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阿爾茨海默病生物標志物的研究進展

《Current Alzheimer Research》:Advances in Alzheimer's Disease Biomarkers

【字體: 時間:2025年05月21日 來源:Current Alzheimer Research 1.8

編輯推薦:

 。ㄍ扑]語)本文系統綜述了阿爾茨海默。ˋD)生物標志物的最新進展,聚焦tau蛋白、β-淀粉樣蛋白(Aβ)和血細胞相關標志物的特異性與臨床價值,為AD早期診斷提供關鍵科學依據,同時客觀評述了各類標志物的優劣,對推動AD精準診療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Abstract

阿爾茨海默。ˋD)作為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以隱匿起病和復雜的病理機制為特征,臨床表現為進行性認知功能下降和行為障礙,是目前癡呆癥最常見的病因之一。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現有治療手段有限,且診斷多發生于中晚期。新型生物標志物的開發為AD早期診斷和改善患者預后提供了重要途徑,目前已發現多種高特異性標志物。本文重點綜述了與tau蛋白、β-淀粉樣蛋白(Aβ)及血細胞相關的生物標志物,以深化對AD的認知,并對比分析各類標志物的優缺點,為挖掘AD診斷新靶點提供思路。

關鍵生物標志物研究進展

tau蛋白病理標志物
腦脊液中磷酸化tau(p-tau)蛋白的異常聚集是AD的核心病理特征之一。研究顯示,p-tau181和p-tau217亞型在區分AD與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中表現出>90%的特異性,其濃度變化與神經元纖維纏結(NFTs)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

β-淀粉樣蛋白標志物
42/Aβ40比值降低及Aβ寡聚體沉積是AD的早期事件。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示蹤劑如18F-florbetapir可直觀顯示腦內Aβ斑塊分布,但成本較高限制了臨床普及。

血細胞衍生標志物
外周血中血小板Aβ前體蛋白(APP)異構體比值、紅細胞膜流動性變化等新興標志物因采樣便捷備受關注,但其敏感度仍需大樣本驗證。

挑戰與展望

當前AD生物標志物仍面臨侵入性檢測接受度低(如腦脊液穿刺)、部分標志物特異性不足(如Aβ在腦血管病中亦可異常)等問題。未來需結合多組學技術探索外泌體非編碼RNA等新型標志物,推動AD診療進入精準醫學時代。

相關新聞
生物通微信公眾號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職位
  • 高薪職位

知名企業招聘

熱點排行

    今日動態 | 人才市場 | 新技術專欄 | 中國科學人 | 云展臺 | BioHot | 云講堂直播 | 會展中心 | 特價專欄 | 技術快訊 | 免費試用

    版權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信箱:

    粵ICP備09063491號

    亚洲欧美自拍偷拍,亚洲人成77777,亚洲男女自偷自拍,亚洲成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