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tomical Science International》:Neuromuscular anatomy of common fibular nerve with special focus on fibularis tertius muscle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為明確腓骨第三。‵T)起源爭議,東京醫科大學研究團隊對 48 側日本 cadaver 下肢行解剖及改良 Shiler’s 染色。發現 89.6% 標本存在 FT 肌腹,其多由與趾長伸。‥DL)共同神經干的遠端分支支配,提示二者為 “兄弟肌”,為 FT 發育機制提供新視角。
腓骨第三肌神經肌肉解剖研究:破解百年起源爭議的新視角
在人體下肢的復雜解剖結構中,腓骨第三。╢ibularis tertius muscle, FT)的身份歸屬堪稱困擾解剖學界數百年的 "懸案"。自 1543 年維薩里首次描述以來,它究竟是獨立肌肉還是鄰近肌肉(如趾長伸肌 EDL、趾短伸肌 EDB)的一部分,始終爭論不休。早期研究多聚焦于肌腹和肌腱的形態觀察,卻忽略了神經支配這一關鍵線索 —— 要知道,在胚胎發育中,神經與肌肉的 "羈絆" 往往暗藏演化密碼。正如解剖學中著名的 "分離定律" 指出:由同一神經支配的兩塊肌肉,很可能起源于同一肌塊,這類肌肉被稱為 "兄弟肌"(brother muscle),例如我們熟知的斜方肌與胸鎖乳突肌。
帶著對這一爭議的追問,日本東京醫科大學(Tokyo Medical University)的 Yutaro Natsuyama 團隊展開了一項深入研究。他們的目標很明確:從神經肌肉解剖學角度,揭開 FT 的起源之謎。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Anatomical Science International》,為理解人類下肢肌肉的演化與發育提供了關鍵證據。
研究方法:解剖刀下的神經追蹤術
研究團隊對 25 具日本捐贈者的 48 側下肢標本(24 右 / 24 左,平均年齡 88.3 歲)進行了細致研究。這些標本均無下肢骨科病史,經過甲醛固定和酒精保存后,接受了多層次解剖分析:
- 形態分類:根據 FT 肌腹長度將標本分為 4 組 —— 大型(≥120mm)、中型(50-120mm)、小型(0-50mm)和缺失型,分別占比 14.6%、56.3%、18.8% 和 10.4%。
- 神經解剖:使用體視顯微鏡剝離神經束膜,觀察腓總神經(common fibular nerve, CFN)分支模式,并通過改良 Shiler’s 染色技術(一種能清晰顯示肌肉內神經分布的特殊染色方法),追蹤 FT 與鄰近肌肉的神經支配關系。
研究結果:神經支配揭示的演化密碼
- 形態學觀察:43 側(89.6%)存在 FT 肌腹,其中 5 例可見 FT 與 EDL 肌腱連接,與 EDB 則無任何連接。有趣的是,FT 肌腹越大,EDL 肌腹相對越小,呈現此消彼長的態勢。
- 神經支配模式:
- 大型 FT 組:多數 FT 由與 EDL 共同神經干的遠端分支支配(圖 1-3),僅 1 例最大 FT(150.7mm)單獨受神經支配,此時 EDL 肌腹顯著縮小。
- 中 / 小型 FT 組:FT 均由 EDL 神經干的遠端分支支配,且隨 FT 縮小,EDL 肌腹逐漸增大(圖 4-5)。
- 缺失型 FT 組:雖無 FT 肌腹,但 EDL 肌腹明顯增大,其神經支配模式與其他組一致,遠端神經分支延伸至 EDL 末端(圖 6)。
研究結論:"拔河式" 發育的演化假說
基于 "分離定律",研究團隊提出突破性假說:FT 與 EDL 起源于胚胎期同一肌塊,二者在發育過程中如同拔河一般爭奪肌腹成分。這一假說完美解釋了觀察到的現象:
- 當 FT"占優" 時(大型組),遠端神經分支主要支配 FT,EDL 肌腹受限;
- 當 EDL"占優" 時(缺失組),遠端神經分支完全服務于 EDL;
- 而大多數情況下(中 / 小型組),兩者共享神經支配,維持動態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結論在跨物種研究中得到佐證 —— 豬和馬的 FT 與 EDL 同樣共享神經起源,盡管其解剖位置與人類不同(起源于股骨而非腓骨),卻暗示了四足動物演化中同源結構的保守性。
爭議與啟示:解剖學的再思考
這項研究不僅終結了 FT"獨立 vs 附屬" 的爭議,更提示我們:肌肉的 "身份" 不應僅由形態界定,神經支配的胚胎學證據更為根本。正如研究團隊指出,FT 肌腹起點高度與長度的差異,本質上是發育中肌塊競爭的外在表現,這為理解人類下肢肌肉變異(如肌腱連接異常)提供了理論基礎。
對于臨床醫生而言,這一發現具有重要意義:當處理踝關節損傷或肌腱修復時,需意識到 FT 與 EDL 可能存在的同源性關聯,其神經支配的特殊性或許能為術后功能重建提供新思路。而在演化生物學層面,FT 在不同物種間的形態差異與神經支配共性,恰似一把鑰匙,正在開啟人類肢體演化史的新章節。
從維薩里的手繪解剖圖到現代染色技術,FT 的百年謎題終被破解。這項研究告訴我們,解剖學的魅力從未褪色 —— 在顯微鏡下,每一根神經分支都在訴說著演化的故事,而那些看似微小的肌肉變異,或許正是打開生命奧秘的關鍵鎖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