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顯示帕金森癥中的遺傳規律
紐約,1月18日(路透社 健康專欄)——關于帕金森癥患者家族成員的新研究暗示,遺傳影響了個人發展疾病的危險性。 研究人員發現,與患者配偶相比,父母和帕金森癥患者的同胞發展帕金森癥的危險性大約是普通人的2-3倍。 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Richard H. Myers博士和同事說:“帕金森癥的遺傳規律一直是科學家爭論的焦點。 帕金森癥是以
-
控制神經遞質釋放的蛋白
[生物通訊]得克薩斯州立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距離揭開兩種與神經遞質釋放有關的酶的功能又近了一步。神經遞質的釋放負責啟動大腦神經元之間的通訊聯絡。 這項發現來源于兩部分研究,發表于2002年1月17日期的《自然》(Nature)雜志上,為我們了解大腦功能提供了新思路,最終將為開發阿爾茨海默氏癥和帕金森氏癥等神經疾病以及學習和記憶能力失調等的治療藥物產生深遠影響。 “這是一項純粹的基礎研究?!钡谝徊糠盅芯康母呒壸髡?、得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基礎神經科學研究中心的主任Thoma
-
最新發現緊張改變大腦基因的剪接
[生物通訊]來自希伯來大學設在耶路撒冷的羅蘭神經退行性變疾病中心和Ben-Gurion大學的研究人員在2002年1月18日期的《科學》(Science)雜志上發表文章,證明緊張通過改變RNA的剪接可以引起基因產物(mRNA)發生變化。剪接過程是修飾mRNA的正常剪切和粘貼機制。 大腦的主要特征在于其極為復雜的神經細胞(神經元)網絡,神經網絡通過伸向毗鄰神經元的各延伸分叉連接在一起。位于這些分叉末端的結構(突觸)是同一網絡神經元之間的連接。mRNA負責將信息從基因傳遞到生產蛋白的細胞器,因而mRNA剪接的改變就會導致產生不
-
葉酸缺乏與帕金森氏癥之間的聯系
[生物通訊]根據美國國家衰老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NIA)的科學家報道,小鼠實驗表明葉酸缺乏會增加大腦的帕金森氏癥易感性。 在這項發表在2002年1月期的《神經化學》(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雜志上的發現中,研究人員給一組小鼠施以含有葉酸的飲食,而給另一組小鼠施以缺少這種維生素的飲食。然后他們給小鼠服用適當劑量的MPTP,這是一種引起類似帕金森氏癥癥狀的化學物質。在施以葉酸飲食的一組小鼠中,MPTP只引起程度溫和的帕金森氏癥癥狀,而在食用缺乏葉酸飲食的
-
現代人行為的最早證據
[生物通訊]南非的考古學家發現了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藝術品,它們比歐洲最早的石洞壁畫還早至少40,000年。這個發現在線發表在2002年1月10日《科學》網站上。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這次在Blombos石洞的發現有力支持了現代人行為開始的時間遠比我們早先猜想的要早且現在非洲開始的時間遠遠早于歐洲的觀點。 大多數專家認為現代人Homo sapiens 大約起源于130,000前的非洲,那是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人首次出現在化石記錄中。但有關現代人行為的證據如利用先進的捕獵和捕魚技術,制造精致的工具和藝術品或其它有象征意義的符號等,
-
通過對癲癇的研究了解記憶的過程和精神痛苦的生成
好醫生網 德國波恩的科學家現在找到了人的記憶功能如何運作的方式。這些學者在他們的一項實驗中,首次精確地證明,當我們試圖記住某些事后也確實可以再想起來的信息時,我們的大腦中所發生的反應。 他們發現,在記憶成功,也就是學習有效時,我們大腦中有兩個相鄰的區域密切合作--即嗅腦和所謂的海馬回亞區域。在"自然神經科學"雜志在因特網上提前發表的論文中,學者們寫道:"這兩個大腦區域,在短時間內同步向神經細胞發射電波。"但參加實驗的受試者,并不是"正常"的受試人員,而
-
安慰劑對大腦的影響力
[生物通訊]安慰劑,或稱偽療法,以能夠減輕人們的病痛而聞名?,F在,一項對抑郁病人的研究顯示安慰劑的這個益處與大腦活動的變化有關聯--盡管是以一種完全出乎意料的方式。 安慰劑療法通常采用糖衣藥片或鹽水注射方式,常常作為新藥或新療法檢測時的對照劑。大約有33%經安慰劑治療的病人報告他們的癥狀有所緩解。但緩解的可能性有多大,為什么安慰劑只對一部分人有作用,這些都還是一個謎。其中一個難題便是安慰劑對病人產生的生理過程變化不可以客觀測量;要測量安慰劑的作用,醫生們必需依靠主觀性很強的病人問話。
