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動的脈搏
日本遺傳性轉甲狀腺素蛋白淀粉樣變性患者中Tafamidis的真實世界應用模式、安全性及療效分析
《Current Therapeutic Research》:Real-World Utilization Patterns,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afamidis in Patients With Hereditary Transthyretin Amyloidosis in Japan
【字體: 大 中 小 】 時間:2025年05月23日 來源:Current Therapeutic Research 1.6
編輯推薦:
本研究針對遺傳性轉甲狀腺素蛋白淀粉樣變性(ATTRv)患者外周神經功能退行性進展的臨床需求,通過一項覆蓋日本231家醫療機構的單臂觀察性研究(NCT02146378),評估了Tafamidis(20 mg/天)長達156周的真實世界應用效果。研究納入400例患者,發現Tafamidis安全性良好(不良反應率14.5%,嚴重不良反應率3.0%),且能穩定神經功能評分(NIS-LL、TQOL)和體重指數(mBMI),延緩疾病進展。該成果為ATTRv的長期管理提供了重要循證依據,尤其揭示了日本非流行區晚發型病例的較高占比,對臨床實踐具有指導意義。
遺傳性轉甲狀腺素蛋白(TTR)淀粉樣變性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由TTR基因突變導致錯誤折疊蛋白沉積,引發外周神經和心臟等多系統損傷。其中,ATTRv多發性神經病變(ATTR-PN)患者面臨進行性運動能力喪失和生活質量下降的嚴峻挑戰。長期以來,肝移植是唯一能阻斷疾病進展的治療手段,但供體稀缺和手術風險限制了其應用。Tafamidis作為首個獲批的TTR穩定劑,通過抑制四聚體解離延緩淀粉樣纖維形成,為患者帶來了新希望。然而,日本人群中的長期安全性和療效數據,尤其是非流行區及非Val30Met突變患者的特征,仍有待闡明。
為此,日本研究團隊開展了這項全國性、單臂、觀察性研究,覆蓋2013年至2021年間231家機構的400例ATTRv患者。研究采用長達156周的隨訪設計,重點評估Tafamidis的安全性(不良事件ADR、嚴重ADR)和療效指標(NIS-LL評分、TQOL評分、mBMI及步行能力);颊咂骄挲g61.5歲,65.5%為男性,71.0%來自非流行區,Val30Met突變占67.0%。
關鍵技術方法包括:1)基于病例報告表(CRF)的前瞻性數據采集;2)采用醫學監管活動詞典(MedDRA)25.1版對不良事件編碼;3)通過神經功能評分系統(NIS-LL、TQOL)和改良體重指數(mBMI)量化療效;4)對肝功能障礙、疾病分期等亞組進行風險比(RR)分析。
研究結果
患者特征與治療模式:53.0%患者接受Tafamidis治療超過156周,平均療程120.8周。36.3%患者提前終止治療,主要原因為不良事件(11.5%)和醫院轉診(8.3%)。
安全性分析:14.5%患者報告ADR,常見癥狀包括惡心(1.0%)、腹瀉(0.75%)和肝功能異常(0.75%)。嚴重ADR發生率3.0%,以心力衰竭(0.50%)和膽管癌(0.25%)為主。亞組顯示,非流行區患者(RR=2.34)和中度肝功能障礙患者(RR=7.04)的ADR風險顯著升高。
療效評估:治療156周后,NIS-LL評分(13.0→13.3)和TQOL評分(53.8→維持穩定)未出現顯著惡化。mBMI從基線810.5 kg/m2×g/L略降至791.5,但臨床意義有限。58.8%患者基線步行能力為PND 1期(無輔助行走),治療后多數患者未出現功能退化。心臟癥狀方面,80.9%無心力衰竭(HF)患者在治療期間未進展為NYHA IV級。
討論與意義
本研究首次系統描繪了日本ATTRv的流行病學圖譜,挑戰了“地域局限性”的傳統認知——71.0%患者來自非流行區,且晚發型(≥50歲發病占57.3%)占比突出。Tafamidis表現出與臨床試驗一致的長期安全性,尤其對肝功能的影響可控(僅0.75%出現異常)。療效數據證實其能穩定神經功能和營養狀態,為早期干預策略提供了支持。值得注意的是,非Val30Met突變(如Ile107Val)的較高檢出率(3.5%)提示日本人群的遺傳異質性,需進一步探索基因型-表型關聯。
局限性包括缺乏對照組和部分數據缺失,但作為迄今最大規模的日本真實世界研究,其結論為ATTRv的精準管理提供了重要參考。未來研究可結合生物標志物動態監測,優化個體化治療策略。論文發表于《Current Therapeutic Research》,為全球ATTRv診療指南的更新貢獻了亞洲證據。
知名企業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