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Molecular Medicine》:Improve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 Symptoms by Butylphthalide Through Modulation of Microglial Activation
編輯推薦:
小膠質細胞介導的神經炎癥在帕金森。≒D)發病中起重要作用。研究探討丁苯酞(NBP)對 MPTP 誘導的 PD 小鼠模型的神經保護及抗炎作用,發現 NBP 可改善運動功能、減少多巴胺能神經元丟失,其機制可能與通過 p38 磷酸化通路促進小膠質細胞向 M2 表型轉化相關。
小膠質細胞介導的神經炎癥在帕金森。≒arkinson’s disease, PD)發病機制中扮演關鍵角色。已有研究顯示,丁苯酞(3-n-butylphthalide, NBP)可通過調控小膠質細胞活化在其他疾病中發揮抗炎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 NBP 對神經毒素 1 - 甲基 - 4 - 苯基 - 1,2,3,6 - 四氫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 MPTP)誘導的 PD 小鼠模型的神經保護與抗炎效應,明確其是否通過調節小膠質細胞活化改善 PD 癥狀并揭示潛在機制。研究通過曠場實驗(Open Field test)和爬桿實驗(Pole Climbing test)評估運動功能,檢測多巴胺能神經元丟失情況及不同小膠質細胞亞型的活化狀態,并設立 p38 磷酸化抑制劑 + MPTP 組以探究 NBP 作用通路。結果顯示,與 MPTP 處理組相比,NBP 治療組小鼠運動功能顯著改善,多巴胺能神經元丟失減少。PD 小鼠體內促炎因子表達升高、抗炎因子表達降低,且 M2 型小膠質細胞標志物精氨酸酶 - 1(arginase-1, Arg-1)表達下降;而 NBP 處理可降低促炎因子水平,增加抗炎因子及 Arg-1 表達。此外,抑制 p38 磷酸化可進一步減少促炎因子表達,同時提升抗炎因子水平及 Arg-1 表達。研究表明,NBP 可能通過 p38 磷酸化通路促進小膠質細胞向 M2 表型轉化,從而調控神經炎癥并改善 PD 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