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動的脈搏
安慰劑對大腦的影響力
【字體: 大 中 小 】 時間:2002年01月10日 來源:
編輯推薦:
[生物通訊]安慰劑,或稱偽療法,以能夠減輕人們的病痛而聞名,F在,一項對抑郁病人的研究顯示安慰劑的這個益處與大腦活動的變化有關聯--盡管是以一種完全出乎意料的方式。
安慰劑療法通常采用糖衣藥片或鹽水注射方式,常常作為新藥或新療法檢測時的對照劑。大約有33%經安慰劑治療的病人報告他們的癥狀有所緩解。但緩解的可能性有多大,為什么安慰劑只對一部分人有作用,這些都還是一個謎。其中一個難題便是安慰劑對病人產生的生理過程變化不可以客觀測量;要測量安慰劑的作用,醫生們必需依靠主觀性很強的病人問話。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臨床精神病學家Andrew Leuchter和他的研究小組召集了51名嚴重抑郁癥病人以期找到區分治療藥物與安慰劑效用之間的差別的更好方法。51名病人接受檢測,他們服用安慰劑藥片或兩種抑郁癥治療藥物中的一種。然后,研究小組利用EEGs監控病人9星期內大腦中的電活性。接受真正藥物治療的病人中,58%報告他們感覺病情日益緩解,而接受安慰劑治療的病人中也有38%感覺病情好轉--這是抗抑郁治療一個相當經典的試驗。研究小組在1月期的《美國精神病學雜志》(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上報道了他們的研究結果。
驚人之處在于EEGs。早先的實驗結果顯示,對治療藥物有反應的病人,大腦前額皮層的活動比用藥前減弱。但那些對安慰劑也有反應的病人,大腦同一區域的活動卻增加了。(兩種治療都沒有好轉的病人大腦活動無顯著變化。)還不清楚為什么這兩種相反的效果都會使病人病情緩解;Leuchter認為,顯然抑郁癥痊愈的途徑不止一條。
他補充說,安慰劑效用可以數字化測量--這一發現為研究指出了一系列新的可能性。哥倫比亞大學的精神病學家Fred Quitkin對此表示同意。但他警告說,這僅是一項小規模研究,需要更大病人樣本的重復實驗來進一步驗證!皩嶋H情況可能沒有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那樣好!盦uitkin說。
生物通摘譯自SCIENCE NOW,中文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