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 納米花 Oligo-PROTAC 靶向降解 FUS 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

《Nature Communications》:DNA nanoflower Oligo-PROTAC for targeted degradation of FUS to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字體: 時間:2025年05月21日 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14.7

編輯推薦:

  為解決寡核苷酸藥物穿越血腦屏障(BBB)及快速降低毒性蛋白的挑戰,研究人員開發腦穿透性 DNA 納米花結合寡核苷酸靶向蛋白降解嵌合體(Oligo-PROTAC)。以 FUS 為模型,證實其通過泛素 - 蛋白酶體通路降解 FUS,單次靜脈注射可穿透 BBB 并持續降靶,為神經退行性疾病治療提供新策略。

  
在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治療領域,Frontotemporal dementia(FTD,額顳葉癡呆)和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肌萎縮側索硬化)一直是極具挑戰性的難題。這兩種疾病不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還存在著共同的病理特征 ——RNA 結合蛋白(如 FUS 和 TDP-43)的異常聚集。正常情況下,FUS 主要位于細胞核內,但致病突變會導致其錯誤定位并在細胞質中聚集,形成有毒的蛋白聚集體,進而引發神經元功能障礙和死亡。目前,針對這類疾病的治療手段有限,傳統藥物難以有效穿越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而寡核苷酸(Oligo)類藥物雖有潛力,卻面臨著遞送效率低和清除快等問題。如何突破血腦屏障,精準靶向并清除致病蛋白,成為該領域亟待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

為了攻克這些難題,山東師范大學、山東大學等國內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具有創新性的研究。他們開發了一種名為 FRONTAC 的新型治療策略,將腦穿透性 DNA 納米花與寡核苷酸靶向蛋白降解嵌合體(Oligo-PROTAC)相結合,旨在實現對 FUS 蛋白的特異性降解和高效腦遞送。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為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治療開辟了新的方向。

研究人員在實驗中運用了多種關鍵技術方法。首先,通過分子設計和化學合成構建了 FUS 特異性結合的 RNA Oligo-PROTAC,利用點擊化學反應將 RNA 寡核苷酸與 E3 泛素連接酶配體(如 Cereblon 配體)偶聯,形成能夠誘導 FUS 泛素化降解的嵌合體。其次,采用滾環擴增技術制備了 DNA 納米花,該納米花攜帶數百個轉鐵蛋白受體(TfR)結合適體和 Oligo-PROTAC 結合序列,通過 TfR 介導的 transcytosis 機制實現血腦屏障的穿越。此外,研究中還運用了流式細胞術、免疫印跡、免疫熒光、質譜分析、動物體內成像等技術,系統評估了 FRONTAC 的靶向降解效率、體內分布、安全性和長期療效。

工程化設計高效 FUS 結合寡核苷酸用于靶向蛋白降解


研究人員基于 FUS 識別 GGUG 基序的特性,篩選出高親和力的 RNA 寡核苷酸,并通過串聯重復 GGUG 基序進一步增強結合能力。通過點擊化學合成 Oligo-PROTACs,發現 dFUS-E9C(含優化的 FUS-RNA#E9 和 Cereblon 配體)是最有效的 FUS 降解劑。實驗證實,dFUS-E9C 通過形成 FUS-dFUS-E9C-CRBN 三元復合物,誘導 FUS 泛素化并通過蛋白酶體途徑降解,其解離常數(Kd)為 60.54 nM,且不影響 FUS mRNA 水平,表明其作用機制為特異性蛋白降解而非轉錄調控。

dFUS-E9C 減輕 FUS 過表達誘導的線粒體損傷


在神經元樣 SH-SY5Y 細胞模型中,dFUS-E9C 能夠有效降解 FUS 過表達形成的細胞質聚集體,降低細胞內活性氧(ROS)水平,減少乳酸脫氫酶(LDH)釋放,挽救線粒體膜電位(ΔΨm),從而改善線粒體功能并恢復細胞活力。這些結果表明,dFUS-E9C 通過降解異常聚集的 FUS,逆轉了其誘導的神經毒性,為治療 FUS 相關神經退行性疾病提供了細胞水平的機制驗證。

