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G 特征揭秘:不同階段內源性精神障礙抑郁女患者的腦功能密碼

《Neuroscience and Behavioral Physiology》:EEG Features in Young Female 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State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Endogenous Mental Disorders

【字體: 時間:2025年05月14日 來源:Neuroscience and Behavioral Physiology

編輯推薦:

  為探尋內源性抑郁患者在精神病超高風險狀態下大腦功能狀態的神經生理關聯,研究人員對 92 名 16 - 26 歲處于緩解期的女性患者展開研究。結果發現,有超高風險癥狀和經歷過精神病發作的患者腦電 α3頻段功率低、θ1活動強,該成果有助于理解其臨床特征。

  目的:旨在探究與無精神病發病風險癥狀的患者以及經歷過精神病發作的患者的腦電圖(EEG)參數相比,處于精神病超高風險的內源性抑郁患者大腦功能狀態的神經生理相關性。材料和方法:該研究納入了 92 名年齡在 16 - 26 歲處于緩解期的女性患者,將其分為三組:無精神病超高風險癥狀的抑郁癥患者(第 1 組,n = 42)、有抑郁且存在減弱的精神病癥狀但無明顯精神病發作病史的患者(第 2 組,n = 32),以及在明顯精神病發作后出現抑郁的患者(第 3 組,n = 18)。對所有患者進行多通道背景 EEG 檢查,并在窄頻率子范圍內進行頻譜功率分析。結果:EEG 數據顯示,第 1 組患者在緩解期時大腦皮層的功能狀態接近正常。第 2 組和第 3 組患者的 EEG 記錄與第 1 組患者不同,其枕葉導聯的 α3子頻段(11 - 13Hz)EEG 頻譜功率顯著降低,中央 - 頂葉區域的 θ1活動(4 - 6Hz)顯著增強。第 2 組和第 3 組患者的這種 EEG 頻率結構反映出聯合區功能狀態降低,也可能表明大腦皮層額葉功能障礙。與第 1 組患者相比,第 2 組和第 3 組患者在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SAPS 和 SANS)上的陽性和陰性癥狀明顯更嚴重(p < 0.05),這與他們的 EEG 特征相符。結論:處于緩解期建立階段的抑郁癥患者、有精神病超高風險癥狀的患者以及經歷過精神病發作的患者,均表現出大腦皮層聯合區和額葉功能狀態降低,這可能是其臨床癥狀特征的潛在基礎。
相關新聞
生物通微信公眾號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國際
  • 國內
  • 人物
  • 產業
  • 熱點
  • 科普
  • 急聘職位
  • 高薪職位

知名企業招聘

熱點排行

    今日動態 | 人才市場 | 新技術專欄 | 中國科學人 | 云展臺 | BioHot | 云講堂直播 | 會展中心 | 特價專欄 | 技術快訊 | 免費試用

    版權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信箱:

    粵ICP備09063491號

    亚洲欧美自拍偷拍,亚洲人成77777,亚洲男女自偷自拍,亚洲成年在线