衍生向神經因子(BDNF)有關,上述特殊的基因控制這種化學物質的產生。 但是科學家發現,這種基因的變體不但產生比較少的BDNF,而且產生的BDNF還無法像正常的一般在腦細胞之間移動。 據了解,人
-
下棋與"聰明"無關?科學家揭示人類大腦奧秘
[AD340X300]中新網1月24日電 同是下棋,但用腦卻有所區別:下圍棋時右腦活動占優勢,下國際象棋時則多用左腦。中國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達人教授近日公布了這一發現。 據科技日報報道,2002年,張達人教授等與美國有關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在中國科大和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分別完成了下圍棋和下國際象棋時的腦功能核磁成像實驗,對兩者的腦活動情況進行了分析與比較。研究發現:下圍棋時,位于大腦額葉、頂葉、枕葉、后顳葉的多個腦區被激活,而且右側頂葉的激活強度高于左側,顯示出右腦優勢。下國際象棋時,“出力”更多的則是左側頂葉。這提
-
中國人率先把神經生長因子投放市場
[AD340X300]1月6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批復了廈門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注射用鼠疫生長因子藥品,這是我國乃至世界上第一個正式批準試生產的神經生長因子產品。這個被命名為恩經復的注射用凍干粉針神經生長因子已于1月11日在廈門北大生物園正式投產。 神經系統疾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但這一領域中迄今尚缺乏有效防治手段。上述藥物是國際上神經系統藥物研究開發的熱點之一。早在1963年,科學家 Rita Levi-Montalcini和Stanley Cohen發現一種目前被闡明并確立化學結構的蛋白質,它能影響神
-
發現導致一種遺傳性神經紊亂的基因突變
[AD340X300] [生物通訊]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導致一類Charcot-Marie-Tooth病的遺傳突變。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1月14日期的美國神經學學會期刊--《神經學》(Neurology)上。 Charcot-Marie-Tooth病的特點是手部、前臂、足部和小腿的神經發生退行性變。這些神經損傷導致這些部位的肌肉萎縮和感覺喪失。 Charcot-Marie-Tooth 的發病率約為二千分之一,是最常見的遺傳神經疾病。該病的不同形式似乎是由不同的遺傳變異導致的。Cha
-
首支注射用神經生長因子產品在北大生物園問世
[AD340X300]1月11日,世界上第一支注射用神經生長因子產品———恩經復,在廈門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投資承建的廈門北大生物園問世,將為神經系統頑疾患者帶來福音。 神經系統疾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但一直缺乏有效防治手段,該類藥物是國際上神經系統藥物研究開發的熱點領域之一。神經生長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一種目前被闡明并確立化學結構的影響神經系統生存發育的重要蛋白質。許多研究表明,神經生長因子對中樞和周圍神經元的生長、發育、正常狀態的維持、損傷后的保護和軸突的有效再生都有著重要作用
-
我國科學家找到神經“羅盤”
[AD340X300]國家973重點基礎研究項目之一的“腦發育和可塑性基礎研究”,日前取得重大進展,我國科學家找到了一種物質酶,它就好像指引方向的羅盤,可以直接向神經纖維傳遞外界的方向信號,指導神經纖維生長。最新一期的美國《自然·細胞生物學》雜志,對這一成果做了詳細介紹。神經受損后,會長出新的神經,這是因為神經生長椎里有很多神經纖維,它們能感受外界的環境,如果這些神經纖維找到了適合生長的環境,它們就向著這個環境生長。但大多數從新生的神經纖維都是在“盲目”生長,在找不到合適的生長環境時就死亡了。中科院神經所的科學家們都過對爪蟾的實驗發現,爪蟾神經元細胞內存在的兩種酶,能促進爪蟾的神經纖維感受外界
-
