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今日動態 > 神經科學
  • 搭建跨越解釋鴻溝的橋梁:以疼痛研究破解意識難題

    在探索意識奧秘的征程中,“解釋鴻溝” 一直是橫亙在科學家面前的巨大難題。長久以來,人們普遍認為,用神經機制來解釋現象體驗在原則上是不可能的。這一觀點的背后,是現象知識與神經科學知識之間看似不可調和的矛盾。從古代哲學思考,到現代思想實驗,諸多探討都指向一個結論:主觀體驗的 “質”(qualia)似乎無法用客觀的、基于功能關系的神經科學知識來捕捉。例如,著名的僵尸(Zombies)和光譜倒置(Spectrum Inverts)思想實驗,讓人們不禁疑惑:即便在功能和物理層面完全相同的個體,其主觀體驗是否也可能截然不同?這一難題嚴重挑戰了心腦物理主義,若心理狀態等同于神經狀態,為何難以用神經科學知識解

    來源: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

    時間:2025-05-12

  • 綜述:微生物群-腸-腦軸與血壓調節的交互作用

    微生物群-腸-腦軸與血壓調節的交互作用引言高血壓(BP)是全球死亡的主要誘因,約50%患者對現有療法無反應。高纖維飲食通過腸道菌群發酵產生的短鏈脂肪酸(SCFAs,如乙酸、丙酸、丁酸)可降低血壓,但其機制尚未完全闡明。最新假說認為,SCFAs可能通過激活中樞機制(即腸-腦軸)調控血壓,涉及迷走神經、脊髓傳入神經及神經遞質(如血清素、GLP-1)的復雜網絡。SCFAs通過抗炎作用調控高血壓SCFAs通過受體依賴(如GPR41/43)和非依賴途徑(如HDAC抑制)調節免疫反應。在高血壓模型中,乙酸通過下調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和促炎基因(如Egr1)減輕心腎纖維化。丁酸則通過增強腸道屏障完整性(上調

    來源:Clinical Science

    時間:2025-05-12

  • vdW 材料與 III-V 族半導體構建異質結實現寬帶突觸光響應,開辟光電器件新方向

    在如今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光探測技術在眾多領域都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從環境監測,及時發現大氣、水質等方面的細微變化;到光學通信,保障信息高速穩定地傳輸;再到光電子突觸,模擬人類神經的信號傳遞,推動人工智能的發展,光探測的身影無處不在。然而,傳統的光探測器就像一個個 “偏科生”,它們大多是為特定的光譜范圍而優化設計的。在實際應用場景中,當需要同時檢測從紫外線到紅外線等寬光譜范圍的光信號時,傳統光探測器就顯得力不從心了,這大大限制了它們的使用范圍和效果,成為了光探測領域進一步發展的 “絆腳石”。為了攻克這一難題,來自國內的研究人員勇挑重擔,開展了一項極具創新性的研究。他們巧妙地將范德華(vdW)

    來源:Applied Surface Science

    時間:2025-05-12

  • 基于內核自適應濾波器的信道預測:為水下自適應通信系統 “保駕護航”

    在廣闊的海洋世界中,水下聲學(UWA)通信就像一座連接人類與神秘海底的橋梁,對海洋探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這座 “橋梁” 卻面臨著諸多挑戰。UWA 通信的信號傳播速度緩慢,就像是在海底 “爬行”;帶寬也十分有限,如同狹窄的通道,限制了數據傳輸的量;多徑效應更是讓信號如同迷路的孩子,在傳播過程中四處散射,嚴重影響通信質量;還有多普勒頻移,使得信號的頻率不斷變化,進一步干擾了通信的穩定性。這些問題極大地阻礙了 UWA 通信系統和網絡性能的提升。為了攻克這些難題,推動水下通信技術的發展,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關鍵研究。他們聚焦于時間變化的 UWA 信道預測,旨在為自適應正交頻分多址(OFDMA)系

    來源:Applied Ocean Research

    時間:2025-05-12

  • 基于深度神經網絡的加速器中子源脈沖形狀鑒別技術研究

    在核物理與輻射探測領域,中子與γ光子的高效區分始終是困擾研究人員的"幽靈難題"。傳統脈沖形狀鑒別(PSD)方法如尾總比法,雖能通過閃爍體信號的時間特性差異進行區分,但在低能區(特別是<100 keVee)時,由于中子與γ光子信號重疊嚴重,其鑒別能力斷崖式下降。更棘手的是,不同中子源(DD聚變源、DT聚變源、(α,n)反應源、252Cf自發裂變源)產生的中子能譜差異顯著,導致單一模型難以通用。為攻克這些難題,來自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BNL)等機構的研究團隊在《Applied Radiation and Isotopes》發表重要成果。該研究將計算機視覺領域的"明星

