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動的脈搏
腦橋腳核光遺傳刺激通過阻斷海馬θ節律實現運動暫停的神經機制研究
《Scientific Reports》:Pedunculopontine-stimulation obstructs hippocampal theta rhythm and halts movement
【字體: 大 中 小 】 時間:2025年05月24日 來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編輯推薦:
本研究通過光遺傳學激活腦橋腳核(PPN)誘導大鼠運動暫停,發現其同步阻斷海馬θ節律(6-9 Hz),揭示PPN介導的運動抑制不伴隨恐懼情緒相關腦電活動,為理解運動-認知耦合機制及帕金森病運動障礙提供新視角。
運動與認知的神經耦合機制一直是神經科學的核心問題。海馬θ節律(6-9 Hz振蕩)在空間導航和運動協調中起關鍵作用,但其與運動指令的因果關系尚不明確。同時,腦橋腳核(PPN)作為中腦運動區(MLR)的重要組成部分,雖已知能誘發運動,但其誘導運動暫停的機制及對高級腦功能的影響仍是未解之謎。這項由哥本哈根大學團隊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的研究,通過精妙的光遺傳學干預,揭示了PPN對運動和海馬節律的雙重控制機制。
研究采用AAV9-CamKIIa-ChrimsonR病毒載體靶向PPN谷氨酸能神經元,結合加速計和CA1-DG區局部場電位(LFP)記錄技術。通過光遺傳刺激自由活動大鼠的PPN,同步采集運動參數與海馬電活動,并采用RNAscope和免疫組化鑒定神經元亞型。
運動暫停的PPN誘導
光遺傳激活PPN可在200 ms內迅速終止大鼠運動(圖2),這與既往小鼠研究一致但時間常數更長(157 ms),可能與體重差異有關。加速計數據顯示運動幅度在刺激后下降90%(圖2E-F),同時動物保持"屈爪姿勢"(圖2C),證實PPN對運動的強效抑制。
海馬θ節律的同步阻斷
關鍵發現是PPN刺激不僅暫停運動,還立即阻斷海馬θ節律(圖3)。時頻分析顯示θ波段(6-9 Hz)功率在刺激后顯著降低(圖3E-F),其衰減時間常數(90-200 ms)與運動暫停高度同步(圖4D-F)。這種效應區別于恐懼凍結(后者伴隨θ節律持續),支持PPN誘導的是純運動抑制而非情緒反應。
神經元亞型與通路機制
組織學證實轉染主要發生在PPN吻側區谷氨酸能神經元(VGluT2+占54%),部分共表達膽堿能標記物ChAT(圖5E-G)。值得注意的是,PPN膽堿能纖維通常促進θ節律(補充圖6),而本研究觀察到的θ阻斷提示運動抑制可能通過非膽堿能通路實現,與Goni-Erro等報道的Chx10+神經元機制形成對比。
研究結論指出,PPN通過谷氨酸能通路實現的運動暫停會同步重置海馬θ節律,這種效應獨立于情緒系統。這挑戰了"θ節律反映運動意圖"的傳統觀點,支持其更可能編碼實際運動狀態。在討論中,作者提出PPN可能作為"全功能運動暫停開關",其同時影響脊髓運動回路和高級認知中樞的特性,為理解帕金森病運動凍結(freezing of gait)提供了新思路。該發現對開發針對基底節-腦橋回路的神經調控療法具有重要啟示。
知名企業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