青蛙攻擊行為背后的神經基礎(圖)
[生物通訊]要激怒毒刺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經過50年的嘗試,科學家最終成功激發了它們的斗志--當然這借助了一個不會說話的機械啞巴。他們的發現為這種兩棲動物如何以及為什么要相互攻擊提供了新線索,將有助于研究人員探索這種行為背后的神經基礎。 在野外,毒刺蛙的地盤防衛意識很強:已經占據了一塊好地盤的毒刺蛙會攻擊任何前來進犯的敵人。然而科學家在實驗中激起毒刺蛙的地盤防衛搏斗的努力卻遇到了困難。大多數研究都是通過一個揚聲器播放記錄的毒刺蛙鳴叫。聽到敵人的聲音,雄毒刺蛙通常會走近揚聲器,偶爾還會跳到上面。但毒刺蛙從來不會攻擊揚聲器,
-
美國生物學家對炒作“克隆人”的行為表示譴責
[AD340X300]正在圣迭戈參加第三屆吳瑞生物協會年會的科學家28日對新華社記者發表了他們對克隆人一事的看法。他們認為克隆人技術稱不上科學突破,對此并不關心,并對這種“科學炒作行為”表示譴責。 在此次會議上,生物學家們在研討生物科技發展趨勢時,無人提及克隆人。記者在與之交談時,發現他們對此不屑一顧。杜克大學的干細胞研究和克隆問題專家林海凡表示,很多生物學家都有能力制造出克隆人。他和很多同行出于克隆人非??赡軐е陆】等毕菀约皞惱砜紤],沒有人涉足這一領域。根據他的經驗,克隆動物多數存在比較明顯的健康缺陷,還有一部分存在隱性的健康缺陷,遲早也要顯露出來。因此,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前克隆人的行為是
-
法國總統希拉克強烈譴責克隆人行為
[AD340X300]法國總統希拉克27日對一名美國女人生下了全世界第一個克隆人的消息的真實性表示懷疑,強烈譴責克隆人的行為。 他在一份聲明中說,法國視這種行為為犯罪,嚴重違背人類的尊嚴,呼吁全世界禁止克隆人的行為。希拉克同時敦促所有國家在一份由法德兩國向聯合國提交的禁止克隆人的公約草案上簽字,作為對那些“道德敗壞的科學家的企圖的回應”。 27日早些時候,一名自稱是科學家的法國女人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宣布,她成功幫助一名美國女人生下了人類第一
-
成人骨髓干細胞可修復大腦損傷
[AD340X300]色達斯-西奈醫療中心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最新的實驗成果首度證明成人的骨髓干細胞也可分化成數種中樞神經系的神經細胞,研究人員期望未來這種神經干細胞可以移植回病患體內,治療中風、腦瘤和神經退化性疾病,這種利用自己骨髓干細胞的移植方式不但可以解決使用胚胎干細胞所引起的道德問題,還可免除系統排斥的問題,具有相當大的醫療應用價值。研究人員利用改良過的病毒作為載體,把特殊的基因送入神經干細胞內,他們發現這些基因表現后所制造出的蛋白質使得干細胞具有分化成星細胞、神經元細胞與尖突神經膠質等,另外研究人員也發現神經干細胞具有追蹤大腦腫瘤細胞的能力,由于惡性的大腦腫瘤細胞通常都會散布在大腦中,
-
鎖定神經膠質瘤的細胞導彈
[AD340X300] 位于美國洛杉磯的西達司-西奈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成功結合一種能瞄準癌細胞的蛋白質和神經干細胞,用以追蹤和攻擊腦癌細胞,該研究報告已經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癌癥研究》期刊?! ∩窠浤z質瘤是一種死亡率極高的腦癌,這種腫瘤通常具有高侵略性,而且不容易與正常組織區別,也就因為如此,以外科手術切除幾乎無法不留下嚴重的后遺癥。之前的研究顯示神經干細胞能夠追蹤神經膠質瘤的移動,因此研究人員已經能夠介著將神經干細胞改造成能夠分泌介白素12號蛋白(interleukin 12),讓這些細胞能夠誘發區域性的免疫反應,以攻擊原發腫瘤和周圍的恒星腫瘤,而這項新的研
-
轉基因骨髓干細胞分化為中樞神經系統細胞
[AD340X300] [生物通訊]Cedars-Sinai研究院之Maxine Dunitz 神經外科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首次演示,全部來自成體骨髓的干細胞能夠分化為幾種類型的中樞神經系統細胞。 這項研究的一個長期目標就是確定這些神經干細胞能否用于移植治療中風、腦瘤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神經干細胞的這種能力將賦予醫生一個可更新的神經祖細胞來源,使得只要從病人自身的骨髓中就能獲得神經干細胞來源,而無需從大腦中獲得,這樣就不會涉及到胚胎干細胞使用引發的倫理和組織移植問題。 這項研究結果作為封面文章
