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rt Sciences for Health》:Comparison of match accelerations and decelerations using continuous absolute thresholds in Czech U17, U19, and B team academy soccer players
編輯推薦:
為探究不同強度區間及年齡組足球運動員加速(ACC)與減速(DEC)動作差異,研究人員分析捷克青訓學院 U17、U19 和 B 隊球員比賽數據。發現低強度 ACC 多于 DEC,高強度則相反,年齡組影響顯著,為負荷監測和訓練設計提供依據。
在足球運動中,加速與減速動作是高強度比賽的核心要素,不僅與神經肌肉疲勞、運動表現密切相關,還在戰術執行如攻防轉換、進球前準備等環節扮演關鍵角色。然而,當前研究對加速(ACC)和減速(DEC)的分析缺乏統一框架,尤其是不同強度閾值(如 > 5 m?s?2 等高負荷區間)的界定存在爭議,且針對青年球員年齡差異的系統性研究不足。例如,現有文獻多采用固定低、中、高強度閾值,但對連續閾值的覆蓋有限,同時捷克本土青訓體系中關于加速 / 減速的精細化數據匱乏,難以支撐個性化訓練方案的制定。在此背景下,查爾斯大學(Facul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Charles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開展了一項針對捷克青訓學院不同年齡組球員的對比研究,相關成果發表于《Sport Sciences for Health》,為理解青年球員的運動負荷特征提供了新視角。
研究人員選取捷克某職業青訓學院 U17(15.9±0.5 歲)、U19(17.1±0.7 歲)和 B 隊(21.3±5.2 歲)共 193 名球員,收集 2021-2024 年三個賽季的正式比賽數據。采用 10 Hz GPS 技術(Playertek, Catapult Sports)記錄運動軌跡,通過線性混合模型(LMM)分析不同年齡組在 1-2 m?s?2 至 > 5 m?s?2 等連續閾值下的加速與減速頻率,并計算 Spearman 相關系數評估兩者的關聯性。
研究結果
加速與減速的強度依賴性差異
通過對各閾值區間的統計分析發現,在 2-3 m?s?2 和 3-4 m?s?2 閾值下,所有年齡組的加速頻率顯著高于減速(p<0.01),而在 4-5 m?s?2 及> 5 m?s?2 高強度區間,減速次數更多(p<0.01)。例如,U17 組在 > 5 m?s?2 閾值下,減速次數(13.2±4.4 次)約為加速(4.2±2.1 次)的 3 倍,體現出高強度下制動需求的增加。
年齡組對運動負荷的影響
年齡差異對多數加速 / 減速指標具有顯著影響(p<0.05,d>0.5),其中 U17 與 B 隊的差異最為突出。U17 球員在低強度加速區間(1-2、2-3 m?s?2)的頻率低于 B 隊,可能與戰術參與度和身體成熟度相關;而在高強度減速區間(4-5、>5 m?s?2),B 隊的減速次數顯著多于 U17,反映出成年組球員在高速對抗和技術動作中的制動需求更高。
加速與減速的相關性隨強度降低
Spearman 相關分析顯示,兩者的相關性隨閾值升高而減弱:在 1-2 m?s?2 時呈強相關(r=0.78),而 > 5 m?s?2 時僅為中等相關(r=0.45)。這表明低強度下加速與減速動作具有協同性,而高強度時需作為獨立指標評估。
研究結論與意義
本研究首次在捷克青訓體系中采用連續閾值分析加速與減速的年齡差異,證實了低強度以加速為主、高強度以減速為主的負荷模式,并揭示了青年球員向成年隊過渡時神經肌肉負荷的顯著增加。研究結果強調,傳統平均負荷參數可能掩蓋高強度區間的特異性需求,建議在訓練監控中采用多閾值分析,尤其是針對 > 5 m?s?2 的極端負荷場景。此外,年齡相關的差異提示,U17 球員需加強戰術理解和基礎動作頻率,而 B 隊球員應注重減速技術和抗疲勞能力的提升。該研究為青訓體系的個性化訓練設計、 injury prevention(損傷預防)及負荷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推動了運動科學領域對青年球員運動特征的精細化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