    來源:Applied Radiation and Isotopes

    時間:2025-05-12

  • 云邊端場景下基于層相似關系的異構神經網絡聯邦學習:突破模型差異,提升協同效能

    一、研究背景隨著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聯邦學習(Federated Learning,FL)作為一種新興的機器學習方法嶄露頭角。它允許眾多參與者在不共享原始數據的情況下,協同訓練一個共享模型,巧妙地避開了本地設備數據暴露的風險,有效解決了數據隱私和安全問題,同時也降低了數據集中化帶來的風險。然而,傳統的 FL 存在一個不太符合現實的假設:所有客戶端都被認為擁有充足的本地資源,并且能夠訓練相同架構的模型。但在真實世界里,參與 FL 的用戶設備千差萬別,具有顯著的異構性。不同設備的存儲和計算能力參差不齊,例如智能手機和車輛的性能差距巨大。這就導致一些資源受限的設備難以承擔大型模型的訓練成本,只能選擇

    來源: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

    時間:2025-05-12

  • Asner:應對云環境波動負載的自適應容器自動縮放新方案

    在當今數字化時代,云服務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中數據庫即服務(Database - as - a - Service,DBaaS)備受企業青睞。它具有彈性、按需付費以及高可用性等諸多優點,使得眾多企業紛紛將數據庫部署在 DBaaS 平臺上,像微軟的 Azure SQL Database 和阿里巴巴的 PolarDB 等。然而,DBaaS 在為企業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DBaaS 通過資源容器為多個租戶提供服務,由于租戶的使用情況不斷變化,容器的資源規模也需要隨之調整,以此來滿足服務水平協議(Service - Level Agreements,SLA)。但不同容器規模的成本差異巨大

    來源: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

    時間:2025-05-12

  • FT100 助力柴油發動機:多目標優化下的高效清潔燃燒新突破

    隨著全球對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以及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汽車的燃油消耗和排放法規愈發嚴格。傳統的石油柴油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污染物,對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威脅。尋找清潔的替代燃料成為緩解這些問題的關鍵。費托合成柴油(FT100)作為一種來自間接煤制油的新型燃料,具有改善排放和提升發動機性能的潛力,受到了廣泛關注。然而,目前對于 FT100 在柴油發動機中的應用研究還存在諸多不足,比如不同噴射參數對其發動機性能影響的研究不夠系統,缺乏對其發動機控制參數的協同優化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相關研究人員開展了一系列研究,該研究成果發表在《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上。研究人員以一

    來源: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

    時間:2025-05-12

  • 機器學習模型:解鎖可持續能源系統穩定性預測的密碼

    在當今時代,全球經濟如同飛馳的列車,迅猛發展,人口數量也在不斷攀升,城市化進程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進。這一系列變化使得能源需求如同井噴一般,急劇增長。電力作為至關重要的能源,其生產方式多種多樣,像傳統的熱核反應堆、太陽能電池、風能、水能以及化石燃料發電等。然而,隨著人口的持續增加和發展,對電力的需求也水漲船高,這就要求電力產出必須不斷提高。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智能電網應運而生。它將綠色能源資源接入電網,為可持續能源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諸多挑戰。例如,電網穩定運行的風險增加,控制復雜性大幅提升。因為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受天氣影響極大,電力產出波動頻繁,這使得維持電網電壓穩定變得異

    來源:Franklin Open

    時間:2025-05-12

  • 新型心率變異性映射方法:助力早產兒心動過緩精準預測

    在醫學領域,心臟健康監測一直是至關重要的研究方向。心率變異性(HRV)作為評估心臟活動的關鍵指標,能夠反映心臟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狀態 。然而,現有的 HRV 分析方法存在諸多局限,尤其是在處理短時長信號和事件時,難以準確捕捉心率變化的細微特征,對于早產兒心動過緩這類需要及時發現和干預的情況,傳統方法的表現不盡如人意。在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NICU)中,準確、及時地檢測早產兒心動過緩對改善其預后意義重大,但傳統的 HRV 分析方法,如 Poincare 圖等,無法滿足這一需求,因此,開發一種更精確、更高效的 HRV 分析方法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研究人員開展了關于新型 HRV 映射方法的研究,旨

