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動的脈搏
環境新穎性對攝食習慣化行為的性別差異性神經調控機制
《Bra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Activation patterns in male and female forebrain areas during habituation to food and context novelty
【字體: 大 中 小 】 時間:2025年05月23日 來源:Bra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2.7
編輯推薦:
研究人員探究了環境熟悉度如何影響嚙齒類動物對新奇食物的習慣化過程及其神經機制。通過監測雄雌大鼠在四種腦區(包括杏仁核中央核CeA、丘腦室旁核PVT等)的Fos蛋白表達,發現雌性在陌生環境中呈現更強的神經網絡交互性,揭示了環境新穎性持續影響習慣化進程的性別差異特征。
新鮮事物對吃飯這事兒影響可大了!當小老鼠們遇到沒見過的美味零食(palatable food)或是陌生就餐環境時,它們的飯量會明顯減少?茖W家們讓成年雄雌大鼠分別在熟悉和陌生環境中進行四次"吃飯練習"(habituation sessions),最后來個期末考試(test session),用Fos蛋白這個"神經活動熒光筆"標記了它們大腦里忙活的區域——包括杏仁核的中央核(CeAcentral nucleus)、基底外側核(BLAbasolateral),還有海馬CA1區(hippocampal field CA11)等。
結果發現:在陌生餐廳吃飯的老鼠全程都更拘謹,而雌鼠們首次就餐時尤其淑女(吃得比雄鼠少)。更有趣的是,雌鼠大腦上演了"交響樂"——在陌生環境下,除了丘腦某個小區域(thalamic subregion)在開小差,其他腦區都熱火朝天地聯動(bivariate correlations),Fos蛋白表達量也普遍高于雄鼠,特別是在丘腦連合核(reuniens nucleus)這個"通訊樞紐"。這說明環境帶來的新鮮感會持久影響進食習慣的形成,而雌性大腦更擅長調動"全明星神經網絡"來應對新挑戰。
知名企業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