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動的脈搏
數字化類器官:基于多尺度分割與細胞拓撲學的高速三維分析整合平臺揭示微重力等機械應力對組織結構的影響
《Nature Methods》:Digitalized organoids: integrated pipeline for high-speed 3D analysis of organoid structures using multilevel segmentation and cellular topology
【字體: 大 中 小 】 時間:2025年05月15日 來源:Nature Methods 36.1
編輯推薦:
類器官(organoids)作為模擬組織結構和功能的3D模型,在生物醫學研究中面臨高分辨率三維成像和分析的技術瓶頸。研究團隊開發了名為3DCellScope的AI驅動多尺度分割與細胞拓撲學分析流程,通過DeepStar3D卷積神經網絡實現核質雙標記的快速3D分割,建立包含數百個形態學與拓撲學參數(如FIIoU50、Prolate/Oblate ratio)的量化體系。該技術成功應用于微重力等機械應力研究,揭示了細胞體積減小33%等表型變化,為組織工程和空間生物學研究提供了革命性工具。
在生物醫學研究領域,類器官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著我們對組織發育和疾病建模的理解。這些微型的3D細胞團塊能夠模擬真實器官的結構和功能,為藥物篩選和病理研究提供了更接近生理環境的平臺。然而,當科學家們試圖通過類器官研究外部刺激(如機械應力或化學擾動)對組織的影響時,卻面臨著兩大技術瓶頸:傳統顯微鏡難以實現高通量的高分辨率3D成像,而現有的分析軟件又無法同時捕捉從亞細胞到整體器官尺度的結構變化。特別是在新興的空間生物學領域,微重力環境對細胞組織的三維構象影響更是缺乏有效的量化手段。
新加坡國立大學機械生物學研究所聯合QuantaCell等機構的研究團隊在《Nature Methods》發表了一項突破性研究。他們開發的3DCellScope平臺整合了多尺度圖像分割算法與細胞拓撲學分析,通過三個創新組件解決了上述難題:基于模擬訓練的DeepStar3D神經網絡實現快速核分割(9.5秒/圖像)、基于灰度 watershed 的細胞膜分割、以及全器官輪廓的形態學重建。該系統在保持F1IoU50>0.5分割精度的同時,處理速度較同類工具提升20-70%,并能兼容多種染色方案(DAPI/Phalloidin)和成像模式。
關鍵技術包括:1)使用Perlin噪聲和Gaussian blur模擬生成的3D數據集訓練StarDist神經網絡;2)基于核標記的seeded watershed細胞分割;3)Otsu閾值法的器官整體輪廓提;4)橢圓擬合量化細胞鄰域拓撲結構(Prolate/Oblate ratio);5)主成分分析(PCA)建立形態學特征譜。研究樣本涵蓋原發性胰腺導管腺癌(PDAC)類器官、乳腺癌細胞球體(MCF7)及拋物線飛行實驗獲取的微重力處理樣本。
【創新性的數字化類器官與3DCellScope】
系統通過三級分割架構實現從亞細胞到器官尺度的數字化重建。DeepStar3D模型在四類獨立測試數據集(包括結腸類器官和TM00099細胞系)中保持穩定性能,其FIIoU50評分(0.768-0.946)顯著優于Cellos等現有工具。獨特的反饋機制允許用戶通過圖形過濾(gating)實時驗證分割質量,如排除體積<50μm3的核信號。
【廣泛數據集的3D分割性能】
在滲透壓應激驗證實驗中,系統成功捕捉到15%細胞圓度增加、21%核內移等表型變化。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染色質凝聚特征(CV值增加30%)通過DAPI信號變異系數分析被量化,證實了高滲條件導致的核形態改變。
【細胞鄰域3D描述符的組織分析】
創新的拓撲描述符通過擬合周圍細胞核的橢球體分布,將空間構型分為盤狀(disk)、桿狀(rod)和球狀(sphere)三類。在PDAC類器官中,核心區域顯示30%球狀分布(隨機排列),而芽突部位則以9%桿狀分布為主,準確反映了腫瘤微環境的異質性。
【無監督/監督工作流提取特征譜】
拋物線飛行實驗的盲法分析揭示:經歷15次拋物線運動的細胞體積顯著減。ㄍ庵芗毎-33%),且該效應在恢復正常培養24小時后仍持續存在(-12%)。PCA分析將這種變化定位至球體外圍區域,與傳統的距離門控(distance gating)分析結果一致。
這項研究的意義在于建立了首個整合AI分割與多尺度量化分析的標準化平臺。其突破性體現在三方面:首先,DeepStar3D模型突破了現有工具對圖像質量和分辨率的依賴,使常規實驗室條件下的3D分析成為可能;其次,細胞鄰域拓撲描述符首次實現了無預設條件的組織構型量化,為腫瘤異質性和空間生物學研究提供了新維度;最后,3DCellScope的模塊化設計允許整合新興算法,其開源特性(GitHub可獲。⿲⒓铀3D生物學的技術迭代。正如作者在討論中指出,該技術不僅解決了當前類器官研究的分析瓶頸,更為探索4D(3D+時間)動態組織工程開辟了道路,特別是在太空環境下的長期細胞適應性研究方面具有獨特價值。
知名企業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