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 CD14 作為糖尿病黃斑水腫患者五次阿柏西普治療后生物標志物的前瞻性評估

《Scientific Reports》: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soluble CD14 as a biomarker following five aflibercept treatments in diabetic macular edema

【字體: 時間:2025年05月17日 來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編輯推薦:

  為探討阿柏西普治療糖尿病黃斑水腫(DME)的效果,研究人員開展其與房水 sCD14、SD-OCT 下解剖特征關系的研究。發現五次注射后多項指標改善,sCD14 或可評估治療反應,為 DME 診療提供新方向。

  糖尿病作為全球性健康難題,其并發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一直是致盲主因。糖尿病黃斑水腫(DME)作為 DR 常見視力喪失原因,雖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藥物如阿柏西普已廣泛應用,但對其神經炎癥變化及相關生物標志物的研究仍有限。高反射灶(HFs)作為 DME 活動潛在標志物,與炎癥關系密切,而可溶性 CD14(sCD14)作為微膠質細胞相關炎癥介質,在 DME 中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確。因此,探究阿柏西普治療對 sCD14、HFs 等的影響,對優化 DME 治療策略至關重要。
韓國建國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前瞻性研究,評估五次連續阿柏西普治療與 DME 患者房水 sCD14、HFs 等解剖特征的關系,相關成果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

研究用到的主要關鍵技術方法包括:對 23 例 DME 患者進行五次每月玻璃體內阿柏西普注射,每次注射前通過前房穿刺獲取 0.1–0.2ml 房水,采用 ELISA 法測量 sCD14 和 VEGF 水平;運用光譜域光學相干斷層掃描(SD-OCT)獲取水平高分辨率圖像,手動量化 HFs 密度,使用 U-Net 算法分割和量化眼內液(IRF)和視網膜下液(SRF)體積;采用混合模型分析或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等統計方法比較多次就診的連續變量。

基線人口統計數據


研究最初納入 24 例患者,1 例因不良事件被排除,剩余 23 例患者平均年齡 57.7 歲,平均糖尿病病程 12.48 年,平均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 7.69%。

總體治療結果


五次連續玻璃體內注射后一個月,多數患者關鍵參數顯著改善,中央黃斑厚度(CMT)、HFs 數量、IRF 和 SRF 體積均顯著減少,視力改善,房水 VEGF 水平下降,sCD14 水平呈下降趨勢但無統計學意義。

sCD14 升高與降低患者的比較


23 例完成研究的患者中,7 例治療后 sCD14 水平升高,16 例降低。sCD14 升高組除 CMT 外無顯著改善,降低組所有評估參數包括視力、CMT、HFs 和液體積均顯著改善,且年齡、HbA1c 等因素在兩組間無顯著差異。

視力亞組的縱向分析


根據最終視力將患者分為 “良好” 和 “不良” 組,兩組視力均有改善,良好組各時間點 sCD14、HFs、CMT 等水平傾向于更低,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sCD14 變化與其他參數的相關性


相關性分析顯示,sCD14 變化與初始 HFs 數量呈負相關,與 HFs 總變化呈正相關,與 CMT、VEGF 和 IRF 體積變化呈正相關。

研究表明,盡管 sCD14 水平變化無統計學意義,但亞組分析顯示其降低與多項解剖和功能參數改善相關,提示 sCD14 可作為 DME 中評估阿柏西普治療反應的潛在生物標志物。該研究為 DME 的發病機制和治療提供了新視角,有助于深入理解神經炎癥在 DME 中的作用,為個性化治療策略的制定奠定基礎。未來需更大樣本量研究進一步驗證,并明確 sCD14 與微膠質細胞活化、HFs 的關系及其他影響因素。

相關新聞
生物通微信公眾號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職位
  • 高薪職位

知名企業招聘

熱點排行

    今日動態 | 人才市場 | 新技術專欄 | 中國科學人 | 云展臺 | BioHot | 云講堂直播 | 會展中心 | 特價專欄 | 技術快訊 | 免費試用

    版權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信箱:

    粵ICP備09063491號

    亚洲欧美自拍偷拍,亚洲人成77777,亚洲男女自偷自拍,亚洲成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