    來源:Franklin Open

    時間:2025-05-12

  • 深度學習助力溺水診斷:基于尸檢肺部 CT 圖像的創新探索

    在日常生活中,溺水事件時有發生,準確判斷溺水死亡原因成為法醫學領域的關鍵任務。傳統的解剖方法不僅對尸體造成損傷,而且在時間和成本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隨著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尸檢計算機斷層掃描(CT)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輔助手段。然而,由于肺部在尸檢 CT 圖像中的表現復雜多樣,目前尚未建立起標準化的利用 CT 圖像診斷溺水的方法。這一現狀促使研究人員積極探索新的解決方案,以提高溺水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在此背景下,來自日本東北大學(Tohoku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關于深度學習輔助溺水診斷的研究。他們旨在開發一種基于深度學習的框架,利用尸檢肺部 CT 圖像更準確地診斷溺水。

    來源:Forensic Imaging

    時間:2025-05-12

  • 大規模虛擬火災殘骸數據中機器學習方法的評估:提升火災調查準確性的關鍵探索

    在火災調查領域,準確檢測火災殘骸樣本中是否存在可燃液體殘留物(ILR)至關重要。然而,傳統的依據 ASTM E1618 - 19 標準進行的視覺比較法,主要是將未知樣本與已知的總離子色譜圖進行比對。這種方法存在明顯弊端,它過于依賴人工判斷,主觀性強,而且在面對大量火災殘骸樣本時,檢測效率低下,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為了攻克這些難題,提升火災殘骸分析的準確性和效率,美國國家法醫學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Forensic Science)的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極具意義的研究。研究人員構建了一個包含 240,000 個虛擬(in - silico,IS)火災殘骸樣本的大型數據集,其

    來源:Forensic Chemistry

    時間:2025-05-12

  • 優化表面涂層中神經毒劑(A-230、A-234、VX、沙林)提取方法:解鎖法醫學與環境安全新密碼

    在神秘又危險的化學武器世界里,神經毒劑(Nerve agents)堪稱 “頂級殺手”。這類由磷酸和膦酸衍生而來的化合物,像沙林(sarin,GB)、VX、A-230、A-234 等,憑借極端的毒性和快速起效的特點,能迅速干擾神經系統中的膽堿能傳遞,對生命安全構成極大威脅。盡管《化學武器公約》(Chemical Weapons Convention,CWC)在削減全球化學武器庫存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神經毒劑依然陰魂不散,在城市襲擊和小型針對性暗殺事件中時有出現,其中新被列入公約的 A 系列毒劑,人類對其認知還極為有限。在受到神經毒劑污染的場景中,準確檢測和分析表面殘留的毒劑,對于法醫調查、風險

    來源:Forensic Chemistry

    時間:2025-05-12

  • 綜述:6 歲兒科患者經脈絡膜裂入路使用熒光素鈉切除導水管周圍膠質瘤

    導水管周圍膠質瘤概述導水管周圍膠質瘤(Periaqueductal gliomas)是腦干膠質瘤(Brainstem gliomas)的一個亞型。這類腫瘤常常會阻塞腦脊液通路,進而引發與腦積水(Hydrocephalus)相關的癥狀。不過,它們大多屬于低級別腫瘤,預后相對較好。在治療方面,重點通常在于解決腦積水問題,當患者癥狀加重或者影像學檢查結果惡化時,會考慮進行手術干預。熒光素鈉在手術中的應用熒光素鈉(Sodium fluorescein)是一種在腦腫瘤手術中發揮重要作用的熒光染料。它能顯著增強手術視野的可視性,幫助外科醫生更高效地區分腫瘤組織(Tumor tissue)和正常腦組織(No

    來源:Child's Nervous System

    時間:2025-05-12

  • 老年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RRMM)患者接受Teclistamab治療的真實世界多中心研究:美國多發性骨髓瘤免疫治療聯盟成果

    研究背景引人深思多發性骨髓瘤(MM)作為老年高發血液腫瘤,診斷中位年齡達69歲,約1/3患者確診時≥75歲。然而臨床研究卻長期存在"年齡歧視"現象——在Teclistamab關鍵注冊試驗MajestTEC-1中,≥75歲患者僅占15%(24例),且54%的ORR(總體緩解率)數值上低于年輕組(65%)。更嚴峻的是,2000-2016年間177項MM臨床試驗中,>65歲患者占比僅32%,且呈現逐年下降趨勢。這種研究數據的缺失導致老年患者無法平等享受新型療法帶來的生存獲益,特別是T細胞重定向免疫療法這類突破性治療的安全性和療效在老年群體中始終成謎。研究設計與方法美國多發性骨髓瘤免疫治療聯盟的Ore

