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性低磷酸酯酶癥神經嵴定向條件性敲除小鼠模型的牙槽骨缺損與愈合障礙研究

《Bone》:Dentoalveolar defects and impaired alveolar bone healing in a neural crest directed conditional knockout mouse model of hypophosphatasia

【字體: 時間:2025年05月20日 來源:Bone 3.5

編輯推薦:

  為探究 HPP 相關牙源性缺陷機制,研究者利用 Wnt1Cre2小鼠構建 Alpl 條件性敲除模型,對比不同組織敲除表型,檢測牙槽骨愈合及 ERT 效果。發現模型鼠出現牙本質、 cementum 等礦化缺陷,ERT 可改善愈合,為 HPP 研究提供新模型。

  
牙齒健康與全身骨骼代謝密切相關,低磷酸酯酶癥(HPP)作為一種因組織非特異性堿性磷酸酶(TNAP,由 ALPL 基因編碼)功能喪失突變引發的遺傳性代謝疾病,正逐漸成為口腔醫學與骨科學領域的研究焦點。HPP 臨床表現差異顯著,其中牙源性低磷酸酯酶癥(odonto HPP)尤為特殊,它選擇性影響顱面結構,導致牙釉質、牙本質、牙槽骨發育異常及無細胞牙骨質缺失,進而引發牙齒脫落。然而,傳統的全局 Alpl 敲除小鼠因早期致死性,無法用于長期牙牙槽組織發育及治療研究,且現有模型難以精準模擬人類 odonto HPP 的牙源性缺陷。因此,構建一種能夠特異性再現顱面及牙牙槽組織病變、且可存活至成年的 HPP 小鼠模型,成為破解牙牙槽組織病理機制及開發針對性療法的關鍵。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圍繞這一科學問題展開攻關,相關成果發表在《Bone》雜志。研究團隊利用 Wnt1Cre2小鼠,在神經嵴來源的外胚間充質細胞(負責形成牙本質、牙骨質、牙周膜和牙槽骨)中條件性敲除 Alpl 基因,成功構建出一種新型 HPP 小鼠模型。通過與 Prx1Cre介導的肢體芽間充質 Alpl 敲除模型對比,并結合牙槽骨 socket 愈合實驗及 TNAP-Fc-D10酶替代療法(ERT)干預,系統解析了 Alpl 缺失對顱面骨骼與四肢骨骼的差異化影響,以及 ERT 對牙牙槽骨修復的潛在療效。

研究主要采用了以下關鍵技術方法:選用 129 遺傳背景的 Alplfl/fl小鼠與 Wnt1Cre2、Prx1Cre小鼠雜交,構建條件性敲除模型;通過血清堿性磷酸酶(ALP)活性檢測評估酶功能;運用微計算機斷層掃描(μCT)對下頜骨、上頜骨及股骨的礦化結構進行三維定量分析;借助組織學染色(H&E、Safranin O)和免疫組織化學(IHC)觀察牙牙槽組織形態及骨唾液蛋白(BSP)、骨橋蛋白(OPN)等標志物表達;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計數破骨細胞;通過上頜第一磨牙拔除模型模擬牙缺失場景,評估牙槽骨愈合能力,并實施 ERT 干預實驗。

3.1 肢體芽條件性敲除 Alpl 的四肢骨缺陷


在 Prx1Cre;Alplfl/fl小鼠中,血清 ALP 水平降低 38%,股骨出現生長板異常、皮質厚度減少及松質骨參數改變,但顱面骨骼(如顱骨長度、寬度)及牙牙槽結構(如下頜第一磨牙、牙周組織)未見明顯異常,提示 Prx1 驅動的 Alpl 敲除主要影響四肢骨骼,而對顱面組織無顯著作用。

3.2 神經嵴敲除 Alpl 導致牙牙槽礦化缺陷


Wnt1Cre2;Alplfl/fl小鼠血清 ALP 降低 60%,顱面表現為顱骨寬度減小,牙牙槽組織呈現牙本質變薄、牙髓腔擴大、牙周膜間隙增寬、牙槽骨體積及密度降低等典型 odonto HPP 特征。組織學顯示無細胞牙骨質缺失、牙周膜附著喪失、前期牙本質增厚及骨樣組織堆積,免疫染色證實 BSP、OPN 等礦化標志物表達減少,破骨細胞數量無顯著差異,表明神經嵴來源細胞的 Alpl 缺失是牙牙槽礦化缺陷的直接原因。

3.3 神經嵴敲除 Alpl 小鼠的顱底軟骨聯合及下頜髁突軟骨生成缺陷


顱底蝶骨間軟骨聯合(ISS)出現礦化異常、軟骨細胞肥大帶增寬及過早閉合,而下頜髁突在成年后表現為軟骨細胞紊亂增殖并侵入軟骨下骨,導致軟骨下骨未礦化區域形成。這些結果揭示了 Alpl 缺失對神經嵴來源軟骨組織的特異性影響,為 HPP 顱面畸形的機制提供了新證據。

3.4 神經嵴敲除 Alpl 小鼠的牙槽骨 socket 愈合缺陷及 ERT 干預效果


上頜磨牙拔除后,Wnt1Cre2;Alplfl/fl小鼠牙槽骨愈合顯著受損,表現為骨體積分數、骨礦密度及組織礦密度均降低 50% 以上。ERT 干預可使骨體積分數恢復超 50%,組織學顯示新生骨結構正常,OPN 表達定位恢復,證實 ERT 對 HPP 牙槽骨愈合缺陷具有顯著改善作用。

研究通過構建神經嵴特異性 Alpl 條件性敲除小鼠,首次在單一模型中整合了 odonto HPP 的核心牙牙槽缺陷、顱底軟骨發育異常及可存活至成年的特性,突破了傳統模型的局限性。該模型不僅為解析 HPP 牙牙槽病理機制提供了關鍵工具,還通過 ERT 干預實驗驗證了酶替代療法對牙槽骨修復的有效性,為臨床治療 HPP 相關牙缺失及種植修復提供了重要 preclinical 依據。此外,研究揭示的 ALP 水平與顱面組織貢獻的關聯,以及軟骨聯合和下頜髁突的新病變,拓展了對 HPP 全身影響的認知,為多系統受累機制研究開辟了新方向。未來,結合該模型的深入研究有望推動 HPP 精準醫療的發展,改善患者口腔及全身健康結局。

相關新聞
生物通微信公眾號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職位
  • 高薪職位

知名企業招聘

熱點排行

    今日動態 | 人才市場 | 新技術專欄 | 中國科學人 | 云展臺 | BioHot | 云講堂直播 | 會展中心 | 特價專欄 | 技術快訊 | 免費試用

    版權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信箱:

    粵ICP備09063491號

    亚洲欧美自拍偷拍,亚洲人成77777,亚洲男女自偷自拍,亚洲成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