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biology Spectrum》:Plasminogen deficiency reduces disease severity and immune responses in enterovirus A71-infected mice
編輯推薦:
本文聚焦 EV-A71 感染機制,發現纖溶酶原(PLG)可直接結合病毒,促進其與宿主細胞黏附。PLG 敲除小鼠在感染后病癥減輕、存活率提升,且細胞因子(如 MCP-1、IL-10)表達水平變化顯著,提示 PLG 或為抗 EV-A71 治療新靶點。
研究背景與目的
腸道病毒 A71 型(EV-A71)是引發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體,其感染可能導致兒童嚴重神經并發癥,如腦炎、急性弛緩性麻痹等。盡管已發現 SCARB2、PSGL-1 等受體,但阻斷這些受體后 EV-A71 仍可感染宿主細胞,提示存在其他輔助因子。本研究旨在探索纖溶酶原(PLG)在 EV-A71 感染中的作用及機制,為開發新型治療策略提供依據。
PLG 與 EV-A71 的直接相互作用
通過免疫沉淀、ELISA 和表面等離子體共振(SPR)實驗證實,PLG 可直接結合 EV-A71 病毒顆粒,且呈劑量依賴關系? PLG 抗體可顯著減少 EV-A71 與 RD 細胞的結合,而 PLG 敲低(shPLG)的 RD 細胞中病毒結合量也明顯降低。預孵育 PLG 與 EV-A71 則增強病毒與細胞的黏附,表明 PLG 作為附著因子促進病毒感染初始階段。
PLG 對 EV-A71 感染小鼠模型的影響
利用 PLG 敲除(PLG-KO)雜合子小鼠模型,發現感染 EV-A71 后,PLG-KO 小鼠的臨床評分(如肢體麻痹、死亡)顯著低于野生型(WT)小鼠,死亡率僅為 20%(WT 為 60%)。感染后第 6 天,PLG-KO 小鼠脊髓中的病毒載量顯著低于 WT 小鼠,而腦干和骨骼肌的病毒載量無明顯差異。組織病理染色顯示,WT 小鼠的骨骼肌、脊髓和腦干出現嚴重炎癥細胞浸潤、神經元變性和組織損傷,而 PLG-KO 小鼠的組織損傷明顯減輕,病毒蛋白 VP1 表達水平更低。
PLG 對免疫應答的調控
血清細胞因子分析表明,WT 小鼠感染后血清中單核細胞趨化蛋白 - 1(MCP-1)和白細胞介素 - 10(IL-10)水平顯著高于 PLG-KO 小鼠,尤其在感染后第 4-6 天差異顯著。脊髓組織中 MCP-1 的表達趨勢與血清一致。此外,WT 小鼠血清 γ- 干擾素(IFN-γ)水平在感染第 6 天低于 PLG-KO 小鼠。這些結果提示 PLG 可能通過調控 MCP-1 等趨化因子,促進炎癥細胞募集和細胞因子風暴的形成。
結論與意義
本研究證實 PLG 是 EV-A71 感染的關鍵輔助因子,通過促進病毒黏附及調控免疫應答加劇感染病理過程。PLG-KO 小鼠模型顯示降低 PLG 表達可減輕病癥、抑制炎癥反應,為開發靶向 PLG 的抗 EV-A71 藥物提供了新方向。未來研究可進一步探索 PLG - 纖溶酶通路在病毒感染中的具體機制,及其與其他受體 / 因子的協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