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癥的希望

【字體: 時間:2002年01月10日 來源:

編輯推薦:

  

  

    [生物通訊]在有關胚胎干細胞的激烈倫理爭論中,帕金森氏癥往往扮演著重要角色。擁護者希望科學家能夠培養出產生多巴胺的胚胎干細胞,取代帕金森氏癥中的受損細胞,F在,一項新研究表明小鼠胚胎干細胞真的能夠完成這個使命,使患有與帕金森氏癥相似的大腦損傷的小鼠部分得到痊愈。但也有一些小鼠生長出致命的腫瘤。

    在這項新發現中,由哈佛醫學院的Ole Isacson領導的研究小組采用了一條令人驚訝的簡明路線:他們只是簡單地將未經處理的胚胎干細胞直接注入到大鼠腦中。在早先的實驗中,Isacson和他的同事已經發現未分化的胚胎干細胞注入到動物體內時,它們似乎更趨向于發展成神經元;問題是這些胚胎干細胞的生長常常失控,朝著形成腫瘤的方向發展。研究人員懷疑分化中的細胞可能彼此傳送相互矛盾的信號,促進腫瘤發生,因此他們決定查明稀釋這些細胞能否促進它們向神經元的方向發展。

    研究小組將2000個小鼠胚胎干細胞分別注入到25只大鼠的腦部——這些大鼠腦內產生多巴胺的神經元已經被損壞,并引起特征性的 活動時繞圈的現象。研究人員發現其中6只大鼠沒有跡象顯示移植細胞存活,5只死于腫瘤。但有14只大鼠,其移植的小鼠細胞在腦部存活達4個月之久。研究小組將他們的研究結果在線發表于《美國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所有這些移植大鼠中或多或少都含有一些產生多巴胺的神經元,其中許多還表達一種名為AHD2的蛋白標記--這是帕金森氏癥中喪失的特種神經元的典型標記。在接受移植手術的大鼠,它們類似帕金森氏癥的癥狀9周后得到了40%程度的改善。

    設在馬里蘭州Bethesda的美國國家神經失調與中風研究院的發育神經生物學家Ron McKay表示,“這項研究顯示,我們很容易就能夠使大腦獲得產生多巴胺的神經元!,甚至從未分化的胚胎干細胞中也能達到此目的。但McKay和Isacson都警告說,這項研究并不意味著醫生很快就能將人類胚胎干細胞注入到帕金森氏癥病人中!斑@項研究僅僅證明這種方法的可行性,但要實現其臨床意義還需要跨越很大的障礙!盜sacson說。

生物通摘譯自SCIENCE NOW,中文版權所有

相關新聞
生物通微信公眾號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國際
  • 國內
  • 人物
  • 產業
  • 熱點
  • 科普

熱搜:帕金森|

  • 急聘職位
  • 高薪職位

知名企業招聘

熱點排行

    今日動態 | 人才市場 | 新技術專欄 | 中國科學人 | 云展臺 | BioHot | 云講堂直播 | 會展中心 | 特價專欄 | 技術快訊 | 免費試用

    版權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信箱:

    粵ICP備09063491號

    亚洲欧美自拍偷拍,亚洲人成77777,亚洲男女自偷自拍,亚洲成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