-
干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癥的希望
[生物通訊]在有關胚胎干細胞的激烈倫理爭論中,帕金森氏癥往往扮演著重要角色。擁護者希望科學家能夠培養出產生多巴胺的胚胎干細胞,取代帕金森氏癥中的受損細胞?,F在,一項新研究表明小鼠胚胎干細胞真的能夠完成這個使命,使患有與帕金森氏癥相似的大腦損傷的小鼠部分得到痊愈。但也有一些小鼠生長出致命的腫瘤。 在這項新發現中,由哈佛醫學院的Ole Isacson領導的研究小組采用了一條令人驚訝的簡明路線:他們只是簡單地將未經處理的胚胎干細胞直接注入到大鼠腦中。在早先的實驗中,Isacson和他的同事已經發現未分化的胚胎干細胞注入到動物體
-
干細胞移植改善了大鼠的帕金森癥狀況
紐約(路透社 健康專欄)——新研究為帕金森癥的治療帶來了新希望,科學家顯示,被植入大鼠腦部的胚胎干細胞能分化形成被疾病破壞的腦細胞。 研究人員在1月8日出版的在線《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道,在接受了移植細胞后,類帕金森癥癥狀在大鼠中有所改善。 感染50萬至100萬美國人的帕金森癥會導致顫動,肌肉僵硬和行動困難等問題。這是產生神經傳遞素多巴胺的神經原緩慢消失的結果,多巴胺是腦部中一種與行動相關的化學物質。用多巴胺前體——L多巴治療,可以減輕帕金森癥
-
科學家發現了一個能強迫個體觀念與行為的基因
據2002年1月3日出版的Neuron.報道:參與哺乳動物軀體發育構造的基因也似乎控制了小鼠的梳理行為.研究人員發現當敲除掉小鼠體內某個與該基因特異性相關的同源基因(Hox)后,小鼠變得過分的愛梳理自己,并形成毛發禿斑以及皮膚創傷.這項發現暗示了這一大類同源基因家族在擔負著控制個體發育的同時,也有可能在成年動物大腦中起著調節行為狀態的作用,對其的研究也會為我們從遺傳學基礎上解釋發生在人身上的某些強制性行為提供許多重要的見解.美國Howard Hughes醫學研究所的研究員Mario R.Capecchi和他的同事,均來自于尤他大學醫學院的Joy M.Greer在2002年1月3日出版的Neur
-
科學研究表明慢跑可增強記憶力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 東京消息:日本科學家發現,跑步對人類大腦很有幫助,一些制定并執行跑步計劃的人記憶力得到明顯提高,并能在智力測試中得到較高分數。 日本福崗大學的一位教授指出,一旦這些人停止慢跑,他們的成績會隨之下降。 其他的一些研究也發現,運動對肌肉和大腦都有好處。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杜克大學的研究者們曾在今年早些時候公布的研究報告中說,一些人在經過4個月的運動之后記憶力和其他一些腦力技能,也就是科學上所講的認知感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還有一些研究發現運動還可
-
加拿大研究人員稱10年內治愈帕金森氏癥
新華網北京12月29日電:渥太華消息:加拿大研究人員稱將運用干細胞移植技術在10年內找出治愈帕金森氏癥的方法。加拿大達豪西大學帕金森氏癥專家羅伯遜,過去4年來一直在尋求把干細胞移植到腦部以緩解顫抖、僵硬、失衡等癥狀的方法。羅伯遜說,他的研究小組已經能夠用胚胎細胞作為移植的研究對象,奠定了干細胞移植的基礎。最具彈性的干細胞來自胚胎,成年人的身體組織也可產生干細胞,羅伯遜研究小組是從成人組織取得干細胞的。加拿大有10萬人患帕金森氏癥。這種病是由制造多巴胺神經傳導素的腦細胞死亡引起的。摘自[新華網]
-
我國科學家成功復制“鼠神經”
摘自 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12月29日電(仇逸、陳祖亮) 我國組織工程研究再獲一項重要突破,科學家們在動物體外用大量擴增的雪旺氏細胞復制“鼠神經”最近在上海喜獲成功。 上海市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首席科學家曹誼林和組織工程研究中心王煒教授、戴傳昌博士等積極探索,首次將動物體外大量擴增的雪旺氏細胞接種在一種特殊的生物可吸收材料纖維上,復制出了非管狀、開放的、含有雪旺氏細胞的“人工神經”,并用來橋 接大鼠15毫米坐骨神經缺損取得成功,打破了醫學界“神經橋接物一
-
北大神經科研所成功研制非藥物戒毒儀器
央視國際12月29日消息:日前,由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研制的非藥物戒毒儀獲得了國家專利。中科院韓濟生院士組織研究的這套戒毒方法,是利用傳統醫學中的針灸原理,通過動員腦內固有的類似嗎啡的肽類物質——“內啡肽”來減輕甚至消除毒癮,使吸毒者平穩脫離毒品,從而增加自身抗毒的能力,達到防止復吸的效果。
