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動的脈搏
促炎蛋白S100A9與α-突觸核蛋白異型液液相分離調控神經退行性病變的分子機制
《Biomacromolecules》:Heterotypic Droplet Formation by Pro-Inflammatory S100A9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Related α?Synuclein
【字體: 大 中 小 】 時間:2025年05月23日 來源:Biomacromolecules 5.5
編輯推薦:
本研究針對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異常蛋白聚集的分子機制,揭示了促炎蛋白S100A9與α-突觸核蛋白(α-syn)通過異型液液相分離(LLPS)形成共凝聚體的現象。研究人員發現該過程能特異性調控α-syn淀粉樣纖維(amyloid fibril)的構象穩定性與自我復制能力,為理解帕金森病等疾病的病理發生提供了新視角。成果發表于《Biomacromolecules》,為靶向LLPS的干預策略奠定理論基礎。
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病機制一直是科學界亟待破解的難題,其中蛋白質異常聚集形成的淀粉樣斑塊是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疾病的共同病理特征。近年來,液液相分離(LLPS)作為生物大分子自組織的新范式,被發現與多種病理過程密切相關——當蛋白質或核酸在細胞內形成高濃度無膜凝聚體時,可能成為病理性聚集的"溫床"。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蛋白質間的"跨界"相互作用(即異型相分離)可能加速這一病理進程。在這一背景下,促炎蛋白S100A9與帕金森病關鍵蛋白α-突觸核蛋白(α-syn)的"異常邂逅"引起了研究者高度關注:前者是炎癥反應的重要介質,后者則是路易小體的主要成分,兩者在患者腦部病灶中常共定位出現,暗示著潛在的病理關聯。
為揭示這一分子互作的機制,國外研究人員在《Biomacromolecules》發表的重要工作中,首次系統研究了S100A9與α-syn的異型液液相分離現象及其對淀粉樣纖維形成的調控作用。研究團隊采用多尺度技術體系:通過熒光標記(eGFP-α-syn/mCherry-S100A9)結合雙通道超分辨顯微鏡解析異型凝聚體的空間分布;利用硫黃素T(ThT)熒光動力學監測相分離環境下的纖維形成;采用冷凍電鏡(Cryo-EM)解析纖維超微結構;并通過兩輪種子擴增實驗評估纖維自我復制能力。
液液相分離與異型凝聚體形成
在20%聚乙二醇(PEG)模擬的分子 crowding條件下,α-syn與S100A9可形成三種凝聚體:44.7%為異型(含兩種蛋白),43.1%為S100A9同型,僅12.2%為α-syn同型。有趣的是,S100A9表現出強烈的自聚集傾向,其熒光標記體(mCherry-S100A9)即使在低濃度(2 μM)也能自發形成微粒,且在異型凝聚體中呈現不均勻分布。通過添加0.75 M NaCl或5% 1,6-己二醇破壞靜電/疏水作用后,小體積凝聚體優先解體,證實相互作用以靜電主導。
S100A9聚集態對α-syn纖維化的影響
預形成的S100A9淀粉樣纖維在LLPS條件下會聚集成超大復合體(>100 μm),并能有效捕獲α-syn。ThT動力學顯示,50 μM天然S100A9使α-syn纖維化呈現雙相曲線,暗示液滴形成與纖維生成的級聯過程;而S100A9纖維則通過表面介導成核顯著加速α-syn纖維化(第二熒光躍升提前)。終點熒光強度分析表明,兩種S100A9形態均能提高α-syn纖維產量,但機制迥異。
纖維穩定性與自我復制特性
通過兩次10%種子擴增實驗發現:源自含天然S100A9體系的α-syn纖維展現出超強自我復制能力,第二次擴增時50 μM組ThT信號遠超對照;而S100A9纖維誘導產生的α-syn纖維幾乎喪失復制能力。冷凍電鏡結構解析揭示,天然S100A9能消除α-syn纖維的多態性——對照樣本含92% 70?寬扭曲纖維和8% 100?寬非扭曲纖維,而S100A9存在時100%形成均一的70?扭曲纖維。
這項研究開創性地揭示了神經炎癥與蛋白質病之間的分子橋梁:S100A9通過異型相分離不僅改變α-syn的聚集路徑,更"雕刻"出具有特定傳播特性的淀粉樣纖維。這種機制可能解釋臨床觀察到的病理蛋白共沉積現象,并為理解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炎癥-聚集"惡性循環提供新視角。特別值得注意的是,LLPS環境產生的α-syn纖維在生理條件下仍保持高復制能力,暗示相分離微環境可能"預編程"了病理性蛋白的傳播特性。該發現為開發靶向異型相分離的神經保護策略提供了理論依據,也為基于纖維構象的疾病分型開辟了新思路。
知名企業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