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動的脈搏
中到大梗死體積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晚期血管內治療與更佳臨床預后的相關性研究
《Current Neurovascular Research》:Late Endovascular Treatment for Ischemic Stroke with Moderate to Large Infarct Volume is Associated with a better Clinical Prognosis
【字體: 大 中 小 】 時間:2025年05月21日 來源:Current Neurovascular Research 2.0
編輯推薦:
針對“時間就是大腦”理念在個體化卒中治療中的局限性,研究人員探討了前循環大血管閉塞患者接受血管內治療(EVT)的時間窗選擇問題。通過對比早期(<6小時)與晚期(≥6小時)時間窗治療發現,中到大梗死亞組患者延遲治療(OTI較長)與更佳功能預后(mRS≤3)及無顯著梗死擴展(NSIE)相關,提示梗死生長速率(IGR)或為關鍵預后因素。
在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療領域,“時間窗”概念雖至關重要,但個體間梗死生長速率(Infarct Growth Rate, IGR)的差異可能比單純時間因素更能預測預后。這項研究聚焦前循環大血管閉塞患者,對比分析早期(發病至影像<6小時)與晚期(≥6小時)接受血管內治療(Endovascular Treatment, EVT)的效果。
研究發現:中到大梗死體積亞組中,延遲治療組不僅顯著改善90天功能預后(改良Rankin量表mRS≤3,P=0.007),更表現出無顯著梗死擴展(No Significant Infarct Expansion, NSIE,定義為ASPECTS評分下降<2分,P=0.001)。中介分析揭示NSIE部分介導了延遲治療對預后的積極影響(系數0.112,95%CI 0.051-0.239)。有趣的是,這種關聯在小梗死組并未顯現,提示IGR或成個體化治療決策的新靶點。
該成果挑戰了傳統時間窗范式,為具有“緩慢梗死進展”特征的中到大梗死患者提供了延遲EVT的循證依據,凸顯動態影像評估在臨床決策中的價值。
知名企業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