-
用神經干細胞攻克腦瘤
[AD340X300] [生物通訊]Cedars-Sinai醫學中心設在洛杉磯的Maxine Dunitz神經外科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將一種作用癌細胞的特殊蛋白與神經干細胞結合起來使用來跟蹤和攻擊惡性腦瘤細胞。這項研究的結果發表在12月15日期的《癌癥研究》(Cancer Research)上。 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也就是一種神經膠質瘤,是腦瘤中特別致命的一種。這種腦瘤具有高度侵潤性,可大范圍轉移,與健康腦組織混合在一起,使得通過外科手術除去腫瘤而不引起嚴重后果幾乎是不可能的。
-
大腦如何保持時間
[AD340X300]根據兩項新的研究,視網膜中含有光受體melanopsin的專門細胞能設定小鼠的生物鐘。但是這個系統似乎只在暗淡的光線下才工作,所以眼睛中的其他光受體一定也起作用。了解生物鐘的韻律對研究代謝和行為的許多方面都有關,比如人的身體對越來越常見的每周7天、每天24小時的連軸轉工作方式如何反應。兩個小組都是用小鼠作為研究對象。Norman Ruby和同事們發現,沒有melanopsin的小鼠受實驗室人為的明暗周期的影響,改變了它們的活動周期。但是,這些行為的強度比起沒有變異的小鼠來說,要低40%。Satchidananda Panda和一個國際小組進行的另一項研究發現,變異的小鼠在
-
多氯聯苯影響大腦發育的機理得到實證
[AD340X300]日本群馬大學醫學系鯉淵典之教授等人首次通過實驗證明,極低濃度的多氯聯苯就能阻礙促進大腦發育的蛋白質的合成,他們呼吁人們對多氯聯苯污染予以足夠的重視。 甲狀腺激素在即將出世的胎兒的大腦發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與腦細胞核中的受體結合后就能分泌促進大腦發育的蛋白質??茖W家們此前認為,多氯聯苯會抑制甲狀腺激素的活性,進而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而此次是第一次用實驗弄清了這一機理。 研究小組根據甲狀腺激素合成的蛋白質的量開發出了能發
-
研究證實日本米酒能提高人的記憶力
[AD340X300]科學家發現很多食品和飲料能提高記憶力。2000年,以色列的科學家證實,喝咖啡有助增強記憶。 記憶力與大腦的神經細胞有密切的關系,大腦負責記憶的部分,據認為是“樹突棘”。以色列科學家把大腦中的“樹突棘”細胞分離出來,放在培養液里,在沒有任何刺激的情況下,這些細胞3至4個小時保持靜止。但當在培養液中加上咖啡因后,“樹突棘”細胞不但在體積上增大變長,甚至出現罕見的新的分支,這意味著這些細胞的功能增強了。 與咖啡有著異曲同工
-
大腦:不同遺傳組成細胞的嵌合體(圖)
[生物通訊]科學家在日前于加州圣地亞哥召開的美國細胞生物學協會2002年會上報道,大腦中的許多細胞可能有大段基因組丟失。丟失的基因組片段大小可能決定了我們的患病風險。 細胞通常被認為需要全套的DNA才能不出大錯地運轉。生物學家發現,事實上,成年小鼠大腦的一個區域中,有三分之一的分裂細胞至少或是得到或是失去了一條染色體--這些細胞產生的成熟神經元中有多達15%也是如此。 這暗示著,每個人的大腦可能都是不同遺傳組成細胞的嵌合體?!拔覀凅@呆了?!奔又荽髮W圣地亞哥分校的Dhruv Kausha
-
可利用大鼠了解“跳躍基因”的行為
[AD340X300]大鼠模型也許有助于基因作用的研究,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所養殖的大鼠具有人類L1 retrotransposons品種,所謂的“跳躍基因”。Retrotransposons是一小段自基因組復制的DNA延伸,通常當精子和卵細胞起源時會插入基因中。Retrotransposons L1品種,特別的是帶有人類基因組的1/3。L1 retrotransposons大鼠模型可以增加我們對于跳躍基因的了解,根據研究人員表示大鼠模型也可以讓我們研究如何透過L1的插入而關閉基因,他們的研究報告發表于12月的Nature Genetics期刊中。人的染色體大約有50萬個L1序列,其中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