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動的脈搏
早期與晚期傳代C6膠質瘤細胞中Ecto-5’-核苷酸酶/CD73表達與惡性特征的關聯性研究
《Neurochemical Research》:Assessing Ecto-5’-Nucleotidase/CD73 Expression and Malignancy Parameters in Early- and Late- Passage C6 Glioma Cells
【字體: 大 中 小 】 時間:2025年05月15日 來源:Neurochemical Research 3.7
編輯推薦:
為解決膠質母細胞瘤(GB)惡性進展中嘌呤能信號通路的調控機制問題,研究人員通過對比早期(EPC6)與晚期傳代(LPC6)C6細胞,發現e5NT/CD73表達與活性的降低顯著影響細胞遷移、增殖及體內成瘤能力。該研究揭示了CD73在GB進展中的關鍵作用,為靶向治療提供新思路。
膠質母細胞瘤(GB)作為最具侵襲性的腦腫瘤,其惡性特征與胞外5’-核苷酸酶(e5NT/CD73)密切相關。這項研究聚焦于不同傳代次數的C6膠質瘤細胞——早期傳代(EPC6)展現高CD73表達和AMP水解活性,而晚期傳代(LPC6)則顯著降低。有趣的是,盡管LPC6在培養48小時后增殖更快,但通過Ki67標記檢測發現5-10天時兩組增殖率趨同。EPC6對外源AMP的促增殖響應尤為突出,且形成更強克隆能力,但粘附性反而減弱。更關鍵的是,CD73功能缺失導致LPC6遷移能力斷崖式下跌。動物實驗完美印證:EPC6誘導的腫瘤具備典型GB病理特征,而LPC6僅形成微小瘤體。當研究人員沉默CD73蛋白后,腫瘤生長明顯受抑。這些發現不僅闡明嘌呤能信號在GB惡性轉化中的指揮棒作用,更警示體外實驗需嚴格監控細胞傳代次數——畢竟,這群"實驗室老兵"(LPC6)可能已經丟失了關鍵的戰斗裝備(CD73)。
知名企業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