糠蝦類甲殼動物Neomysis integer腦形態學研究:聚焦嗅覺通路的性別二態性及其演化意義

《Cell and Tissue Research》:Brain morphology in the peracarid crustacean Neomysis integer (Leach, 1814) with an emphasis on sexual dimorphism of the olfactory pathway

【字體: 時間:2025年05月15日 來源:Cell and Tissue Research 3.2

編輯推薦:

  本研究針對甲殼動物神經解剖學研究中十足目(Decapoda)樣本偏倚的問題,以糠蝦目(Mysida)代表種Neomysis integer為模型,采用免疫組化(抗synapsin/RFamide/SIFamide/allatostatin)、三維重建和神經元示蹤技術,首次系統揭示了其外周與中樞嗅覺通路的性別二態性特征。研究發現雄性特有的lobus masculinus結構及其投射的male-specific neuropil(MSN),為理解甲殼動物化學通訊系統的演化提供了關鍵證據,填補了節肢動物嗅覺性別差異研究的空白。

  

在五彩斑斕的海洋世界里,甲殼動物依靠精密的化學感知系統導航生存。然而令人驚訝的是,科學家們對這類生物大腦的認識長期局限在螃蟹、龍蝦等"十足目明星物種"上,就像只通過研究麻雀來理解所有鳥類的飛行機制。這種"十足目中心主義"使得我們難以窺見甲殼動物神經系統的全貌,特別是在嗅覺等關鍵感官系統的演化歷程中。更耐人尋味的是,與昆蟲中普遍存在的嗅覺性別差異現象相比,甲殼動物相關研究幾乎空白,這成為神經演化研究鏈條上的關鍵缺失環節。

德國格賴夫斯瓦爾德大學Katja Kümmerlen領銜的研究團隊在《Cell and Tissue Research》發表突破性成果,他們將目光投向了歐洲沿海常見的糠蝦Neomysis integer(Mysida目)。這種體長不足30mm的透明小生物,不僅是生態毒理學經典模型,更因獨特的夜間集群交配行為暗示其可能具備特殊的化學通訊系統。研究團隊通過多學科技術聯用,首次繪制了糠蝦中樞神經系統的"分子地圖",特別揭示了其嗅覺通路的性別二態性奧秘。

研究采用四大關鍵技術:免疫熒光標記(靶向突觸蛋白synapsin及神經肽RFamide/SIFamide/allatostatin)、共聚焦三維重建、角質層自發熒光成像和DiI順行示蹤技術。樣本采集自德國波羅的海沿岸的Greifswalder Bodden海域,通過形態學特征鑒別雌雄個體。

【腦整體形態:感官投資的生態印記】
三維重建顯示N. integer的視覺神經節(lamina/medulla/lobula)異常發達,而嗅覺葉(OL)僅含34-35個嗅小球,遠少于十足目物種。這種"重視覺輕嗅覺"的投資模式與其晝行性集群行為相符。引人注目的是第二觸角神經節(ANN)的條紋狀結構,暗示其對水流信息的精確拓撲編碼能力,這可能是糠蝦在湍流環境中保持群體協調的關鍵。

【觸角感受器的性別密碼】
自發熒光成像首次清晰呈現了觸角的"性別符號":雄性特有的lobus masculinus上密布細長簡單感器(simple sensilla),而雌性則在觸角柄節具羽狀感器(plumose sensilla)。這些差異結構的位置與形態暗示其可能分別參與性信息素檢測,為甲殼動物化學通訊的性別特異性提供了首個形態學證據。

【神經示蹤揭示的嗅覺通路】
DiI順行標記突破性地發現:雄性個體中,內外側觸角flagellum的傳入神經均會聚至三個靶區——分葉的側觸角神經節(LAN)、嗅覺葉(OL)和全新發現的雄性特異神經氈(MSN)。這種"三通道"投射模式在甲殼動物中尚屬首次報道,其解剖學特征與昆蟲的巨小球復合體(macroglomerular complex)存在趨同演化跡象。

【神經化學圖譜的性別差異】
免疫組化揭示OL中RFamide和allatostatin陽性信號呈顆粒狀分布,與突觸標記synapsin共定位,提示這些神經肽可能參與嗅覺信息調制。而MSN雖被大量SIFamide陽性神經元包圍,其內部卻呈現"神經肽沉默"特征,這種特殊的微環境可能與其特異性處理性信息素信號的功能相關。

【嗅小球定量分析】
通過Amira軟件定量顯示,雌雄個體的嗅小球數量無顯著差異(雌性35.3±2.2 vs 雄性34.0±2.9),但三維重建發現其空間排列具有個體可變性。這種"數量保守而排布靈活"的特點,顛覆了昆蟲嗅小球嚴格拓撲編碼的認知,暗示甲殼動物可能采用更靈活的嗅覺編碼策略。

這項研究在三個維度實現突破:方法學上建立甲殼動物微小腦組織的多標記三維重構技術體系;理論上首次證實甲殼動物存在類似昆蟲的嗅覺性別二態性通路;演化上提出MSN與昆蟲巨小球復合體的趨同演化假說。特別值得注意的是,MSN的發現為解釋糠蝦夜間精準求偶行為提供了神經基礎——雄性可能通過這個"性信息素專用處理器"在黑暗水域定位配偶。

研究遺留的懸念同樣引人入勝:雌性羽狀感器是否對應檢測雄性信息素?MSN的"神經肽沉默"現象反映何種特殊突觸機制?這些問題的解答將進一步揭示甲殼動物化感通路的演化奧秘。正如研究者指出,突破"十足目中心主義"的桎梏,在更廣的甲殼動物譜系中開展比較神經學研究,將是解碼節肢動物感官演化史詩的關鍵鑰匙。

相關新聞
生物通微信公眾號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職位
  • 高薪職位

知名企業招聘

熱點排行

    今日動態 | 人才市場 | 新技術專欄 | 中國科學人 | 云展臺 | BioHot | 云講堂直播 | 會展中心 | 特價專欄 | 技術快訊 | 免費試用

    版權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信箱:

    粵ICP備09063491號

    亚洲欧美自拍偷拍,亚洲人成77777,亚洲男女自偷自拍,亚洲成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