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團隊Science子刊,引領仿生復眼視覺系統技術應用新紀元

《SCIENCE ADVANCES》:Seeing through arthropod eyes: An AI-assisted, biomimetic approach for high-resolution, multi-task imaging

【字體: 時間:2025年05月22日 來源:SCIENCE ADVANCES 11.7

編輯推薦:

  為解決傳統復眼成像系統分辨率低、功能單一的問題,研究人員開發了基于AI的仿生復眼視覺系統(BCE)。該系統通過4.3兆像素復眼相機實現165°全景成像(40 μm分辨率),結合多級神經網絡實現三維定位、圖像重建和模式識別,為機器人導航和醫學診斷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

  

自然界中,昆蟲的復眼經過5億年進化形成了獨特的視覺系統,能夠同時實現廣角視野和深度感知。然而,傳統仿生復眼系統面臨兩大技術瓶頸:一是受限于微小感光單元(ommatidia)的物理尺寸,成像分辨率普遍低于40 μm;二是缺乏高效的信息處理機制,難以實現復雜場景下的多任務認知。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仿生視覺在工業檢測、醫療內窺鏡等領域的應用。

針對這些挑戰,中國某研究機構團隊在《SCIENCE ADVANCES》發表了一項突破性研究。他們創新性地將微流控3D打印技術與人工智能相結合,開發出名為"仿生復眼視覺系統(Biomimetic Compound Eye, BCE)"的新型設備。該系統包含127個大型感光單元(直徑455 μm),通過優化光學波導結構將有效像素提升至4.3兆,打破了傳統復眼"高視角與高分辨率不可兼得"的局限。更引人注目的是,研究團隊設計了三級神經網絡架構:YOLOv5s模型負責目標定位,ResNet34實現圖像重建,MobileNetV2完成模式識別,使系統能同步執行三維運動追蹤(誤差<2.6°)、全彩圖像重建(結構相似性>0.82)和實時分類(準確率95%)等復雜任務。

關鍵技術方法包括:1)微流控輔助的3D打印制備半球形復眼結構;2)光學波導與平面CMOS傳感器的直接集成;3)多任務深度學習框架設計;4)基于雙目視覺系統的三維坐標標定。

【BCE相機】
研究團隊通過精密調控硅膠折射率(nSilicone=1.50)和基底材料(nSubstrate=1.46),制備出具有127個六邊形排列感光單元的半球形結構。每個單元包含曲率半徑667 μm的微透鏡和漸變直徑波導(450→320 μm),在165°×360°視角范圍內實現22-39 μm分辨率,較傳統復眼提升10倍。

【多任務深度學習】
三級神經網絡展現出驚人效能:定位階段僅需8 ms即可預測目標三維坐標(R誤差<2.3%);重建網絡在256×256像素輸出中保持>0.89的二維相關性;分類模塊對五色光源的識別準確率達100%。在追蹤實驗中,系統成功區分間距15°的雙目標,證明其抗干擾能力。

【討論與展望】
該研究首次實現仿生復眼從"單一成像"到"智能認知"的跨越,其核心創新在于:1)突破光學波導尺寸限制,通過大孔徑設計提升光捕獲效率;2)建立"硬件優化+算法補償"協同機制,有效校正曲面反射導致的圖像畸變。作者指出,未來通過光學神經網絡芯片集成,可進一步縮小系統體積,在膠囊內窺鏡和微型無人機等領域具有重大應用潛力。這項技術為發展新一代仿生視覺系統提供了范式轉變,標志著人工視覺進入"高分辨率-全視角-多任務"三位一體的新階段。

相關新聞
生物通微信公眾號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職位
  • 高薪職位

知名企業招聘

熱點排行

    今日動態 | 人才市場 | 新技術專欄 | 中國科學人 | 云展臺 | BioHot | 云講堂直播 | 會展中心 | 特價專欄 | 技術快訊 | 免費試用

    版權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信箱:

    粵ICP備09063491號

    亚洲欧美自拍偷拍,亚洲人成77777,亚洲男女自偷自拍,亚洲成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