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引導型導電絲策略構建高耐久性三氧化鎢基阻變器件

《SCIENCE ADVANCES》:Engineered high endurance in WO3-based resistive switching devices via a guided filament approach

【字體: 時間:2025年05月18日 來源:SCIENCE ADVANCES 11.7

編輯推薦:

  針對絲型憶阻器耐久性(以閃存 10?-10?次循環為基準)和均勻性難題,研究人員以 CMOS 兼容的 WO?為基底,引入 Ce?O?構建納米復合薄膜。通過一步脈沖激光沉積(PLD)實現 > 10?次循環、>10?秒保持、>10 開關比及良好均勻性,為高性能存儲器設計提供新范式。

  
數據存儲與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對非易失性存儲器和神經形態計算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阻變器件作為潛在候選,雖在保持性和開關比上有優勢,但絲型憶阻器普遍面臨耐久性不足(如閃存基準為 10?-10?次循環)和器件間一致性差的挑戰。隨機形成的導電絲會導致高形成電壓、循環波動大等問題,制約了大規模集成應用。三氧化鎢(WO?)因與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兼容、成本低等特性備受關注,但其內部絲形成的隨機性仍導致性能不穩定。

為突破這些瓶頸,研究人員開展了基于 WO?基阻變器件的耐久性提升研究。通過構建 WO?與氧化鈰(Ce?O?)的納米復合薄膜,利用兩者的協同效應引導導電絲的有序形成,相關成果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

研究中主要采用的關鍵技術方法包括:脈沖激光沉積(PLD)技術,用于一步制備具有自組裝納米復合結構的薄膜;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 - 能量色散 X 射線光譜(STEM-EDS),用于分析薄膜的微觀結構和元素分布;導電原子力顯微鏡(CAFM),直接觀察導電絲的形成位置和動態過程;以及電學測量系統,測試器件的電阻開關特性、耐久性、保持性等性能參數。

電學性能


優化后的 WO?:Ce?O?納米復合薄膜器件展現出優異的電阻開關行為。初始 1000 次電流 - 電壓(I-V)曲線顯示出清晰的磁滯回線,首次電壓掃描時無需更高的形成電壓,且無需電流限制。器件在 10?次開關循環中保持穩定的高低電阻狀態,開關比持續大于 10。與單層純 WO?或摻雜 WO?器件相比,其耐久性顯著提升。30 個器件的測試表明,器件間電阻值穩定,高低電阻狀態分布符合正態分布且無重疊,展現出良好的均勻性。此外,器件還實現了多電平存儲能力,通過不同電壓脈沖可獲得 6 個可區分的電阻狀態,符合居里 - 馮?施韋德勒定律,適用于神經形態計算的突觸權重調節。

結構與成分分析


STEM-HAADF 成像和 EDS mapping 顯示,納米復合薄膜由直徑 80-100 nm 的 WO?大顆粒和直徑約 30 nm 的 Ce?O?小顆粒組成,兩者形成相分離結構。X 射線衍射(XRD)證實了 γ-WO?和 α-Ce?O?相的共存,WO?顆粒與基底存在良好的晶格對齊,而 Ce?O?顆粒無外延關系。高溫沉積(900°C)促進了 Ce-W 中間相的形成,降低了形成電壓,提升了器件穩定性。

引導型導電絲形成觀察


CAFM 直接觀察到導電絲優先在 WO?與 Ce?O?顆粒的垂直界面形成,寬度約 5-10 nm。動態過程顯示,施加電壓可誘導導電絲形成,去除電壓后其強度逐漸減弱,體現出可逆性。這種引導機制源于界面處氧空位的快速擴散路徑,使得導電絲的形成和斷裂更可控,減少了隨機性。

研究表明,WO?:Ce?O?納米復合結構通過引導導電絲在預定義界面形成,顯著提升了阻變器件的耐久性(>10?次循環)、保持性(>10?秒)和均勻性,同時實現多電平存儲功能。該設計無需復雜工藝,通過一步 PLD 即可制備,為高性能非易失性存儲器和神經形態計算器件的開發提供了新方向。盡管存在電極尺寸效應等挑戰,但其材料設計策略為解決絲型器件的關鍵問題開辟了路徑,有望推動下一代存儲與計算技術的發展。

相關新聞
生物通微信公眾號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職位
  • 高薪職位

知名企業招聘

熱點排行

    今日動態 | 人才市場 | 新技術專欄 | 中國科學人 | 云展臺 | BioHot | 云講堂直播 | 會展中心 | 特價專欄 | 技術快訊 | 免費試用

    版權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信箱:

    粵ICP備09063491號

    亚洲欧美自拍偷拍,亚洲人成77777,亚洲男女自偷自拍,亚洲成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