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馬腦炎病毒與兩種受體PCDH10和VLDLR的差異化結合模式及結構基礎解析

《Cell Reports》: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recognition of two different types of receptors by Western equine encephalitis virus

【字體: 時間:2025年05月22日 來源:Cell Reports 7.5

編輯推薦:

  本研究通過冷凍電鏡技術首次揭示了西部馬腦炎病毒(WEEV)與兩種受體PCDH10(原鈣粘蛋白10)和VLDLR(極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的差異化結合機制。研究發現PCDH10通過EC1結構域在病毒表面E2-E1異源二聚體形成的裂隙中實現獨特結合,而VLDLR則通過連續LA重復序列以全新模式結合E2 B結構域。關鍵突變V265F可賦予WEEV71V-1658毒株獲得VLDLR結合能力,為理解病毒宿主適應性和跨種傳播提供了重要結構依據。

  

結構基礎揭示西部馬腦炎病毒的雙受體識別機制

病毒背景與公共衛生意義

西部馬腦炎病毒(WEEV)作為重組型甲病毒(alphavirus),其非結構蛋白源自東部馬腦炎病毒(EEEV)樣祖先,而結構蛋白來自辛德畢斯病毒(SINV)樣祖先。近期南美爆發的WEEV疫情已導致200余例感染和12例死亡,凸顯其公共衛生威脅。該病毒通過庫蚊(Culex tarsalis)傳播,可感染人類和馬匹等終末宿主,病死率達5%-15%。

病毒結構與受體研究進展

WEEV具有T=4二十面體結構,240個E2-E1異源二聚體構成表面突起。近年研究發現多種甲病毒受體:MXRA8(基質重塑相關蛋白8)介導基孔肯雅病毒(CHIKV)等關節痛性甲病毒入侵,LDLRAD3(低密度脂蛋白受體A結構域3)是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VEEV)特異性受體,而VLDLR/ApoER2可被塞姆利基森林病毒(SFV)、EEEV等利用。

PCDH10-EC1的獨特結合模式

冷凍電鏡結構顯示,PCDH10的EC1結構域(含7個β鏈形成的希臘鑰匙折疊)以180°翻轉嵌入E2-E1異源二聚體裂隙:

  1. 膜遠端α1螺旋中酸性殘基E39/D40與E2的K222/K224/K177形成鹽橋
  2. 疏水核心F98/V56/L103-L105與相鄰E2'的L149/V265相互作用
  3. 關鍵殘基H94與E2的H21形成π-π堆積
    通過BLI驗證,EC1-R60A突變完全喪失結合能力(KD>5μM),而E96A突變增強親和力至19.3 nM。值得注意的是,禽類特異性殘基Q107R可增強結合,解釋WEEV B3譜系毒株Imperial 181對禽類PCDH10的選擇性。

VLDLR的多價結合創新模式

VLDLR通過連續LA重復(LA1-8)以全新雙位點模式結合WEEVMcM毒株:

  1. N端LA(如LA1)結合裂隙區:K227(E1)與LA1鈣結合基序D53/D55/D57形成鹽橋
  2. C端LA(如LA2)錨定E2 B結構域:K190(E2)與LA2的D94鹽橋是關鍵
  3. 毒株特異性殘基K181(McM/California株特有)和F265(Fleming株特有)分別增強LA結合
    實驗證實V265F單突變可使WEEV71V獲得VLDLR結合能力,揭示宿主適應的分子開關。

受體結合模式的進化意義

比較結構學分析發現:

  1. PCDH10結合深度顯著大于禽類MXRA8,β片層AGFC完全埋入裂隙
  2. VLDLR結合模式不同于SFV(結合E1-DIII)和EEEV(三結合位點)
  3. 保守的LA鈣結合基序(W50/D53-D57)構成"病毒結合指紋"
    這種結合模式的多樣性反映了甲病毒在鳥類、哺乳類等不同宿主間的適應策略,為解釋近期WEEV疫情再發提供結構依據。

治療應用前景

研究揭示的PCDH10-EC1結合界面中,81%的病毒殘基為WEEV特有,提示可開發特異性抑制劑。而VLDLR結合界面的K227/K190等保守殘基,可能成為廣譜抗甲病毒藥物的靶點。這些發現為設計阻斷病毒入侵的干預策略奠定了重要基礎。

相關新聞
生物通微信公眾號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職位
  • 高薪職位

知名企業招聘

熱點排行

    今日動態 | 人才市場 | 新技術專欄 | 中國科學人 | 云展臺 | BioHot | 云講堂直播 | 會展中心 | 特價專欄 | 技術快訊 | 免費試用

    版權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信箱:

    粵ICP備09063491號

    亚洲欧美自拍偷拍,亚洲人成77777,亚洲男女自偷自拍,亚洲成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