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動的脈搏
大規模并行報告基因檢測與小鼠轉基因實驗揭示神經元增強子活性的協同互補機制
《Nature Communications》:Massively parallel reporter assays and mouse transgenic assays provide correlated and complementary information about neuronal enhancer activity
【字體: 大 中 小 】 時間:2025年05月24日 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14.7
編輯推薦:
本研究針對精神疾病相關非編碼變體的功能解析難題,創新性整合大規模并行報告基因檢測(MPRA)與小鼠轉基因實驗體系。研究人員通過構建包含5萬余個神經元ATAC-seq來源序列的MPRA文庫,系統評估了2萬余個合成突變和GWAS變體對增強子活性的影響,發現兩種方法在神經元增強子活性檢測上具有顯著相關性(4/5顯著MPRA變體在小鼠模型中顯示功能改變)。該研究不僅建立了功能性神經元增強子目錄,更證實了高通量篩選與體內實驗聯用的策略價值,為精神疾病遺傳機制研究提供了新范式。
在精神疾病遺傳學研究領域,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已鑒定出數百個非編碼區風險變異,但這些變異如何影響基因調控仍如"黑箱"。傳統方法面臨兩大困境:高通量的體外實驗難以反映體內復雜調控環境,而能提供多組織表型的轉基因小鼠實驗又受限于通量。這種"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現狀,嚴重阻礙了精神疾病遺傳機制的解析。
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聯合加州大學的研究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突破性研究。通過巧妙設計"兩步驗證"策略,首次系統比較了兩種主流技術——大規模并行報告基因檢測(Massively Parallel Reporter Assays, MPRA)和轉基因小鼠模型在神經元增強子研究中的協同效應。研究采用誘導性人類興奮性神經元模型,構建了覆蓋5萬多個胎兒神經元ATAC-seq峰和VISTA增強子數據庫序列的MPRA文庫,包含2.7萬個變體(含167個精神疾病GWAS變體)。通過lentiMPRA(慢病毒載體介導的MPRA)和enSERT(CRISPR介導的安全位點整合轉基因)技術聯用,揭示了兩種方法在神經元增強子檢測中的高度一致性。
關鍵技術包括:1) 基于多組學數據(單細胞ATAC-seq、進化保守性等)設計270bp的MPRA元件庫;2) 使用WTC11-Ngn2 iPSC分化的興奮性神經元進行lentiMPRA;3) 通過H11位點定向整合的轉基因小鼠胚胎實驗;4) 整合ABC模型(Activity-By-Contact)和motifbreakR等生物信息學分析。
MPRA神經元文庫構建與驗證
研究團隊整合5項神經元ATAC-seq數據和1400個VISTA增強子,設計出8.2萬個270bp序列(含2.5萬個變體)。在iPSC分化的興奮神經元中,73%序列通過質控(中位活性z-score=0.09)。功能驗證顯示:與啟動子重疊的元件活性最高(z-score=0.32),而編碼外顯子區域呈現抑制效應(z-score=-0.15)。轉錄因子 motif 分析發現激活元件富集神經元特異的RFX、LHX家族,證實了檢測體系的生物學特異性。
表觀遺傳信號關聯分析
通過整合740個表觀基因組數據集,發現MPRA活性與神經組織開放染色質信號顯著相關。在排除啟動子區域后,腦組織樣本的富集強度比非神經組織高3倍(p<0.001)。特別值得注意的是,NGN2神經元分化時間序列的ATAC信號與MPRA活性動態變化高度同步,證實了模型的時間特異性。
跨物種增強子活性關聯
建立廣義線性模型(GLM)分析顯示:MPRA活性可顯著預測小鼠轉基因實驗的神經組織表達(Nagelkerke R2=0.21,p=2×10-5)。驗證實驗中,模型預測86%活性的6個元件,5個(83%)在小鼠胚胎確實顯示神經管/腦區表達。這種跨物種相關性在獨立MPRA數據集中得到重復,表明發現具有普適性。
精神疾病變體功能解析
在167個GWAS變體中,7個(4.2%)顯著改變MPRA活性,對應11個精神疾病風險位點。其中hs978.1變體破壞POU4F3結合位點(預測得分下降2.4),在小鼠模型中導致三叉神經節表達缺失。引人注目的是,4/5合成變體在兩種體系中表型一致,包括調控MEF2C(神經發育關鍵基因)的增強子變體。
該研究建立了迄今最全面的功能性神經元增強子目錄,證實MPRA可作為轉基因實驗的高效預篩工具。特別重要的是,發現約5%的精神疾病GWAS變體具有調控功能,且這些變體多位于神經發育基因(如GRIN2A、CTNND1)的增強子區。方法學上,研究首次證明270bp短片段在跨體系檢測中的可靠性,為高通量篩選提供了新標準。這些發現不僅推進了對精神疾病遺傳架構的理解,更建立了"體外高通量篩選→體內精細驗證"的研究范式,為復雜疾病非編碼變體的功能解析提供了模板。
知名企業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