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走神經切斷術與類風濕關節炎及骨關節炎發病風險的關聯:一項基于丹麥注冊系統的研究

《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Vagotomy and the incidence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osteoarthritis: a Danish register-based study

【字體: 時間:2025年05月17日 來源: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 4.4

編輯推薦:

  為探究迷走神經刺激(VNS)在類風濕關節炎(RA)治療中的作用,研究人員基于丹麥全國健康注冊系統,分析不同迷走神經切斷術與 RA、骨關節炎(OA)發病的關聯。發現全干切斷術使 RA 風險顯著升高,超選擇性切斷術無此關聯,OA 風險均無差異,為 RA 治療提供新方向。

  
在風濕免疫領域,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一直是困擾全球約 1% 人口的重大難題。這種以關節炎癥、損傷及全身癥狀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其發病機制的復雜性也給治療帶來巨大挑戰。目前,盡管迷走神經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 VNS)作為一種潛在治療手段進入研究視野,但其通過 “炎癥反射” 調節免疫的具體機制仍不明確,相關臨床試驗結果也存在爭議 —— 植入式頸迷走神經刺激器顯示出初步療效,而耳迷走神經刺激器的大型隨機對照試驗卻未證實獲益。在此背景下,明確迷走神經信號傳導與 RA 發病的關聯,成為解開 VNS 治療謎題的關鍵一環。

來自美國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和丹麥奧胡斯大學醫院(Aarhus University Hospital)的研究團隊,將目光投向了迷走神經切斷術這一特殊 “暴露窗口”。他們假設,不同類型的迷走神經切斷術對炎癥反射的影響差異,可能導致 RA 發病風險的分化:全干切斷術(Truncal Vagotomy)因完全阻斷迷走神經至脾臟的信號,可能打破免疫平衡,增加 RA 風險;而超選擇性切斷術(Superselective Vagotomy)僅影響胃局部神經纖維,保留脾臟信號通路,故對 RA 無顯著作用。同時,鑒于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以非炎癥機制為主,推測兩類手術均不影響其發病。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為理解迷走神經 - 免疫互作提供了重要臨床證據。

研究依托丹麥全國健康注冊系統,構建了 1977-1995 年間接受全干或超選擇性迷走神經切斷術的患者隊列,并以 10:1 比例匹配普通人群作為對照。主要技術方法包括:①利用丹麥民事注冊系統(CRS)和國家患者注冊系統(DNPR)獲取人口學、手術記錄及疾病診斷數據;②通過國際疾病分類(ICD)編碼識別 RA(需≥2 次編碼且間隔 7-365 天)和 OA 病例,同時記錄關節置換情況;③運用 Cox 比例風險模型計算調整后風險比(aHR),評估手術與疾病的關聯強度,同時通過 Fine-Gray 模型進行敏感性分析以應對死亡競爭風險;④比較兩組人群的 Charlson 合并癥指數,控制基線健康差異。

研究隊列特征與基線對比


研究最終納入 2260 例全干切斷術患者(匹配 22610 例對照)和 3810 例超選擇性切斷術患者(匹配 38090 例對照)。全干組患者 Charlson 指數更高,提示合并癥負擔較重,但年齡、性別、手術年份與對照組均衡;超選擇性組與對照人群各特征基本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全干組女性比例(41.4%)高于超選擇性組(32.7%),且手術時年齡更大,可能與歷史手術適應癥差異相關。

類風濕關節炎發病風險差異


全干切斷術組 RA 發病率為 10.2/1000 人年,顯著高于對照組的 7.2/1000 人年,調整后 HR 達 2.62(95% CI 1.47-4.67),提示手術使 RA 風險增加超過 2.5 倍。而超選擇性組 RA 發病率與對照無顯著差異(HR=1.05, 0.51-2.17)。進一步對比兩類手術,全干組 RA 風險是超選擇性組的 3.08 倍(95% CI 1.22-7.79),直接印證了神經信號阻斷程度與 RA 發病的劑量效應關系。

骨關節炎發病風險無顯著關聯


無論是全干組(46.9/1000 人年)還是超選擇性組(85.9/1000 人年),OA 發病率與對照組(70.2/1000 人年、87.1/1000 人年)均無統計學差異,調整后 HR 分別為 1.26 和 1.00,且關節置換率分析結果一致。這一結果與 OA 非炎癥性病理機制吻合,排除了手術對非免疫性關節疾病的影響。

敏感性分析與機制探討


針對全干組較高的死亡競爭風險,Fine-Gray 模型分析顯示 RA 風險結果穩健,提示主結論不受生存偏倚干擾。結合 “炎癥反射” 理論 —— 迷走神經通過脾神經介導乙酰膽堿釋放、抑制巨噬細胞促炎細胞因子(如 TNF-α),全干切斷術導致的信號中斷可能打破這一負反饋環路,使易感個體更易發生異常免疫應答。這一發現不僅為 VNS 治療 RA 的合理性提供了人群證據,也解釋了為何保留脾臟通路的超選擇性手術無風險升高,為優化 VNS 電極植入位點(如靶向脾神經分支)提供了思路。

研究首次在大規模人群中證實,迷走神經完整性與 RA 發病密切相關,而 OA 發病則不受神經調控影響。盡管存在診斷編碼準確性、混雜因素(如吸煙、BMI)未完全控制等局限性,但其基于不同手術類型的機制性對比,為理解神經 - 免疫互作提供了獨特視角。隨著 VNS 治療 RA 的臨床試驗持續開展,本研究揭示的 “神經信號中斷 - 炎癥失衡 - RA 發病” 鏈條,將為精準篩選治療人群、設計個性化刺激方案奠定重要基礎。未來研究若能整合更多分子標志物(如血清細胞因子水平)和生活方式數據,將進一步提升該領域的臨床轉化價值。

相關新聞
生物通微信公眾號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職位
  • 高薪職位

知名企業招聘

熱點排行

    今日動態 | 人才市場 | 新技術專欄 | 中國科學人 | 云展臺 | BioHot | 云講堂直播 | 會展中心 | 特價專欄 | 技術快訊 | 免費試用

    版權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信箱:

    粵ICP備09063491號

    亚洲欧美自拍偷拍,亚洲人成77777,亚洲男女自偷自拍,亚洲成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