-
科學研究表明慢跑可增強記憶力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 東京消息:日本科學家發現,跑步對人類大腦很有幫助,一些制定并執行跑步計劃的人記憶力得到明顯提高,并能在智力測試中得到較高分數。 日本福崗大學的一位教授指出,一旦這些人停止慢跑,他們的成績會隨之下降。 其他的一些研究也發現,運動對肌肉和大腦都有好處。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杜克大學的研究者們曾在今年早些時候公布的研究報告中說,一些人在經過4個月的運動之后
-
我國科學家成功復制“鼠神經”
新華網上海12月29日電 我國組織工程研究再獲一項重要突破,科學家們在動物體外用大量擴增的雪旺氏細胞復制“鼠神經”最近在上海喜獲成功。 上海市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首席科學家曹誼林和組織工程研究中心王煒教授、戴傳昌博士等積極探索,首次將動物體外大量擴增的雪旺氏細胞接種在一種特殊的生物可吸收材料纖維上,復制出了非管狀、開放的、含有雪旺氏細胞的“人工神經”,并用來橋接大鼠15毫米坐骨神經缺損取得成功,打破了醫學界“神經橋接物一定是管狀材料”的傳統觀念。 實踐結果表明:老鼠接受神經移植后,后肢感覺運動功能恢復接近正常神經移植水平,移植12周后,在組織工程化周圍
-
痛,并快樂著:最新發現快感和痛感源自大腦同一區域
[生物通消息] 痛苦和快樂的體驗曾被認為是連續統一體的兩個極端?,F在,一項來自麻省綜合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MGH)的新研究支持了這個觀點。研究發現:大腦結構中以前發現的反應快感經歷的區域,同樣也會被疼痛經歷激活——盡管是以一種不同的方式。研究發表在2001年12月6日期的《神經元》(Neuron)雜志上,可能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疼痛在大腦內部的作用,并最終導致診斷和治療疼痛的新方法產生。 “疼痛是一個復雜的體驗,它既包括感覺反應又包括情緒反應?!毖芯康母呒壸髡?、MGH 放射
-
突變型小鼠蛋白可能預防神經障礙
好醫生網12月25日消息 據Reutershealth報道,研究人員在12期《神經病學年鑒》上稱,一種見于Wld-s小鼠的基因突變可促進大鼠背根神經中樞為低抗軸突變性做好準備,提出了基因治療用于治療外周神經障礙的可能性。亞特蘭大Emory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解釋說, Wld-s小鼠(一種自發突變株)神經損傷后顯示顯著延長的軸突生存表現型。研究人員研究了參與的蛋白質是否還可能預防中毒性神經病,這種蛋白質在動物大腦中表達。在最初的背根神經節培養研究中,他們發現短暫暴露于長春新堿后,來自Wld-s小鼠的軸突不僅能低抗軸突變性,而且在停藥后繼續生長。絕大多數野生型
-
大腦嗅覺區與記憶密切相關
新華網波恩12月24日電 德國科學家最近發現,人腦中除了海馬區與記憶功能有著直接關聯外,另有一塊控制嗅覺的功能區也與記憶密切相關。該發現進一步揭示了人腦記憶的生理機制,也很好地解釋了人腦記憶功能在視覺、感覺等刺激下得到強化的原因。 據此間媒體報道,由于一些癲癇病人在接受腦部病灶切除手術后出現記憶受損的癥狀,波恩癲癇醫院的科學家嘗試測量病人發作時腦部的記憶活動以準確定位病灶??茖W家將測量電極放置在病人腦部海馬區的附近,同時給病人出示幾組互不關聯的詞匯以進行試驗,并記錄下病人記住這些詞匯時腦部的活動。結果發現,大腦中除了海馬區外,另有一塊所謂“嗅覺大腦”也
-
分子伴侶抑制帕金森病惡化
費城消息: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在果蠅帕金森病模型中,一種叫做分子伴侶的蛋白質能夠阻斷神經變性性疾病的進展,他們還在人類帕金森病和其他神經變性性疾病中發現了類似作用機制的證據。這些發現刊登在12月20日Science Express web site的科學雜志上。文章高級作者Nancy M. Bonini認為分子伴侶的活化有可能是治療人類神經變性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他說,上調叫做Hsp70蛋白的分子伴侶蛋白能夠延緩果蠅帕金森病的進展,而且在人帕金森病和其他人類神經變性性疾病患者組織中發現了同樣的蛋白和相似的作用機制,包括各種Alzheimer疾病,這表明這些分子同樣在人類中發揮重要作用。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