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動的脈搏
單羧酸轉運蛋白MCT8/MCT10介導甲狀腺激素轉運的分子機制及其在疾病治療中的意義
《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mechanism of thyroxine transport by 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s
【字體: 大 中 小 】 時間:2025年05月15日 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14.7
編輯推薦:
為解決甲狀腺激素跨膜轉運機制不明及MCT8缺陷癥治療難題,研究人員通過冷凍電鏡技術解析了人源MCT8和MCT10在甲狀腺激素(T4)結合狀態下的三維結構,揭示了保守門控殘基網絡驅動的構象變化機制,并闡明了抑制劑silychristin的特異性作用原理,為MCT8缺陷癥的精準干預提供了結構基礎。
甲狀腺激素(包括甲狀腺素T4和生物活性形式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是調控發育和代謝的核心分子,其跨膜轉運依賴單羧酸轉運蛋白MCT8和MCT10。MCT8缺陷會導致嚴重的神經發育障礙和代謝紊亂,但長期以來,甲狀腺激素轉運的分子機制和MCT8突變致病原理仍不明確。
為破解這一難題,Human Technopole等機構的研究團隊通過冷凍電鏡技術,首次解析了人源MCT8和MCT10在配體結合前后的高分辨率結構,揭示了甲狀腺激素轉運的分子機制,相關成果發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研究采用冷凍電鏡解析了五種狀態的結構(包括MCT8的apo狀態、T4結合狀態、抑制劑結合狀態、致病突變體D424N,以及MCT10的T4結合狀態),結合顯微尺度熱泳動(MST)和細胞轉運實驗,系統闡明了轉運機制。
甲狀腺激素結合與轉運
通過HeLa細胞過表達實驗證實FLAG標記的MCT8/MCT10能有效介導T4內流,且silychristin可特異性抑制MCT8活性。體外結合實驗顯示MCT8對T4(Kd=8.9μM)和抑制劑(Kd=44.5 nM)具有高親和力,而MCT10對T4的親和力(Kd=10.7μM)顯著高于silychristin(Kd>75μM)。
MCT8和MCT10在T4轉運周期中的結構
冷凍電鏡結構顯示,MCT8和MCT10均呈現典型的雙向開放構象。T4通過羧基與保守殘基R371形成鹽橋,其碘化芳香環嵌入疏水口袋。關鍵發現包括:1)T4結合誘導TMH7的F336-Y339構象變化,促使CTD(C端結構域)與NTD(N端結構域)閉合;2)MCT10的IFS(內向開放狀態)中T4旋轉暴露于胞質側,驗證了“交替訪問”轉運模型。
MCT8致病突變體D424N的結構
致病突變D424N導致CTD結構域穩定性降低,TMH7位移5?,雖保留T4結合能力,但構象變化受阻,解釋了該突變導致嚴重臨床表型的分子基礎。
silychristin抑制MCT8的機制
抑制劑通過占據T4結合位點并與F115、R371等殘基相互作用,將MCT8鎖定在OFS(外向開放狀態)。關鍵殘基F213(對應MCT10的Y184)的差異決定了silychristin對MCT10的低抑制性,而突變體Y184F可恢復MCT10的抑制劑敏感性。
這項研究首次在原子水平揭示了甲狀腺激素轉運的動態機制,闡明了MCT8缺陷癥的致病原理,并為設計靶向MCT8的小分子藥物提供了結構模板。通過比較MCT8與MCT1(乳酸轉運蛋白)的結構差異,研究者還提出了MCT家族底物特異性的進化規律,為理解膜轉運蛋白的功能多樣性提供了新視角。
知名企業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