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黏蛋白協調特定錐體神經元群的軀體周圍抑制模式:解析皮層抑制性微環路的分子密碼

《Nature Communications》:Cadherins orchestrate specific patterns of perisomatic inhibition onto distinct pyramidal cell populations

【字體: 時間:2025年05月15日 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14.7

編輯推薦:

  推薦 為解析抑制性中間神經元如何建立細胞類型特異性連接,研究人員以小鼠皮層第 5 層(L5)內投射(IT)和遠腦投射(ET)錐體神經元為模型,發現 Cdh12 和 Cdh13 兩種鈣黏蛋白調控 PV?和 CCK?中間神經元的靶向連接,揭示了皮層抑制性微環路組裝的分子機制,為神經環路發育研究提供新視角。

  

論文解讀


在哺乳動物大腦皮層中,興奮性錐體神經元與抑制性 GABA 能中間神經元共同構成復雜的神經環路,其精確連接是大腦信息處理的基礎。傳統觀點認為,抑制性中間神經元對錐體神經元的調控是無差別的,但近年來研究發現,中間神經元存在細胞類型特異性的連接模式。然而,這種特異性連接如何建立、分子機制如何,一直是神經科學領域的未解之謎。例如,不同錐體神經元群如何吸引特定類型的中間神經元形成突觸,是否存在分子 “密碼” 指導這一過程,這些問題亟待解答。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的研究團隊圍繞皮層第 5 層(L5)錐體神經元的抑制性連接展開研究,相關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該研究聚焦 L5 內投射神經元(L5 IT)和遠腦投射神經元(L5 ET),這兩類神經元在投射靶點和功能上截然不同,前者主要在皮層內傳遞信息,后者則將信號輸出至皮層外結構。研究旨在揭示它們如何獲得特異性抑制輸入,以及背后的分子調控機制。

關鍵技術方法


研究采用了多種關鍵技術:

  1. 逆行示蹤與電生理記錄:通過熒光標記物(RB488 和 RB555)逆行標記 L5 IT 和 L5 ET 神經元,結合全細胞電壓鉗記錄,分析兩類神經元的微小抑制性突觸后電流(mIPSC)差異。
  2. RNA 測序與生物信息學分析:分離 P10 小鼠 L5 IT 和 L5 ET 神經元,利用熒光激活細胞分選(FACS)技術純化細胞,進行批量 RNA 測序(RNA-seq),篩選差異表達基因(DEGs),并結合已知數據集鑒定關鍵分子。
  3. 病毒介導的基因操作:設計 Cre 依賴的短發夾 RNA(shRNA)病毒載體,在體敲低(KD)Cdh12 和 Cdh13 基因,觀察對抑制性突觸密度的影響。
  4. 多重單突觸狂犬病毒示蹤:利用 EnvA/TVA 和 EnvB/TVB 病毒系統,同時追蹤 L5 IT 和 L5 ET 的突觸前抑制性網絡,解析不同錐體神經元的輸入來源。

研究結果


1. 不同錐體神經元的軀體周圍抑制差異


通過逆行標記和電生理記錄發現,L5 ET 神經元的 mIPSC 頻率顯著高于 L5 IT 神經元,提示其接收更多抑制性輸入。免疫組化顯示,L5 ET 的軀體表面富集 PV?(表達小清蛋白的中間神經元)突觸,而 L5 IT 則接收更多 CCK?(表達膽囊收縮素的中間神經元)突觸。這種差異在突觸形成早期(P10)已出現,隨發育逐漸增強,表明抑制模式是神經元內在特性。

2. 細胞類型特異性轉錄程序與鈣黏蛋白的作用


RNA-seq 分析顯示,L5 IT 和 L5 ET 具有獨特的轉錄組特征,其中鈣黏蛋白超家族成員 Cdh12(鈣黏蛋白 - 12)和 Cdh13(鈣黏蛋白 - 13)分別在 L5 IT 和 L5 ET 中特異性高表達。單分子 RNA 熒光原位雜交驗證,Cdh12 在 L5 IT 中的表達量是 L5 ET 的 3 倍,而 Cdh13 在 L5 ET 中是 L5 IT 的 2 倍。

3. Cdh12 和 Cdh13 調控特異性抑制連接


病毒介導的敲低實驗表明,Cdh12 敲低顯著減少 L5 IT 的 CCK?突觸密度,而 Cdh13 敲低則特異性降低 L5 ET 的 PV?突觸密度。交叉實驗顯示,Cdh12 在 L5 ET 或 Cdh13 在 L5 IT 中的敲低不影響其他類型突觸,證實兩者功能具有細胞類型依賴性。

4. 抑制性輸入的突觸前網絡差異


多重單突觸示蹤揭示,L5 IT 和 L5 ET 的抑制性輸入來自不同的 PV?中間神經元亞群。L5 IT 的 PV?輸入分布于 L2/3、L4 和 L5a 層,而 L5 ET 的 PV?輸入主要來自 L5a 和 L5b 層,且兩者的突觸前網絡重疊極少。進一步發現,靶向 L5 ET 的 PV?中間神經元中 Cdh13 表達更高,提示 Cdh13 可能通過同源相互作用介導特異性連接。

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揭示了皮層抑制性微環路組裝的分子機制:L5 IT 和 L5 ET 通過表達特異性鈣黏蛋白(Cdh12 和 Cdh13),分別吸引 CCK?和 PV?中間神經元形成軀體周圍抑制。這種細胞類型特異性連接在突觸發生早期建立,依賴于神經元內在的轉錄程序。研究首次證明鈣黏蛋白在抑制性突觸靶向中的關鍵作用,為理解皮層環路的精確組裝提供了分子框架。

討論指出,鈣黏蛋白的功能具有細胞環境依賴性,可能與不同錐體神經元中輔助受體的差異表達有關。例如,Cdh13 作為糖基磷脂酰肌醇錨定蛋白,需與其他跨膜蛋白合作傳遞信號。此外,研究發現的抑制性輸入分層分布,暗示存在多種 PV?中間神經元亞型,其轉錄組和空間分布差異可能由匹配的細胞表面分子決定。

該研究不僅解答了抑制性連接特異性的科學問題,也為神經發育障礙的研究提供了新方向。例如,自閉癥等疾病中 L5 錐體神經元易受影響,其抑制性連接異?赡芘c Cdh12/Cdh13 功能失調相關。未來研究可進一步探索鈣黏蛋白的下游信號通路,以及其與神經精神疾病的關聯,為揭示大腦環路異常的病理機制奠定基礎。

相關新聞
生物通微信公眾號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職位
  • 高薪職位

知名企業招聘

熱點排行

    今日動態 | 人才市場 | 新技術專欄 | 中國科學人 | 云展臺 | BioHot | 云講堂直播 | 會展中心 | 特價專欄 | 技術快訊 | 免費試用

    版權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信箱:

    粵ICP備09063491號

    亚洲欧美自拍偷拍,亚洲人成77777,亚洲男女自偷自拍,亚洲成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