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Efficacy and Safety of Qiming Granule for Nerve Injury Associated with 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Non-inferiority, Active-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編輯推薦:
為評估啟明顆粒作為早期治療非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NPDR)相關神經損傷的效果,研究人員開展多中心、隨機、非劣效性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其在主要終點上非劣效于對照藥物,且安全性良好,為 NPDR 神經損傷早期干預提供新選擇。
目的:評估啟明顆粒作為早期治療非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NPDR)相關神經損傷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這是一項多中心、隨機、非劣效性、陽性對照臨床試驗。伴有神經損傷的 NPDR 患者(無論是否存在眼底異常)通過隨機數字表以 1:1 比例隨機分配,分別口服 4.5 g 啟明顆; 0.5 g 羥苯磺酸鈣(calcium dobesilate, CaD),每日 3 次,持續 24 周。主要終點為基線至 24 周時視網膜神經纖維層(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厚度和中央無血管區(foveal avascular zone, FAZ)面積的變化。次要終點包括基線至 12 周時 RNFL 厚度和 FAZ 面積的變化,以及治療 12 周和 24 周時視覺功能問卷(NEI-VFQ-25)、健康調查簡表(SF-36 scale)、中醫證候要素量表評分,全視野視網膜電圖(electroretinogram, ERG)異常率、散瞳眼底檢查異常率和視力異常率。監測藥物不良反應(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
結果:共納入 82 例患者。啟明顆粒組和 CaD 組從基線至 24 周的 RNFL 厚度變化分別為 - 1.53±9.88 μm 和 - 4.61±9.23 μm(差值 3.08 μm [97.5% CI:-2.11 至 8.25])。FAZ 面積變化分別為 - 0.08±0.39 mm2 和 0.01±0.05 mm2(差值 - 0.09 mm2 [97.5% CI:-0.26 至 0.08])。兩項主要終點均達到非劣效性。兩組在次要終點方面無顯著差異,包括基線至 12 周的 RNFL 厚度和 FAZ 面積變化,12 周和 24 周時 ERG 異常率、散瞳眼底檢查異常率、視力結果,以及 24 周時 NEI-VFQ-25、SF-36 量表和中醫證候要素量表評分。啟明顆粒組和 CaD 組分別有 4 例(9.76%)和 1 例(2.44%)患者發生 ADRs,未出現嚴重 ADRs。
結論:啟明顆粒作為早期治療 NPDR 相關神經損傷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顯示非劣效性。(注冊號:ISRCTN39825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