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P2-E76突變的結構與動態效應解析:揭示致癌激活的分子機制

《BMC Chemistry》:Deciphering the structural and dynamic effects of SHP2-E76 mutations: mechanistic insights into oncogenic activation

【字體: 時間:2025年05月16日 來源:BMC Chemistry 4.3

編輯推薦:

  本研究針對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PTPN11編碼)在癌癥和神經發育障礙(NDDs)中的關鍵作用,通過分子動力學(MD)模擬揭示了E76D(Noonan綜合征相關)、E76G和E76A(白血病相關)三種突變如何破壞N-SH2與PTP結構域的自抑制界面,導致SHP2異常激活。研究發現,癌癥相關突變比NDDs突變更顯著破壞界面穩定性,增加催化位點可及性,為靶向SHP2的癌癥治療提供了原子級機制依據。

  

研究背景與意義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由原癌基因PTPN11編碼)是調控細胞增殖、分化和存活的關鍵信號分子,通過Ras-MAPK等通路影響多種生理過程。然而,SHP2的突變與多種疾病密切相關:E76D等生殖系突變導致Noonan綜合征(NDDs),而體細胞突變E76G/E76A則與白血病等癌癥相關。這些突變均位于N-SH2與PTP結構域界面,通過破壞自抑制狀態引發功能增益(GOF),但不同突變如何導致截然不同的疾病表型尚不明確。

研究設計與方法
來自東莞石龍人民醫院和沙特國王大學的研究團隊通過分子動力學(MD)模擬,對比分析了SHP2野生型(Apo-state)與三種突變體(E76D/M1、E76G/M2、E76A/M3)的結構動態差異。研究采用AMBER軟件進行400 ns全原子模擬,結合RMSD(均方根偏差)、RMSF(均方根漲落)、溶劑可及表面積(SASA)和動態交叉相關矩陣(DCCM)等方法,系統評估了突變對蛋白構象、界面穩定性和催化活性的影響。

研究結果

  1. 結構特征與動態穩定性

    • 癌癥相關突變(E76G/E76A)比NDDs突變(E76D)導致更顯著的構象波動(RMSD峰值達5.0 ?),且βD'-D'E-βE環(調控自抑制的關鍵區域)靈活性顯著增加。
    • 距離分析顯示,突變體界面殘基對(如E76/S502、E76/R265)的Cα距離擴大至19.0 ?,削弱了氫鍵網絡,而野生型保持穩定(11.0-12.5 ?)。
  2. 催化位點暴露機制

    • SASA分析表明,突變體催化位點溶劑暴露面積增加50%,尤其E76A突變使疏水核心瓦解,促進“開放”構象。
    • 回轉半徑(Rg)顯示E76A突變體結構擴展最顯著(26.4 ?),與癌癥表型強相關。
  3. 動態相關性破壞

    • DCCM揭示E76D保留部分協同運動,而E76G/E76A導致N-SH2與PTP域反相關運動增強,破壞長程調控。

結論與意義
該研究首次在原子尺度闡明SHP2-E76突變的多效性機制:癌癥相關突變通過劇烈破壞界面穩定性和增強動態波動,導致SHP2持續激活;而NDDs突變僅引起適度構象變化。這一發現不僅解釋了為何Noonan綜合征患者癌癥風險升高,還為開發突變特異性抑制劑(如靶向E76A的變構位點)提供了理論依據。論文發表于《BMC Chemistry》,為癌癥和NDDs的精準治療開辟了新思路。

相關新聞
生物通微信公眾號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職位
  • 高薪職位

知名企業招聘

熱點排行

    今日動態 | 人才市場 | 新技術專欄 | 中國科學人 | 云展臺 | BioHot | 云講堂直播 | 會展中心 | 特價專欄 | 技術快訊 | 免費試用

    版權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信箱:

    粵ICP備09063491號

    亚洲欧美自拍偷拍,亚洲人成77777,亚洲男女自偷自拍,亚洲成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