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獨行選擇偏好的穩定性與魯棒性研究

《Communications Psychology》:Stability and robustness of idiosyncratic choice bias

【字體: 時間:2025年05月18日 來源:Communications Psychology

編輯推薦:

  為探究反饋誘導偏倚與特立獨行選擇偏倚(ICB)是否共享共同機制,研究人員通過兩項縱向實驗(319 名參與者),對比兩者長期動態。發現反饋誘導偏倚效應短暫,而 ICB 至少穩定 22 個月,表明二者機制不同。

  在感知決策研究領域,人們早已發現一個有趣現象:在重復選擇實驗中,若反饋持續偏向某一反應,參與者往往會更傾向選擇該反應。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即使在無偏反饋甚至完全無反饋的對稱實驗環境中,參與者仍會表現出個體特有的選擇偏好,即特立獨行選擇偏倚(idiosyncratic choice bias,ICB)。這種偏倚不僅存在于人類中,在從蒼蠅到嚙齒類動物、猴子等多種動物身上也能觀察到。但長期以來,學界對反饋誘導偏倚與 ICB 的內在機制是否相同一直未有明確答案。為解決這一關鍵科學問題,來自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埃德蒙和莉莉?薩夫拉腦科學中心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開展了相關研究,其成果發表在《Communications Psychology》上,為揭示人類決策行為的本質提供了新視角。
研究人員采用間接研究方法,通過兩項縱向實驗對比 ICB 與實驗誘導選擇偏倚的長期穩定性。實驗一招募了 245 名參與者,進行無反饋的兩階段實驗,部分參與者還在 22 個月后參與第三階段實驗,旨在研究 ICB 在無反饋條件下的穩定性;實驗二招募 148 名參與者,設置有反饋的中間階段,以探討反饋誘導偏倚及其穩定性,兩項實驗最終共涉及 319 名參與者。

特立獨行選擇偏倚的特征


研究人員利用垂直平分任務研究 ICB。在無逐次試驗反饋的情況下,計算參與者報告上線段更長的反應比例 Pu 。在 “不可能試驗”(線段在真實中點處截斷,ΔL=0)中,以 pu0 量化偏倚。結果顯示,69% 的參與者表現出顯著偏倚,且 ICB 不僅存在于不可能試驗中,還表現為心理測量曲線的個體側移,不可能試驗與可能試驗中的選擇概率高度相關,表明 ICB 具有普遍性和一致性。

ICB 在數月內的穩定性


為研究 ICB 隨時間的變化,研究人員在不同時間間隔(1 小時至 22 個月)對參與者的 ICB 進行重復測量。結果發現,不同時間間隔下,pu0 的相關性均較高,擬合指數函數得出衰減時間常數約為 170 個月,表明 ICB 在數月甚至長達 22 個月內保持穩定,參與者長期保留其 ICB。

反饋誘導偏倚的動態變化


在研究反饋誘導偏倚的動態時,參與者在第二階段接受反饋,其中可能試驗反饋準確,不可能試驗反饋有偏。結果顯示,反饋顯著影響參與者選擇,使心理測量曲線整體偏移。但這種反饋誘導偏倚的穩定性較差,1 個月后,29% 的參與者偏倚顯著下降,群體平均偏倚也顯著減小,表明反饋誘導偏倚在數周內逐漸衰減,且隨時間推移,選擇偏倚逐漸恢復到實驗前的 ICB 值,說明其具有 transient(短暫的)特性。

討論與意義


本研究表明,ICB 在無反饋條件下表現出驚人的長期穩定性,而反饋誘導偏倚雖能暫時改變選擇偏好,但效果短暫,ICB 會逐漸恢復。這一結果挑戰了將 ICB 歸因于選擇和強化的個體歷史經驗的假設,提示二者背后機制不同。ICB 可能源于決策神經回路的微觀異質性,這種異質性即使在統計上相同的神經元群體中也會導致選擇偏倚,且其穩定性可能與神經連接的穩定性相關。該研究為理解人類決策行為的個體差異提供了重要依據,有助于深入探索神經計算的基本原理,對心理學、神經科學等領域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新聞
生物通微信公眾號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職位
  • 高薪職位

知名企業招聘

熱點排行

    今日動態 | 人才市場 | 新技術專欄 | 中國科學人 | 云展臺 | BioHot | 云講堂直播 | 會展中心 | 特價專欄 | 技術快訊 | 免費試用

    版權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信箱:

    粵ICP備09063491號

    亚洲欧美自拍偷拍,亚洲人成77777,亚洲男女自偷自拍,亚洲成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