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動的脈搏
社會經濟剝奪對兒童青少年腦形態與體脂的介導作用及其發育能量分配機制
《Brain and Cognition》:Socioeconomic deprivation, brain morphology, and body fat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字體: 大 中 小 】 時間:2025年05月14日 來源:Brain and Cognition 2.2
編輯推薦:
推薦:本研究探討社會經濟剝奪(SED)如何通過腰高比(WHtR)介導影響兒童青少年腦體積(如總腦體積TBV、皮層體積TCV)及前額葉結構(如雙側上額回SFG、中額回MFG),揭示腦發育與脂肪沉積的能量分配"權衡"機制,為不同社會經濟背景下神經認知與體發育提供新見解。
論文解讀
在生命早期,大腦如同一個"能耗大戶",竟要消耗全身20%的基礎代謝能量——是其他靈長類的兩倍,童年期甚至可達三倍。這種驚人的能量需求,使得大腦發育與身體其他功能(如免疫、生長)形成激烈的"能源爭奪戰"。更令人擔憂的是,社會經濟剝奪(Socioeconomic Deprivation, SED)可能通過限制營養供給和認知刺激,進一步加劇這種矛盾。近年研究發現,低收入家庭兒童往往表現出更低的腦體積和前額葉皮層(Prefrontal Cortex, PFC)厚度,同時伴隨更高的肥胖率。但這兩者究竟是獨立現象,還是存在內在的"能量權衡"機制?這成為發育神經科學領域亟待破解的謎題。
美國ABCD研究組(Anting Yang等)利用全美21個中心約1.2萬名8-11歲兒童的縱向數據,通過中介分析首次揭示:社會經濟剝奪會通過升高腰高比(Waist-to-Height Ratio, WHtR)間接導致總腦體積(Total Brain Volume, TBV)和皮層體積(Total Cortical Volume, TCV)減;反之,WHtR也會介導SED對腦結構的負面影響。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雙側上額回(Superior Frontal Gyrus, SFG)和中額回(Middle Frontal Gyrus, MFG)表現出最強的區域特異性關聯,這或許解釋了貧困環境兒童執行功能受損的神經基礎。該成果發表于《Brain and Cognition》,為理解環境-腦-體發育的三角關系提供了關鍵證據。
關鍵技術方法
研究采用ABCD研究(Adolescent Brain Cognitive Development)第5.1期數據,包含多中心縱向神經影像(3T MRI)、體成分測量及社會經濟指標(如區域剝奪指數ADI)。通過Pearson相關分析篩選變量后,使用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中介分析,控制性別、年齡、種族等協變量,檢驗WHtR在SED與腦體積間的雙向介導效應。
研究結果
描述性分析
所有社會經濟指標(ADI、家庭收入、父母教育程度)均與WHtR正相關,與各腦區體積負相關(p<0.001)。WHtR本身也與大多數腦區體積呈負相關,僅T0期右側前扣帶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例外。
中介分析
討論與意義
這項研究首次實證了"發育權衡理論"在神經生物學層面的運作機制:在能量受限環境下,機體可能通過抑制高耗能的腦發育(尤其是前額葉高階認知區)來優先維持基礎生存所需的脂肪儲備。這一發現不僅解釋了貧困兒童認知缺陷與肥胖共發的現象,更提示WHtR可作為早期神經發育風險的生物標志物。從公共衛生視角,改善兒童營養環境可能同時促進神經認知和代謝健康,實現"一箭雙雕"的干預效果。研究局限在于未區分皮下與內臟脂肪的差異效應,未來需結合更精細的代謝組學進一步驗證能量分配模型。
知名企業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