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動的脈搏
分子動力學模擬揭示游離脂肪酸受體1(FFAR1)的激活指紋圖譜與變構調控機制
《Archives of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Activation fingerprints and allosteric modulation at the free fatty acid receptor 1 (FFAR1) revealed by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字體: 大 中 小 】 時間:2025年05月22日 來源:Archives of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3.8
編輯推薦:
本研究通過分子動力學模擬技術,系統解析了游離脂肪酸受體1(FFAR1)在γ-亞麻酸(GL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合成配體TAK875結合狀態下的構象動態特征,揭示了FFAR1跨膜區與胞內/外域的特異性接觸指紋,提出GLA通過胞內結合位點實現變構調控的分子機制,為靶向FFAR1的糖尿病和神經炎癥藥物設計提供了新思路。
在代謝疾病和神經調控領域,游離脂肪酸受體1(FFAR1/GPR40)一直扮演著雙重角色——它既是胰腺β細胞中脂肪酸調控胰島素分泌的關鍵傳感器,又是大腦中神經炎癥的潛在調節靶點。然而,這個特殊的G蛋白偶聯受體(GPCR)卻給科學家們出了道難題:不同于典型的A類GPCR,它缺乏保守的激活基序(如CWxP中的W6.48和NPxxY中的Y7.53),卻擁有多個配體結合位點和令人困惑的高基礎活性。更棘手的是,雖然γ-亞麻酸(GL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都是其內源性完全激動劑,但GLA的結合位點至今存在爭議,而現有晶體結構因引入熱穩定突變(如L422.40A)可能掩蓋了真實的激活構象。
為了破解這些謎團,約旦科技大學的研究團隊在《Archives of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發表了突破性研究。他們采用微秒級分子動力學模擬,對比分析了FFAR1在apo狀態、GLA單獨結合、GLA+TAK875雙配體結合以及DHA+Gq完全激活復合物四種狀態下的動態特征。研究不僅首次捕捉到GLA穩定結合胞內域的直接證據,更發現這種結合能引發與完全激活狀態相似的構象變化,揭示了FFAR1獨特的"水介導激活"機制。
關鍵技術方法包括:基于冷凍電鏡結構(PDB 8EIT)構建野生型FFAR1模型,采用Schr?dinger軟件進行蛋白質準備和分子對接,使用Modeller v9.18補全缺失環區,通過AMBER力場進行4×1 μs的分子動力學模擬,重點分析跨膜螺旋位移、鹽橋網絡變化和疏水殘基旋轉異構體(rotamer)轉換等構象特征。
【研究結果】
配體結合域的動態特征
比較三種配體結合狀態發現:GLA在胞內域通過穩定鹽橋網絡(如R1835.39-E172ECL2)增強第二胞外環(ECL2)剛性,而DHA在胞外域誘導TM6外移幅度達5.2?。值得注意的是,GLA單獨結合時TM6位移達DHA+Gq復合物的83%,提示其強變構效應。
變構調控的分子開關
在胞內域鑒定出由V2376.48、L2617.38等疏水殘基組成的"旋轉異構體開關群"。這些殘基在配體結合后發生協同構象變化,形成水分子滲透通道,可能替代傳統GPCR中W6.48的開關功能。
雙配體協同效應
GLA+TAK875復合物中,TAK875通過R2587.35穩定胞外域,而GLA通過ICL2變構增強TM6移動,二者協同使TM6位移增加19% vs 單配體狀態。
【結論與意義】
該研究首次系統描繪了FFAR1的激活指紋圖譜:1)GLA通過胞內結合實現不依賴G蛋白的變構激活;2)ECL2-TM3鹽橋網絡是構象傳播的關鍵節點;3)疏水殘基旋轉異構化替代了保守激活基序功能。這些發現不僅解釋了FFAR1高基礎活性的結構基礎,更為開發靶向特定結合位點的糖尿病藥物(如增強胰島素分泌)和神經炎癥調節劑提供了精確的分子藍圖。特別是GLA胞內結合穩定性的證實,為設計非競爭性變構調節劑開辟了新途徑。
知名企業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