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率先把神經生長因子投放市場
【字體:
大
中
小
】
時間:2003年01月21日
來源:
[AD340X300]1月6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批復了廈門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注射用鼠疫生長因子藥品,這是我國乃至世界上第一個正式批準試生產的神經生長因子產品。這個被命名為恩經復的注射用凍干粉針神經生長因子已于1月11日在廈門北大生物園正式投產。
神經系統疾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但這一領域中迄今尚缺乏有效防治手段。上述藥物是國際上神經系統藥物研究開發的熱點之一。早在1963年,科學家 Rita
Levi-Montalcini和Stanley Cohen發現一種目前被闡明并確立化學結構的蛋白質,它能影響神經系統生存發育,這就是神經生長因子(英文簡稱
NGF)。許多研究表明神經生長因子對中樞和周圍神經元的生長、發育、正常狀態的維持、損傷后的保護和軸突的有效再生都有著重要作用,這個發現給神經科學開拓了一個嶄新的領域。為此,這兩位科學家獲得了1986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從NGF的發現迄今,近半個世紀過去了,世界各國都開展了對其不斷的研究,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投入大量經費致力于將NGF開發成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藥物,美國于1988年將其列入醫藥技術開發產品欄,現在處于臨床三期,目前國外尚無正式的NGF產品。
對于神經生長因子的開發,我國也開展了大量的研究。1999年注射用神經生長因子就被列入國家計委的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并獲得了1000萬元的國債專項資金支持。該項目還是我國“九五”期間的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當時國家科委已將其列入1997年新藥產業化開發重點資助項目,即1035工程(即國家“九五”期間重點支持的10個創新藥物、3個重點研發中心、每個中心5個點)。
作為世界上第一只上市的神經生長因子產品,恩經復由廈門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與衛生部蘭州生物制品研究所聯合開發,適應于正己烷中毒性周圍神經病,還可應用于急性腦血管性中樞神經損傷;顱腦、脊髓外傷;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腦癱、癲癇;各種外周神經損傷,如挫傷、神經斷裂及神經再植;其它化學品、毒品所致的周圍神經損傷;糖尿病性末梢神經;腦萎縮、癡呆癥;多發性神經炎、帶狀皰疹;視神經病變和面神經麻痹等。據了解,注射用神經生長因子在周圍神經系統疾病領域有巨大應用前景,例如外傷、酒精中毒等引起的急性周圍神經損害及其它慢性周圍神經損害。注射用神經生長因子適應癥的病例在900萬左右,這意味著每年將有1080萬支以上的這種針劑用來解決患者的病痛。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比率的上升,退行性神經病變的發病機率呈上升趨勢,這種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將更廣泛地用以解決神經性疾病病人的痛苦。
來源:科技日報
生物通微信公眾號
生物通新浪微博
今日動態 |
人才市場 |
新技術專欄 |
中國科學人 |
云展臺 |
BioHot |
云講堂直播 |
會展中心 |
特價專欄 |
技術快訊 |
免費試用
版權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信箱:
粵ICP備0906349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