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K1 缺陷重塑腸道感染誘發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早期免疫反應

《npj Parkinson's Disease》:PINK1 deficiency rewires early immune responses in a mouse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 triggered by intestinal infection

【字體: 時間:2025年05月23日 來源:npj Parkinson's Disease 6.7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為探究帕金森。≒D)前驅期免疫機制,研究人員以 PINK1 敲除(KO)小鼠為模型,聚焦腸道感染后免疫事件。發現 PINK1 缺陷導致外周髓系細胞異;罨、T 細胞應答失調,揭示 PINK1 是 PD 早期腸道免疫調控關鍵因子,為疾病早期干預提供新方向。

  
帕金森。≒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以運動癥狀如震顫、肌強直為典型特征,但其早期往往伴隨長達數年的非運動癥狀,如胃腸道功能紊亂、嗅覺減退等。這些前驅癥狀提示,外周免疫系統可能在疾病啟動中扮演關鍵角色。然而,PD 前驅期的免疫失調機制,尤其是遺傳因素(如 PINK1 基因)與環境刺激(如腸道感染)的交互作用,一直未被充分闡明。

為填補這一空白,加拿大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與蒙特利爾大學(Université de Montréal)等機構的研究團隊,以 PINK1 KO 小鼠為模型,開展了腸道感染誘導 PD 樣病理的研究。該研究首次系統解析了感染早期腸道局部的免疫異常,成果發表于《npj Parkinson's Disease》,為 PD 的早期干預提供了關鍵理論依據。

研究采用的核心技術包括:單細胞 RNA 測序(single-cell RNAseq)分析結腸免疫細胞轉錄組,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糞便炎癥標志物(如 lipocalin-2、calprotectin),流式細胞術(flow cytometry)鑒定免疫細胞表型及功能,以及細胞間通訊預測工具(CellChat)解析免疫細胞互作網絡。此外,研究還通過糞水含量測定評估腸道運動功能,并利用骨髓來源髓系細胞體外培養驗證炎癥因子分泌機制。

1. 單細胞 RNA 測序揭示感染早期髓系細胞主導免疫失調


研究對感染后 1 周和 2 周的 PINK1 KO 小鼠結腸固有層細胞進行單細胞 RNA 測序,發現感染后 1 周時,單核細胞 / 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DCs)的基因表達變化最為顯著,尤其是促炎細胞因子(如 Il6、Il1b、Il12)和抗原呈遞相關基因(如 MHCⅠ/Ⅱ、CD86)的上調。偽時間分析顯示,PINK1 KO 小鼠的單核細胞更傾向于向成熟髓系細胞(巨噬細胞樣或 DC 樣細胞)分化,且富集與髓系造血、白細胞分化相關的信號通路,提示 PINK1 缺陷加速了感染早期髓系細胞的活化與分化。

2. PINK1 KO 小鼠腸道效應 T 細胞比例及細胞毒性增強


感染后 2 周,PINK1 KO 小鼠結腸中 CD4? Th1/Th17 細胞和 CD8? 細胞毒性 T 細胞(Tc1)顯著擴增,其特征性基因(如 Ifng、Gzmb、Prf1)表達升高,且效應 T 細胞與初始 T 細胞(Tn)的比例顯著高于野生型小鼠。通路分析表明,這些細胞富集于 T 細胞活化、細胞毒性及適應性免疫相關通路。Slingshot 軌跡分析顯示,CD8? T 細胞從 Tn 向 Tc1 和組織駐留記憶細胞(Trm)的分化軌跡在 PINK1 KO 小鼠中更為明顯,提示 PINK1 缺陷促進了效應 T 細胞的分化與積累。

3. 髓系細胞與 CD8? T 細胞的異;プ黩寗涌乖蔬f增強


通過 CellChat 預測細胞間通訊網絡,發現感染后髓系細胞(尤其是單核細胞)與 CD8? Tc1 細胞之間的直接接觸信號(如 MHC - 抗原肽復合物、共刺激分子 CD86/CD80、黏附分子 ICAM1)顯著增強。流式細胞術驗證,PINK1 KO 單核細胞表面 MHCⅡ、CD86、PD-L1 和 ICAM1 的蛋白表達水平升高,且體外實驗顯示,PINK1 KO 骨髓來源巨噬細胞在脂多糖(LPS)刺激下分泌更高水平的 IL-6、IL-1β,其條件培養基可增強 CD8? T 細胞的細胞毒性分子表達。這表明,PINK1 缺陷通過 “細胞接觸 - 細胞因子分泌” 雙重機制放大 T 細胞活化。

4. 腸道炎癥與運動功能障礙的關聯


糞便炎癥標志物檢測顯示,PINK1 KO 感染小鼠的 lipocalin-2 和 calprotectin 水平在感染后 2 周和 4 周顯著高于野生型,且部分小鼠出現糞便含水量降低、排便頻率減少等便秘表型,與 PD 患者的胃腸道癥狀一致。盡管不同隊列間表型存在差異,但提示腸道炎癥與運動功能障礙可能通過免疫失調連鎖發生。

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首次系統揭示了 PINK1 缺陷在腸道感染誘導 PD 樣病理中的關鍵作用:PINK1 通過抑制髓系細胞的過度活化與促炎極化,調控抗原呈遞及效應 T 細胞的異常激活,從而避免自身免疫反應對多巴胺能神經元的攻擊。研究發現,PINK1 缺失導致線粒體來源囊泡(MDVs)介導的抗原呈遞增強,進而激活線粒體抗原特異性 CD8? T 細胞,這一機制可能成為 PD 早期免疫干預的新靶點。

該研究不僅填補了 PD 前驅期免疫機制的關鍵空白,還為開發基于免疫調控的早期診斷標志物(如循環髓系細胞活化標志物)和治療策略(如抑制 MHC - 抗原呈遞通路)提供了實驗依據。未來研究可進一步探索 PINK1 調控髓系細胞代謝(如 HIF1α 信號)與免疫功能的分子機制,以及腸道微生物群在這一過程中的潛在作用,為 PD 的精準醫療開辟新方向。

相關新聞
生物通微信公眾號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職位
  • 高薪職位

知名企業招聘

熱點排行

    今日動態 | 人才市場 | 新技術專欄 | 中國科學人 | 云展臺 | BioHot | 云講堂直播 | 會展中心 | 特價專欄 | 技術快訊 | 免費試用

    版權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信箱:

    粵ICP備09063491號

    亚洲欧美自拍偷拍,亚洲人成77777,亚洲男女自偷自拍,亚洲成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