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微生物群-腸-腦軸與血壓調節的交互作用

《Clinical Science》:Cross-talk between microbiota–gut–brain axis and blood pressure regulation

【字體: 時間:2025年05月12日 來源:Clinical Science

編輯推薦:

  這篇綜述深入探討了腸道微生物代謝產物短鏈脂肪酸(SCFAs)通過神經內分泌(如GLP-1、PYY、CCK)、免疫調節(Treg細胞)和自主神經系統(交感/副交感)等多通路調控血壓(BP)的機制,為高血壓治療提供了新的靶點(如GPR41/43受體和5-HT3信號)。

  

微生物群-腸-腦軸與血壓調節的交互作用

引言

高血壓(BP)是全球死亡的主要誘因,約50%患者對現有療法無反應。高纖維飲食通過腸道菌群發酵產生的短鏈脂肪酸(SCFAs,如乙酸、丙酸、丁酸)可降低血壓,但其機制尚未完全闡明。最新假說認為,SCFAs可能通過激活中樞機制(即腸-腦軸)調控血壓,涉及迷走神經、脊髓傳入神經及神經遞質(如血清素、GLP-1)的復雜網絡。

SCFAs通過抗炎作用調控高血壓

SCFAs通過受體依賴(如GPR41/43)和非依賴途徑(如HDAC抑制)調節免疫反應。在高血壓模型中,乙酸通過下調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和促炎基因(如Egr1)減輕心腎纖維化。丁酸則通過增強腸道屏障完整性(上調緊密連接蛋白)減少CCR2+ T細胞浸潤,而丙酸通過Treg細胞擴增發揮保護作用。這些效應共同緩解了高血壓相關的全身性炎癥。

SCFA受體與信號通路

SCFAs主要結合GPCR類受體(GPR41/43、GPR109A)。GPR41缺失小鼠表現為交感神經支配減少和心率降低,而雙敲除GPR41/43的小鼠在血管緊張素II誘導下出現更嚴重的高血壓和巨噬細胞腎臟浸潤。此外,高血壓模型中SCFA轉運體(如Slc5a8)表達下調,可能導致腸道菌群失調。

迷走神經與血壓調控

迷走神經刺激(VNS)通過調節孤束核(NTS)的微膠質基因網絡延遲自發性高血壓大鼠(SHR)的發病。SCFAs(如丁酸)通過GPR41/43激活迷走神經傳入纖維,觸發NTS中的ERK1/2磷酸化,進而抑制交感過度活躍。值得注意的是,腸內分泌細胞(EECs)釋放的GLP-1和PYY3-36通過迷走神經傳遞飽腹信號,間接影響血壓。

腸內分泌細胞的橋梁作用

EECs(占腸道細胞<1%)通過分泌CCK、GLP-1和5-HT溝通腸道內容物與神經系統。SCFAs刺激EECs釋放GLP-1和PYY,后者結合迷走神經受體(如GLP-1R、5-HT3)上傳信號至大腦。血清素的雙向調節尤為關鍵:腸道菌群通過色氨酸代謝影響其合成,而5-HT3受體激活可降低高血壓模型中的交感張力。

未來方向

需明確SCFAs如何通過特定細胞(如EECs亞群)和受體(如GPR43在免疫細胞的表達)精確調控血壓。結合神經追蹤技術、條件性基因敲除和靶向迷走神經手術,將揭示腸-腦軸在高血壓中的治療潛力,為代謝性疾病藥物開發開辟新路徑。

相關新聞
生物通微信公眾號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職位
  • 高薪職位

知名企業招聘

熱點排行

    今日動態 | 人才市場 | 新技術專欄 | 中國科學人 | 云展臺 | BioHot | 云講堂直播 | 會展中心 | 特價專欄 | 技術快訊 | 免費試用

    版權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信箱:

    粵ICP備09063491號

    亚洲欧美自拍偷拍,亚洲人成77777,亚洲男女自偷自拍,亚洲成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