    來源:Blood Cancer Journal

    時間:2025-05-11

  • 揭秘 Cavβ 與肌動蛋白互作奧秘:為鈣通道相關疾病治療開辟新徑

    在生命的微觀世界里,細胞如同精密的小機器,離子通道則是其中至關重要的 “零件”。電壓門控鈣(Cav)通道在神經元、心肌細胞和內分泌細胞中起著關鍵作用,它能將電信號轉化為細胞內鈣濃度的升高,進而觸發各種生理反應。Cav通道的功能核心由成孔亞基(Cavα1)和 β - 亞基(Cavβ)組成,其中 Cavβ 不僅調節鈣信號通路,還參與多種細胞功能。然而,離子通道周轉出現問題,以及受損蛋白不能及時清除,就會引發一系列麻煩,它們與衰老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密切相關 。比如,L 型 Cav1.2 電壓門控鈣通道在心臟和大腦中負責介導去極化誘導的鈣信號,一旦它出了問題,心血管、神經系統等就可能出現異常。在這樣的背

    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時間:2025-05-11

  • Gi-GPCR信號通路調控小膠質細胞動態監測與神經元同步化的機制研究

    最新研究發現,小膠質細胞-神經元互作對維持腦穩態至關重要。研究團隊證實,激活小膠質細胞Gi型G蛋白偶聯受體(Gi-GPCRs)會顯著抑制其突觸動態監測能力,同時降低神經元電活動水平并破壞神經網絡同步性。這些突破性發現揭示了Gi-GPCR信號通路在小膠質細胞介導的神經調控中的核心作用,為理解健康大腦神經網絡活動調控機制提供了全新視角。該研究不僅闡明了Gi-GPCRs通過調控小膠質細胞功能影響神經元活動的分子機制,更拓展了人們對神經免疫調控網絡的認識。

    來源:TRENDS IN Neurosciences

    時間:2025-05-11

  • 嗅探大腦奧秘:人類嗅覺系統的預測編碼理論解析

    人類嗅覺系統(olfactory system)與眾不同,它偏離了其他感覺皮層的經典結構和功能,許多基礎運算仍撲朔迷離。這些獨特之處給嗅覺神經科學構建清晰全面的理論框架帶來了挑戰。為應對這一挑戰,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嗅覺預測編碼(olfactory predictive coding)理論,旨在統一各種嗅覺現象。在該理論體系下,嗅覺系統并非僅僅被動處理感覺信息,而是在感覺輸入到來之前就主動對其進行預測。研究人員將這一概念框架與人類嗅覺系統的微觀和宏觀神經生物學聯系起來,并回顧了大量神經生物學、計算學和行為學證據,以支持這一理論體系。

    來源: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時間:2025-05-11

  • SG06:靶向 PI3K/AKT1 通路的阿爾茨海默病潛在多靶點治療新希望

    阿爾茨海默?。ˋlzheimer’s disease,AD)和阿爾茨海默癡呆(Alzheimer’s dementia,ADM)是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其特征為進行性認知能力下降、記憶受損和行為缺陷,給全球個人和醫療系統帶來沉重負擔。鑒于 AD 病理生理學的復雜性,有效的治療策略可能需要針對多個通路。本研究運用網絡藥理學和分子對接技術,在東莨菪堿誘導的 AD 樣斑馬魚模型中,探索查爾酮衍生物 SG06 的神經保護作用。SG06 與關鍵靶點,如絲氨酸 / 蘇氨酸蛋白激酶 1(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具有強結合力,AKT1參與 tau 蛋白磷酸化、β-

    來源:Molecular Neurobiology

    時間:2025-05-11

  • 拉考沙胺:改善 AGTPBP1 基因敲除介導的神經元和多巴胺能功能損傷的新希望

    在神經科學的神秘領域中,有一種罕見的疾病 —— 兒童期起病的小腦萎縮性神經退行性疾?。–ONDCA),如同隱藏在黑暗中的 “病魔”,無情地侵蝕著孩子們的健康。它是由 ATP/GTP 結合羧肽酶 1(AGTPBP1)基因變異引起的,患者會出現肌張力低下、發育遲緩、認知能力下降、共濟失調和肌肉無力等癥狀,小腦萎縮尤為明顯,部分患者還伴有肌張力障礙,這暗示著多巴胺能系統可能也受到了影響 。然而,AGTPBP1 基因究竟如何影響神經發育,特別是在多巴胺能神經元中的作用機制,一直是困擾科學家們的謎題。為了揭開這一謎題,來自中國臺灣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踏上了探索之旅。他們開展了一系列研究,旨在深入了解

    來源:Molecular Neurobiology

    時間:2025-05-11


頁次:54/593  共11847篇文章  
分頁:[<<][51][52][53][54][55][56][57][58][59][60][>>][首頁][尾頁]

高級人才招聘專區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業招聘:

    • 國外動態
    • 國內進展
    • 醫藥/產業
    • 生態環保
    • 科普/健康
    亚洲欧美自拍偷拍,亚洲人成77777,亚洲男女自偷自拍,亚洲成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