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動的脈搏
基于擴散磁共振成像的神經突微結構指標與阿爾茨海默病風險的關聯研究
《Experimental Gerontology》:Association between diffusion MRI-based measures of neurite microstructure and risk of Alzheimer's disease
【字體: 大 中 小 】 時間:2025年05月15日 來源:Experimental Gerontology 3.3
編輯推薦:
為解決阿爾茨海默。ˋD)早期檢測難題,研究人員通過神經突定向彌散與密度成像(NODDI)技術,分析了65名認知正常老年人的APOE-e4基因攜帶者與非攜帶者的腦微結構差異。研究發現,神經突密度指數(NDI)在多個腦區(如海馬CA1、內嗅皮層)與APOE-e4狀態及認知評分顯著相關,而傳統體積MRI無差異。該研究為AD早期生物標志物開發提供了新思路。
阿爾茨海默。ˋD)的早期診斷一直是神經科學領域的重大挑戰。傳統MRI和認知測試往往在癥狀出現前難以捕捉細微的腦部變化,導致干預時機延誤。隨著全球老齡化加劇,開發能夠識別AD超早期病理改變的技術成為迫切需求。近年來,擴散磁共振成像(dMRI)的進階技術——神經突定向彌散與密度成像(NODDI)嶄露頭角,它通過量化神經突密度指數(NDI)和方向分散指數(ODI),有望揭示傳統影像學無法檢測的微結構異常。
為驗證這一技術潛力,研究人員利用AD神經影像計劃(ADNI3)隊列,對65名認知正常老年人(含25名APOE-e4攜帶者)展開研究。通過對比海馬、內嗅皮層等AD易損腦區的NODDI參數、傳統體積指標及蒙特利爾認知評估(MoCA)分數,團隊發現APOE-e4攜帶者的左側梭狀回NDI值顯著升高(β=0.015,p=0.02),且雙側內嗅皮層NDI與MoCA分數呈正相關(p=0.001-0.05)。這些微結構變化早于任何體積萎縮或認知下降,表明NDI可能成為AD超早期預警指標。論文發表于《Experimental Gerontology》。
關鍵技術包括:1)基于ADNI3隊列的橫斷面設計;2)NODDI模型計算NDI/ODI;3)海馬亞區自動分割;4)線性回歸分析APOE-e4效應;5)錯誤發現率(FDR)校正。
主要結果
結論與意義
該研究首次系統證實NODDI指標(尤其是NDI)可敏感捕捉APOE-e4攜帶者的腦微結構改變,這些變化發生于臨床前階段且獨立于宏觀萎縮。內嗅皮層與海馬CA1區的特異性改變,與AD病理最早累及邊緣系統的假說高度吻合。相比傳統MRI,NODDI為AD風險人群的早期識別提供了更精準的影像學生物標志物,對臨床試驗受試者篩選和干預時機選擇具有重要價值。未來需縱向研究驗證這些微結構變化是否預測AD轉化。
知名企業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