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發作患者心理教育小組的服務評價研究

《Epilepsy & Behavior》:A service evaluation of psychoeducation groups for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seizures

【字體: 時間:2025年05月20日 來源:Epilepsy & Behavior 2.3

編輯推薦:

  為探討 NEAD 服務心理教育小組對功能發作患者的效果,紐卡斯爾泰恩醫院 NHS 基金會信托的研究人員開展混合方法服務評價。發現 Step1/2 分別使用 13/15 種 BCTs,顯著改善理解、自我效能等,表明該服務滿足患者及非患者需求。

  
功能發作(Functional Seizures)作為功能神經系統障礙(FND)的一種,其發作表現類似癲癇卻無大腦異常電活動,好發于青中年群體,不僅會給患者帶來嚴重的身心困擾,還可能因診斷不及時或干預不足導致病情遷延。當前,關于功能發作的干預手段雖有探索,但如何通過有效的心理教育提升患者及照護者對疾病的認知、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仍是臨床難題。尤其是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偏差(即 “疾病表征”,Illness Representations)往往與較差的臨床結局相關,而簡短的心理教育雖能增進理解,卻缺乏對行為改變技術(BCTs)的系統性應用分析。在此背景下,英國紐卡斯爾泰恩醫院 NHS 基金會信托(NUTH)的研究團隊開展了一項針對其 NEAD(非癲癇性發作障礙)服務心理教育小組的混合方法服務評價研究,相關成果發表在《Epilepsy》,為優化功能發作患者的心理干預提供了重要參考。

該研究采用混合研究設計,綜合運用內容分析、定量統計與定性訪談等方法。首先通過 TIDieR 框架對 Step1(單次 1 小時)和 Step2(4 次 1 小時)心理教育 sessions 的內容進行標準化描述,并基于 BCT 編碼框架識別其中的行為改變技術;同時收集患者及非患者(照護者等)在干預前后的問卷數據,包括知識理解、自我效能(采用改編自疼痛自我效能問卷的 PSEQ)、心理困擾(CORE-10 量表)等指標,定量分析干預效果;此外,通過主題分析挖掘患者與非患者對干預體驗的質性反饋。研究樣本來自 NUTH 的 NEAD 服務轉診患者,Step1 納入 108 名患者及 65 名非患者,Step2 則有 26 名患者完成全部 4 次 sessions。

研究結果


3.1 內容分析與行為改變技術識別


通過 TIDieR 框架解析發現,Step1 主要通過 PPT 講解、發放資料等形式介紹功能發作與癲癇的區別、風險因素及心理治療思路,共應用 13 項 BCTs,涉及 “社會支持”“信息傳遞”“環境重構” 等四類干預功能;Step2 則分四節深入探討身心關聯、觸發因素、情緒調節等,累計使用 15 項 BCTs,新增 “問題解決”“自我監控”“行為實驗” 等技術,聚焦 “教育”“訓練”“賦能” 等功能。例如,Step2 Session 2 通過 “自我監控行為” 引導患者記錄癥狀觸發點,并結合 “行為練習” 教授呼吸放松技巧,體現了對 “重復與替代” 類 BCTs 的應用。

3.2 定量結果:干預對認知與心理指標的影響


  • Step1 效果:患者與非患者的功能發作知識理解得分均顯著提升(患者:t (89)=15.69, p<0.001, d=1.65;非患者:t (64)=12.45, p<0.001, d=1.54),且對 session 的易讀性、信息量、實用性評分中位數均達 9 分(滿分 10 分),超 90% 受訪者表示愿意推薦給他人。
  • Step2 效果:患者知識理解進一步深化(t (25)=3.32, p=0.001, d=0.65),自我效能評分顯著提高(t (25)=2.56, p=0.01, d=0.50),心理困擾(CORE-10)顯著降低(t (25)=2.00, p=0.03, d=0.39)。盡管發作頻率未顯著減少,但患者因功能發作就診的次數顯著下降(Z=-2.21, p=0.03, r=0.31),提示干預可能間接優化醫療資源利用。

3.3 質性結果:患者與非患者的體驗


  • 患者反饋:Step1 的 “確認疾病真實性”“清晰的病因解釋”(如 “耐受窗” 模型)最受認可,但部分患者認為內容復雜度兩極分化,少數希望增加應對技巧;Step2 的 “情緒調節工具”“漸進暴露訓練” 被視為關鍵賦能環節。
  • 非患者反饋:對 “資源獲取”(如書面材料、醫患問答)、“照護知識更新” 評價積極,超 80% 認為 session 內容無需改進,凸顯對現有干預設計的高度認可。

研究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證實,NUTH 的 NEAD 心理教育小組通過結構化的 BCTs 應用,有效提升了患者及照護者對功能發作的認知水平,增強了患者自我管理的信心并緩解了心理痛苦,且得到服務對象的廣泛認可。盡管存在樣本量較。ㄓ绕 Step2 僅 26 例)、未追蹤長期效果等局限,但研究首次系統分析了功能發作干預中的 BCTs 構成,為同類服務提供了可復制的技術框架。值得注意的是,Step2 雖未顯著減少發作頻率,卻降低了醫療就診次數,這一發現為醫療成本控制提供了新視角。未來研究可進一步探索 “反饋與監測” 類 BCTs 的整合,以及通過長期隨訪驗證干預效果的持續性。

該研究不僅填補了功能發作領域 BCTs 應用的研究空白,也為臨床推廣 “以家庭為中心” 的心理教育模式提供了證據支持,提示將照護者納入干預體系可同步提升患者與照護者的獲益,對優化功能性神經障礙的整體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新聞
生物通微信公眾號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職位
  • 高薪職位

知名企業招聘

熱點排行

    今日動態 | 人才市場 | 新技術專欄 | 中國科學人 | 云展臺 | BioHot | 云講堂直播 | 會展中心 | 特價專欄 | 技術快訊 | 免費試用

    版權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信箱:

    粵ICP備09063491號

    亚洲欧美自拍偷拍,亚洲人成77777,亚洲男女自偷自拍,亚洲成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