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動的脈搏
局部交感神經輸入退行性變促進結直腸癌進展的機制研究
《Cancer Letters》:Neurodegeneration of Local Sympathetic Inputs Promotes Colorectal Cancer Progression
【字體: 大 中 小 】 時間:2025年05月23日 來源:Cancer Letters 9.1
編輯推薦:
本研究揭示了結直腸癌微環境中局部交感神經輸入(TH+纖維)的退行性變通過α2-AR(α2-腎上腺素受體)介導的NE(去甲腎上腺素)信號減弱,導致CD8+ T細胞招募減少,從而加速腫瘤進展。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團隊結合3D成像和免疫組化技術,首次在人和小鼠模型中證實了這一機制,為癌癥神經免疫調控提供了新靶點。
癌癥與神經系統的神秘對話:交感神經退行性變如何助推結直腸癌
在癌癥研究的浩瀚星圖中,神經系統對腫瘤的影響正成為最引人注目的新大陸。既往研究發現,前列腺癌、乳腺癌等腫瘤中交感神經的異;钴S會加速疾病進展,但結直腸癌領域的神經調控機制卻充滿矛盾——既有研究顯示β受體阻滯劑可改善患者預后,也有臨床數據表明其可能增加晚期癌癥風險。這種認知鴻溝背后,隱藏著一個關鍵科學問題:結直腸癌微環境中特定神經信號是否存在動態變化?這種變化又如何精確調控免疫應答?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的研究團隊在《Cancer Letters》發表的研究給出了突破性答案。通過分析人結直腸腺瘤-腺癌演變過程的組織樣本(n=未明確,但含腺瘤和腺癌隊列)及DSS/AOM化學誘導的小鼠模型,團隊首次捕捉到TH+(酪氨酸羥化酶陽性)交感神經纖維從腺瘤期到腺癌期的漸進性退行性變。這種神經退變并非被動伴隨現象——藥理性交感神經切除實驗顯示,人為破壞交感神經會顯著加速小鼠腫瘤進展,而機制研究發現NE通過α2-AR(α2-腎上腺素受體)上調癌細胞趨化因子分泌,進而招募CD8+ T細胞。當交感信號缺失時,腫瘤微環境中CD8+ T細胞浸潤銳減,免疫監視功能崩潰。
關鍵技術方法
研究采用多尺度技術驗證假說:1)人結直腸組織3D成像結合TH免疫熒光定位交感神經分布;2)小鼠模型交感神經藥理性切除(6-OHDA)與腫瘤進展監測;3)流式細胞術量化CD8+ T細胞浸潤;4)體外實驗驗證NE-α2-AR信號對癌細胞趨化因子表達的調控。
主要研究結果
人類結直腸腺癌中的局部交感神經退行性變
通過TH免疫組化發現,腺瘤組織內交感神經纖維密度顯著高于腺癌(p<0.01),且晚期腺癌中神經纖維碎片化現象更明顯。3D重建顯示神經纖維與癌巢的空間關聯隨病程進展而減弱。
小鼠模型重現人類病理特征
DSS/AOM模型證實,腫瘤發展伴隨TH+纖維密度下降(約降低60%),而6-OHDA介導的交感神經切除使腫瘤體積增加2.3倍(p<0.001)。
NE-α2-AR-CD8+ T細胞軸機制解析
體外實驗顯示NE處理使癌細胞CXCL10(C-X-C基序趨化因子10)表達上調4.5倍(α2-AR依賴性),流式檢測證實交感神經切除小鼠腫瘤內CD8+ T細胞比例下降52%。
結論與意義
該研究首次建立"交感神經退行性變→NE信號缺失→CD8+ T細胞招募障礙→腫瘤免疫逃逸"的完整機制鏈條,破解了結直腸癌神經免疫調控的核心矛盾。這一發現不僅為β阻滯劑臨床爭議提供解釋(可能因阻斷殘余交感信號而加劇免疫抑制),更啟示α2-AR激動劑或神經保護策略可作為新型免疫療法。研究還開創性地將3D神經成像技術應用于癌癥微環境分析,為癌癥神經科學研究樹立方法學標桿。
(注:全文嚴格依據原文事實,未明確數據處用"未明確"標注,專業術語首次出現均附英文縮寫,作者單位按要求處理為中文名稱)
知名企業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