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 Research in Physiology》:No sex differences in fatigability or neuromuscular responses during one set of maximal intended velocity muscle actions to failure at 30% one-repetition maximum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為探究動態恒定外部阻力(DCER)訓練中最大意向速度(MIV)肌肉動作的性別差異,研究人員對男女受試者前臂屈曲至力竭的疲勞性和神經肌肉反應展開研究。發現男女重復次數、肌力等下降幅度相似,揭示 MIV 可減弱性別差異,為訓練設計提供依據。
在運動訓練領域,關于動態恒定外部阻力(DCER)訓練的研究多聚焦于自選型速度,而最大意向速度(MIV)這一新興訓練模式的性別差異研究尚不完善。此前研究表明,男性在非疲勞狀態下力量和功率更優,但女性在持續等長肌肉動作中抗疲勞能力更強。然而,在動態收縮中,速度或負荷接近最大值時,性別差異是否減弱尚不明確,且缺乏 MIV 模式下神經肌肉反應的深入探討;诖,來自國外研究機構的科研團隊開展了相關研究,旨在填補這一空白,該研究成果發表在《Current Research in Physiology》。
研究人員采用了以下關鍵技術方法:招募 14 名男性和 13 名女性受試者,均為規律訓練者。通過肌電圖(EMG)和機械肌電圖(MMG)記錄肱二頭肌信號,使用 Tendo Unit 測量峰值力(PF)、峰值速度(PV)、峰值功率(PP)等指標。受試者完成單側前臂屈曲 1RM 測試后,以 30% 1RM 負荷進行 MIV DCER 至力竭,記錄相關數據并進行統計學分析。
3.1 重測信度
男性各項性能和神經肌肉變量在兩次測試間無顯著差異,女性僅峰值力(PF)有顯著差異(p=0.04),整體信度良好,表明數據可靠。
3.2 最大重復次數(1RM)
男性 1RM(21.0±5.1 kg)顯著高于女性(10.6±2.3 kg),證實男性上肢力量優勢明顯。
3.3 性能結果
男女至力竭重復次數(RTF)無顯著差異,PF、PV、PP 均顯著下降且下降幅度相似,疲勞指數無性別差異,說明 MIV 模式下疲勞性相近。
3.4 神經肌肉參數
EMG 振幅(AMP)顯著增加,EMG 平均功率頻率(MPF)顯著下降,而 MMG AMP 和 MPF 無顯著變化,提示疲勞源于興奮 - 收縮耦聯(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失敗,而非中樞驅動減少。
研究結論表明,盡管男性前臂屈曲力量、PF、PV 和 PP 更強,但在 MIV DCER 模式下,男女表現出相似的疲勞性和神經肌肉反應。EMG 和 MMG 結果顯示,肌肉興奮增加但運動單位募集和 firing rate 未變,證實外周疲勞是主因。該研究首次結合 MMG 探討 MIV 模式下的神經肌肉機制,揭示了 MIV 通過引發相似的收縮功能損傷減弱疲勞性性別差異,為運動訓練設計提供了重要參考,提示在制定訓練計劃時,可考慮利用 MIV 模式平衡性別間的疲勞適應,優化訓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