dFUS-E9C 與 FUS 的 RGG2 和 RRM 結構域結合


通過 FUS 截短突變體和分子模擬分析,發現 dFUS-E9C 主要結合 FUS 的 RGG2 結構域,同時部分結合 RRM 結構域。RGG2 結構域中的精氨酸殘基與 RNA 形成氫鍵,而 RRM 結構域的多個氨基酸殘基也參與相互作用。關鍵堿基突變實驗證實了這些結合位點的重要性,且 FUS 結合位點在人類和常見模型物種(如小鼠、大鼠、食蟹猴)中高度保守,使得 dFUS-E9C 在不同物種的細胞模型中均能有效降解 FUS,且對多種 FUS 致病突變體(如 P525L、R521C 等)同樣有效,尤其偏好降解細胞質中的 FUS 聚集體。

TfR 結合 DNA 納米花有效遞送 dFUS-PS9C 穿越血腦屏障


為解決寡核苷酸的體內遞送問題,研究人員設計了攜帶 TfR 適體的 DNA 納米花(TfR-NF),通過堿基配對加載硫代磷酸酯修飾的 dFUS-PS9C(dFUS-PS9C),形成 FRONTACFUS。實驗表明,TfR-NF 通過網格蛋白依賴的內吞作用被細胞攝取,且 TfR 缺失或氯丙嗪處理會顯著抑制其攝取。FRONTACFUS 的粒徑和 zeta 電位分析證實了有效加載,且在血清中的穩定性顯著提高。體內成像顯示,靜脈注射后 FRONTACFUS 在 2 小時內即可到達腦實質,而對照納米花(sc-FRONTAC)則無法穿透血腦屏障,證實了 TfR 介導的腦遞送機制。

FRONTACFUS 在腦內快速降解 FUS 并顯示持續療效


單次靜脈注射 FRONTACFUS 后,小鼠腦內 FUS 水平在 24 小時內顯著降低,海馬和皮層區域的 FUS 降解率超過 50%-70%,且降解效果持續兩周以上。組織學分析顯示,FRONTACFUS 未引起明顯的神經炎癥、神經元丟失或外周器官毒性,血液學和炎癥因子檢測也未發現顯著異常,表明其安全性良好。此外,FRONTACFUS 對細胞質中的 FUS 聚集體具有優先降解作用,而對細胞核內的野生型 FUS 影響較小,這一特性可能減少對正常細胞功能的干擾。

討論:FRONTAC 策略的創新性與治療潛力


本研究開發的 FRONTAC 策略巧妙結合了寡核苷酸的分子識別能力和 DNA 納米花的腦靶向遞送特性,成功解決了傳統 PROTACs 穿越血腦屏障的難題。與基因沉默療法相比,Oligo-PROTAC 具有更高的特異性,僅降解目標蛋白而不影響 mRNA 水平,且對多種致病突變體有效。DNA 納米花作為遞送載體,不僅提高了寡核苷酸的穩定性,還通過多價 TfR 適體增強了腦內富集效率,避免了傳統抗體介導遞送的免疫原性和貧血等副作用。

該研究為 FTD、ALS 等神經退行性疾病提供了一種通用且高效的治療策略,其核心優勢在于模塊化設計 —— 可通過更換靶向適體和 E3 配體,擴展至其他致病蛋白(如 TDP-43、Tau 等)的治療。盡管目前研究基于動物模型,但其在體內的高效降解效果和安全性為臨床轉化奠定了堅實基礎,有望推動靶向蛋白降解療法在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中的應用。

相關新聞
生物通微信公眾號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職位
  • 高薪職位

知名企業招聘

熱點排行

    今日動態 | 人才市場 | 新技術專欄 | 中國科學人 | 云展臺 | BioHot | 云講堂直播 | 會展中心 | 特價專欄 | 技術快訊 | 免費試用

    版權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信箱:

    粵ICP備09063491號

    亚洲欧美自拍偷拍,亚洲人成77777,亚洲男女自偷自拍,亚洲成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