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來源紫菜聚糖通過菌群 - 膽汁酸 - 神經酰胺通路預防代謝綜合征

《iScience》:Porphyran from discolored nori prevents metabolic syndrome through microbiota-bile acid-ceramide pathway

【字體: 時間:2025年05月22日 來源:iScience 4.6

編輯推薦:

  為探究紫菜成分的疾病預防作用,研究人員以變色紫菜中紫菜聚糖(Porphyran)為對象,在 MetS、MASH、HCC 模型中發現其可改善代謝異常,關聯次級膽汁酸、FXR 信號及神經酰胺變化,兼具醫學價值與環境可持續性。

  代謝性疾病正成為全球健康的重大威脅,肥胖、糖尿病及相關肝病的患病率持續攀升。目前,針對代謝綜合征(MetS)、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ASLD)及其進展的肝細胞癌(HCC),有效的治療手段仍匱乏。日本作為全球肥胖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其傳統飲食中的紫菜可能蘊含關鍵保護成分。在此背景下,日本慶應義塾大學(Keio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聚焦于常被丟棄的變色紫菜中高含量的紫菜聚糖(Porphyran),探索其對代謝性疾病的預防作用及機制,相關成果發表于《iScience》。
研究人員采用了多種關鍵技術方法:通過高脂飲食(HFD)誘導的 MetS 小鼠模型、高脂高膽固醇飲食(HFHCD)誘導的 MASH 模型及 DMBA 化學致癌劑誘導的 HCC 模型,結合高通量轉錄組測序、16S rRNA 基因菌群分析、代謝組學(膽汁酸、神經酰胺等)及組織病理學檢測,系統分析紫菜聚糖的作用路徑。

紫菜聚糖改善高脂飲食誘導的代謝綜合征


在 MetS 模型中,研究發現,與高脂飲食組(HFD)相比,紫菜聚糖干預組(HFD-P)小鼠體重增長、肝臟及腸系膜白色脂肪組織(mWAT)重量顯著降低,肝內甘油三酯(TG)和膽固醇沉積減少?诜咸烟悄土吭囼灒∣GTT)和腹腔胰島素耐量試驗(IPITT)顯示,紫菜聚糖改善了糖代謝異常。轉錄組分析表明,紫菜聚糖逆轉了 HFD 誘導的肝臟炎癥相關基因表達及纖維化相關細胞外基質成分富集,提示其對代謝性肝病的保護作用。

紫菜聚糖重塑腸道菌群并調節膽汁酸代謝


通過 16S rRNA 基因測序,研究發現 HFD 導致腸道菌群 α 多樣性降低,而紫菜聚糖恢復了菌群多樣性,顯著增加了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和薩特氏菌(Sutterella)等有益菌屬豐度。膽汁酸代謝分析顯示,紫菜聚糖減少了腸道中法尼醇 X 受體(FXR)激動劑如鵝脫氧膽酸(CDCA)、脫氧膽酸的含量,下調了腸道 FXR 下游基因 FGF15 和回腸膽汁酸結合蛋白(IBABP)的表達。肝臟膽汁酸組成分析表明,次級膽汁酸重吸收減少,同時肝臟 Cyp7a1 表達升高,提示膽汁酸合成的負反饋調節增強。

紫菜聚糖通過抑制神經酰胺合成預防代謝性疾病


神經酰胺作為代謝綜合征的關鍵脂質介質,其血漿水平在 HFD 組顯著升高,而紫菜聚糖干預顯著降低了包括 C16:0 在內的多種神經酰胺物種水平。機制上,腸道 FXR 信號抑制下調了回腸中神經酰胺合成相關基因(如 Sptlc3、Smpd3)的表達。在肝臟中,紫菜聚糖減少了脂肪酸合成相關基因(Srebf1、Fas、Scd-1)的轉錄,降低了油酸和棕櫚酸等游離脂肪酸水平,進一步抑制了肝內脂質堆積。

紫菜聚糖對 MASH 和 HCC 的預防作用


在 MASH 模型中,紫菜聚糖降低了血漿丙氨酸轉氨酶(ALT)水平,減輕了肝纖維化(天狼星紅和 Masson 三色染色證實)及炎癥因子(Tnfα、Ccl2)表達。在 HCC 模型中,紫菜聚糖幾乎完全抑制了肝癌的發生,減少了腫瘤數量及大小,同時下調了腸道 FXR 信號和神經酰胺合成基因。轉錄組分析顯示,紫菜聚糖處理組的膽固醇和脂質代謝異常得到顯著改善。

研究結論與意義


本研究揭示了紫菜聚糖通過 “腸道菌群 - 膽汁酸 - FXR - 神經酰胺” 通路預防代謝綜合征、MASH 及 HCC 的機制。作為變色紫菜中的功能性成分,紫菜聚糖的開發不僅為代謝性疾病提供了潛在治療策略,還為食品廢棄物(如變色紫菜)的高值化利用開辟了新方向,兼具醫學價值與環境可持續性。研究結果為天然產物在代謝性疾病防治中的應用提供了新視角,有望推動相關功能性食品或藥物的研發。

相關新聞
生物通微信公眾號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職位
  • 高薪職位

知名企業招聘

熱點排行

    今日動態 | 人才市場 | 新技術專欄 | 中國科學人 | 云展臺 | BioHot | 云講堂直播 | 會展中心 | 特價專欄 | 技術快訊 | 免費試用

    版權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信箱:

    粵ICP備09063491號

    亚洲欧美自拍偷拍,亚洲人成77777,亚洲男女自偷自拍,亚洲成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