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動的脈搏
猿猴干細胞可望用于治療帕金森病
【字體: 大 中 小 】 時間:2002年02月02日 來源:
編輯推薦:
作者:Merritt McKinney 2002年1月29日
紐約路透社消息:日本科學家日前報道說,他們在利用胚胎干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研究領域已經取得重大進展。
這些科學家成功地令猿猴胚胎中的未成熟細胞誘導分化成一種能夠分泌多巴胺的細胞。多巴胺是一種運動性的腦內化學物質,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多呈耗竭狀態。
“我們在多巴胺能神經元細胞的誘導方面已經取得了突破,這為進一步利用胚胎干細胞技術進行移植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比毡揪┒即髮W的Yoshiki Sasai博士說。他是這個研究項目的負責人。
Sasai對路透社記者說,盡管這個實驗是在猿猴中進行的,但該技術同樣適用于人類,因為人猴干細胞的“基本特征相差無幾”。
Sasai利用一種SDIA技術,即“基質細胞誘導活性(stromal cell-derived inducing
activity)”技術對干細胞進行轉化誘導,使其最終分化為多巴胺能神經元。此前,他曾在小鼠中成功地以SDIA技術誘導出多巴胺能神經元。
猿猴與人類的同源性當然遠非小鼠可以比擬,因而研究人員希望這項研究成果能夠“大大推進帕金森病治療領域的其他研究”。
Sasai等人的論文將發表在2月5日的PNAS上。該論文指出,“SDIA可將干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研究從理論階段推進到實踐階段,因而極具應用前景!
帕金森病可導致震顫,肌強直和運動障礙等癥狀。左旋多巴是多巴胺的前體物質,在腦內可代謝生成多巴胺,因而可以緩解癥狀。但左旋多巴不能從根本上延緩病情的進展。
Sasai在文中闡述了徹底治愈帕金森病的一個可行方案,即從流產的胚胎中提取腦細胞,并將其移植到患者腦內。
但多數研究人員認為,這個方案最大的問題在于兩個“瓶頸”:神經元來源的不足,以及圍繞胎兒組織可能引發的倫理爭論。
Sasai表示,盡管干細胞研究也存在著同樣的激烈爭論,但SDIA技術較胎兒組織移植“更為可行”。
研究人員打算進一步將利用SDIA得到的神經元移植入猿猴腦內。
Sasai還指出,這項研究的意義可能不僅限于帕金森病的治療。
上述研究還有一項出人意料的成果:研究人員居然獲得了一種色素上皮組織――視網膜的最外一層組織。
“這真是妙不可言! Sasai評價這項成果說。研究人員可以此治療一種能夠致盲的視網膜退行性疾病――視網膜色素變性。
他最后說,“我們打算聯合京都大學的神經外科醫生和眼科醫生,將多巴胺能神經元和色素上皮層一并移植到猿猴體內!
文章出處: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2;99: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