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動的脈搏
綜述:小膠質細胞衰老的標志物
《Cellular and Molecular Neurobiology》:The Hallmarks of Ageing in Microglia
【字體: 大 中 小 】 時間:2025年05月20日 來源:Cellular and Molecular Neurobiology 3.6
編輯推薦:
這篇綜述系統闡述了小膠質細胞(microglia)在衰老過程中呈現的12個標志性特征(hallmarks of ageing),包括基因組不穩定、端?s短、表觀遺傳改變等,重點探討了其促炎表型(pro-inflammatory phenotype)與神經退行性疾。∟Ds)如阿爾茨海默。ˋD)和帕金森。≒D)的關聯,為建立更精準的衰老相關疾病模型提供了理論依據。
全球60歲以上人口預計2050年翻倍,而衰老是神經退行性疾。∟Ds)如阿爾茨海默。ˋD)和帕金森。≒D)的首要風險因素。衰老與NDs共享12個標志性生理變化,包括端粒磨損、線粒體功能障礙和慢性炎癥等。這些變化在中樞神經系統(CNS)細胞中表現各異,例如小膠質細胞作為CNS主要免疫細胞,其衰老過程顯著影響神經健康。
小膠質細胞占腦細胞的5-20%,起源于胚胎卵黃囊,早期參與神經發生和突觸修剪。成年后轉為免疫監視角色,而老年期呈現營養不良形態(dystrophic morphology),表現為突起斷裂和胞體腫脹。單細胞RNA測序發現,衰老小膠質細胞中干擾素信號通路基因(如IFITM3、CXCL16)表達上調,而鐵轉運基因下調,提示其轉向促炎狀態。
衰老小膠質細胞形態分為分支型、桿狀型和阿米巴型等。其中,桿狀小膠質細胞(rod microglia)與神經元損傷相關,而阿米巴型(amoeboid)具有強吞噬能力。衰老時,模式識別受體(PRRs)如Toll樣受體(TLRs)激活NF-κB通路,導致IL-1β等促炎因子釋放,同時cGAS-STING通路因線粒體DNA(mtDNA)泄漏進一步加劇炎癥。
當前研究存在物種差異(如小鼠與人類小膠質細胞轉錄組差異)和性別差異(雌性小膠質細胞數量隨年齡增加而雄性不變)。需結合PET成像等非侵入技術探索人類小膠質細胞動態,并統一形態分類標準(如避免"活化"等模糊術語)。靶向衰老相關通路(如mTOR或STING)可能為NDs治療提供新策略。
全文通過多維度證據鏈,揭示了小膠質細胞衰老如何成為NDs的"共犯",為干預年齡相關神經病變提供了科學框架。
知名企業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